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贵州省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八年级期末)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西安 B.重庆
C.上海 D.北平
2.(2021·贵州印江·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1947年夏,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一战略部署是( )
A.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陈粟大军出击鲁西南
4.(2021·贵州德江·八年级期末)“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做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5.(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八年级期末)1946年6月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是
A.山东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大别山根据地 D.中原解放区
6.(2021·贵州·水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广州 B.重庆 C.西安 D.北平
7.(2021·贵州玉屏·八年级期末)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发动对哪一地区的围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中原解放区 C.陕北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8.(2021·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历史上国共两党进行过多次谈判。下图反映的国共谈判是在下列哪一城市进行的?
A.西安
B.重庆
C.北平
D.南京
9.(2021·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0.(2021·贵州石阡·八年级期末)毛泽东在一首诗中吟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意义是( )
A.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1.(2021·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2.(2021·贵州玉屏·八年级期末)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重要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3.(2021·贵州德江·八年级期末)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2021·贵州·水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5.(2021·贵州石阡·八年级期末)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共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由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民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关键 B.淮海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C.共产党的实力远强于国民党 D.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6.(2021·贵州六盘水·八年级期末)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百团大战 ③淮海战役 ④秋收起义
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③①
17.(2021·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关于下图形势,毛泽东说:“蒋介石伸出两个拳头打我们,一个在山东,一个在陕北。两个拳头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头,让刘邓大军进军中原,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一刀”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辽沈战役
18.(2021·贵州关岭·八年级期末)《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从材料反映出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是
A.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国民政府政治腐败,不得民心
二、简答题
19.(2021·贵州·水城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有很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名称。
(2)分裂:1927年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合作: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4)分裂:请写出1948年——1949年国共之间进行主力决战的三次重大战役名称。
三、综合题
20.(2021·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附中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1.(2021·贵州铜仁·八年级期末)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惨痛而又悲壮的历史岂能忘怀!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二: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14年,哪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你认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22.(2021·贵州德江·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周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赶赴上海的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密码。
材料二:我们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摘自人教版《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的“上海的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这一重大事件有什么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条革命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4)材料四的的诗句与哪次重大事件有关?这次重大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3.(2021·贵州关岭·八年级期末)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 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举两例即可)
(3)结合两则材料,指出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
24.(2021·贵州黔东南·八年级期末)创建人民军队、坚持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
——据《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A反映了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该事件是?图B反映了井冈山会师,会师之后共产党创建了哪支军队?
(2)根据材料二,红军改编表明第几次国共合作正在形成?此次合作要对抗的敌人是谁?
(3)根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战略决战中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什么?
25.(2021·贵州关岭·八年级期末)国共关系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国共两党之间关系直接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合作篇)
材料一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纲领,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中国时局有何重要影响?
(斗争篇)
材料三
(3)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各有何意义?
(4)国共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图三中的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可知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揭示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本质,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解放区军民的信心,为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择D。
3.B
【详解】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
4.B
【详解】
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强烈反对内战,而蒋介石既定内战政策,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于1945年3月,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等人参加了重庆谈判。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5.D
【详解】
1946年6月,国民党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D项正确;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是全面进攻失败后,由全面进攻变化重点进攻,排除AB项;1947年挺进大别山,是中国共产党战略反攻的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
根据“1945年”和材料内容可知这次会谈应该是重庆谈判,所以这次会客是在重庆,故选B;ACD与重庆谈判的地点不符,排除。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发动对中原解放区的围攻,全面内战爆发,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8.B
【详解】
依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于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召开国共关于国内和平问题的会议,被称为重庆谈判,故B符合题意;西安是西安事变的地点,A不符合题意,北平是解放战争后期谈判的地点,C不符合题意;南京不是国共两党谈判的地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正确。
9.C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观察结构图从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可见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转入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再到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所以结构图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故此题选择C。
10.D
【详解】
“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D项正确;A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排除A;B项是抗战,与解放战争无关,排除B;长江与东北无关,排除C。
11.D
【详解】
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由题目关键词,过大江可知是D渡江战役。故选D。
12.B
【详解】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故选B。
13.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由延安转移到了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发动的一次战役,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所以答案选C。
14.A
【详解】
依据题干中“1948年10月”“锦州”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战役指的是辽沈战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到11月,且首先攻打的是锦州。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要道,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地,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就会满盘皆活。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15.A
【详解】
淮海战役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材料中“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明民众的支援是获取此战役胜利的关键因素。故A符合题意;材料论述的是民众支援淮海战役的事实,并不是分析战役的胜利,排除B;材料中没有对比国共两党的实力问题,排除C;材料只论述的淮海战役,没有涉及辽沈和平津战役,排除D。故选A。
16.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1949年,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②③①,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7.C
【详解】
根据“大别山”、“刘邓大军”等信息可知“插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选C;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都在跃进大别山以后,且和“大别山”无关,排除ABD。
18.A
【详解】
材料“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说明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主力部队被摧毁。三大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故A正确;材料不是从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分析战败的原因,排除B;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1949年4月,排除C;国民政府政治腐败的问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故选A。
19.
(1)北伐战争
(2)南昌起义
(3)抗日战争
(4)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两党于1926年开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陈毅等人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战略决战,结果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20.(1)最迫切的问题: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如何解决: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合理解决。
(2)“双十协定”或《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详解】
(1)根据材料“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由“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可知解决的途径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合理解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可知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
21.(1)七七事变;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
(2)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等符合题意即可)
(3)和平建国;《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或“双十协定”。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的抗日战争整体是由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的。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图主要是警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3)根据“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可知是和平建国;经过重庆谈判,双方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
22.(1)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答中共一大召开也可);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答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也可)
(2)核心人物:毛泽东;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3)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重大事件:渡江作战或占领南京;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答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也可)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上海的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的南湖红船”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故与中共一大召开历史事件有关。问题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问题一: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会议时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主张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把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故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条革命道路的核心人物是毛泽东。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农村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依据材料三信息“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问题一:依据材料四信息“摘自人教版《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材料四的的诗句所描述就是渡江战役。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基本上解放了中国大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23.(1)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2)经验:团结人民,英勇斗争。
史实: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领导人民解放战争。(举两例即可)
(3)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解】
(1)根据材料“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 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可见,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是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2)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见,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是团结人民,英勇斗争。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敌后抗战;领导人民解放战争。
(3)根据材料“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见,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1)南昌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第二次国共合作;日本侵略者。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反映了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该事件是南昌起义;图B反映了井冈山会师,会师之后共产党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根据材料二“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改编表明第二国共合作正在形成;此次合作要对抗的敌人是日本侵略者。
(3)根据材料三”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反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挺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中首先发起的战役是辽沈战役。
25.(1)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了北伐战争。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3)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4)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创办了黄埔军校,开展了北伐战争。
(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张扬……对蒋兵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3)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时间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图二反映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4)根据所学知识,国共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图三反映的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