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贵州省各地区九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贵州省各地区九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2 10:1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贵州省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贵州印江·八年级期末)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2.(2021·贵州德江·八年级期末)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这个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时务学堂 C.黄埔军校 D.京师同文馆
3.(2021·贵州·水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五四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歌谣“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百团大战
5.(2021·贵州桐梓·八年级期末)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北伐名将是( )
A.彭德怀 B.佟麟阁 C.叶挺 D.蒋介石
6.(2021·贵州六盘水·八年级期末)北伐战争初期叶挺率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湖战场主力被基本消灭的军阀是( )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A.吴佩孚 B.张作霖 C.陆荣廷 D.孙传芳
7.(2021·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期末)口号往往是对历史的反映。下列口号中出现在北伐时期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8.(2021·贵州关岭·八年级期末)“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
9.(2021·贵州德江·八年级期末)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0.(2021·贵州德江·八年级期末)“坚决地和敌人作斗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这是毛泽东同志对( )
A.领导工人运动的总结 B.城市武装斗争的归纳
C.“工农武装割据”的阐述 D.“八七会议”工作的指示
11.(2021·贵州石阡·八年级期末)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陕甘宁边区
C.中央革命根据地 D.山东解放区
12.(2021·贵州石阡·八年级期末)小周老师准备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她论文的关键词为:“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据此判断她论文的题目应该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平型关大捷
13.(2021·贵州·水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贺龙
14.(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邮票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 )
A.B.C. D.
15.(2021·贵州贵阳·八年级期末)“它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唯一正确道路。”材料中的“它”是指
A.八七会议召开 B.三湾改编
C.古田会议召开 D.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16.(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
A.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7.(2021·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18.(2021·贵州万山·八年级期末)“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
A.四渡赤水
B.飞夺泸定桥
C.三大主力会师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9.(2021·贵州织金·八年级期末)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
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1·贵州关岭·八年级期末)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  )
A.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21.(2021·贵州·水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2.(2021·贵州·水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23.(2021·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下列对遵义会议阐述正确的有
①纠正了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4.(2021·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期末)“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行军”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A.突破湘江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会宁会师
25.(2021·贵州贵阳·八年级期末)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等信息有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
二、综合题
26.(2021·贵州贵阳·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孙中山(1866-1925年)的主要活动
时间 主要活动
1894年11月 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8月 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7、8月间 在欧美各国募集革命经费
1912年1月 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4年-1916年 三次发表《讨袁檄文》
1924年1月 主持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材料中孙中山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还有什么遗憾
(3)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孙中山在1924年1月及以后的革命活动,说明他是如何努力平复革命留下的遗憾的。
27.(2021·贵州万山·八年级期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经过艰辛的努力,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请回答:(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3)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开始。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的是国民党建立的什么学校?北伐的主要对象是谁?
28.(2021·贵州万山·八年级期末) 请结合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三军是指哪三个方面红军
(3)“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的什么事情?
(4)红军在长征途中还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5)说说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9.(2021·贵州玉屏·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红军为什么要“远征”?
(2)说出材料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涉及的事件?
(3)“远征”途中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请说出会议内容?
30.(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某复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岳西紧跟着党的步伐不断发展前行。
材料一:“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岳西,红是这座城市的根,因红色革命而设置的岳西,在1924年就有了党的活动,192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红军长征过程中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
(3)这次会议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6年,北伐开始,首先打垮了吴佩孚,故C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故A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由此判断这是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选项B时务学堂,是维新派最早一批建立的新式学校;选项D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所以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有①②④,B项符合题意;而③领导五四运动与孙中山无关,排除。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A
【详解】
题目中给出了关键词句“除军阀,国共联手为统一”,回顾所学知识知道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的共同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在1926年,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国共两党进行了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A符合题意。BC为土地革命时期的事件。BC不符合题意。D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北伐战争的有关内容.
5.C
【详解】
根据所学,叶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他是率领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的北伐名将。故C正确;AB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6.A
【详解】
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北伐军在北伐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策略。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A项正确,排除D项;张作霖的势力范围是东北,排除B项;陆荣廷不是北伐战争要消灭的对象,排除C项。故选A项。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包括了北伐战争,C符合题意;“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A不符合题意;“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B不符合题意;“打倒老蒋,解放全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
【详解】
依据题干“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反映了土地革命是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罗霄山脉中段,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即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B符合题意。“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立”都发生在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发生在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发生在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CD三项,故选B。
9.A
【详解】
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A符合题意。B是五四运动的意义,C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D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C
【详解】
依据题干“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映的了毛泽东这些决策都是针对割据地区的推行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毛东泽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穿砸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C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工人运动、城市斗争,AB排除;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D排除;故选C。
11.A
【详解】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了形势,当机立断,决定停止攻打敌人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农村进军,率领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A正确,D排除;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中共中央所在地,B排除;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C排除。故选A。
1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中共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1919年,故A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是打击北洋军阀,故B不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A
【详解】
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转向农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A。
14.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选项C 1911年,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选项A是1927年,符合;选项B是1934年开始,符合;选项 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5.D
【详解】
根据“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可得出是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的井冈山道路,D项正确;AB项都是在上井冈山之前,排除AB项;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
1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做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古田会议上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8.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由此判断这与红军长征的史实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损失惨重。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避敌锋芒,转兵贵州,解放贵州重镇遵义,并召开遵义会议,成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革命上“新途”的转折点是指遵义会议的召开;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详解】
依据题干“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可知体现了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体现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以及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①②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③排除。 故选B。
20.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启迪人们追求民圭与科学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B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C项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C符合题意;D项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1.D
【详解】
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中共中央和红军无法在根据地立足,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这是挽救中国革命的战略的转移,期间红军经历了漫漫征途,无数次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22.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23.A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的认识。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是遵义会议的内容,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
24.B
【详解】
依据题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结合课本所学,红军长征途中,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军扩大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正确;红军突破湘军,改向贵州,A排除;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排除;红军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D排除;故选B。
25.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长征中,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CD三项。选B项。
26.
(1)重大历史事件: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5年护国战争开始;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2)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遗憾: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3)说明: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思想的指导下,国共两党走向合作,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分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孙中山的重大历史事件有,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5年护国战争开始,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2)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不足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3)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孙中山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思想的指导下,国共两党走向合作,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任务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27.(1)五四运动
(2)中共一大的召开;
(3)①黄埔军校 (或陆军军官学校)
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的标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开始;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的是国民党建立的黄埔军校,这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8.请结合,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三军是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3)巧渡金沙江
(4)四渡赤水,强渡大度河
(5)略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红一方面军被迫长征,一路遭受重大损失。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与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先后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
(3)依据材料所给信息“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金沙可知,是红军长征中的巧渡金沙江,从此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4)依据材料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可以知道,当时红军面临着自然条件的恶劣环境,其艰难险阻主要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精神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29.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2)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会议集中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分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为了保存革命的基干力量,被迫长征。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沙水拍云崖暖”涉及的事件是渡过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涉及的事件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内容是:集中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0.
(1)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2)遵义会议
(3)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1921年,诞生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
根据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知是红军长征,在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重要的转折会议。
(3)
根据所学可从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来回答遵义会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