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1-02 07: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点A是数轴上一点,则点A表示的数可能为(  )
A.﹣2.5 B.﹣1.5 C.﹣0.5 D.1.5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约为218360000,将21836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21836×109 B.2.1836×107
C.21.836×107 D.2.1836×108
3.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党”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
A.喜 B.迎 C.百 D.年
4.如图,某学校有一块长3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试验田,为了便于管理,现要在中间开辟一横两纵三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600平方米.设小道的宽为x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35﹣x)(20﹣2x)=600
B.35×20﹣35x﹣20x+2x2=600
C.(35﹣2x)(20﹣x)=600
D.35x+2×20x﹣2x2=600
5.图①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组合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边形OABC.若AB=BC=1,∠AOB=α,则tan∠BOC的值为(  ).
A.sinα B.cosα C.tanα D.
6.如图,在圆内接五边形ABCDE中,∠C+∠CDE+∠E+∠EAB=425°,则∠CDA的度数为(  )
A.75° B.65° C.55° D.45°
7.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  )
A.﹣2a B.2a﹣2 C.3﹣2a D.2a﹣3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后,所得新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实线部分).若直线y=b与新函数的图象有3个公共点,则b的值是(  )
A.0 B.﹣3 C.﹣4 D.﹣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分解因式:2a2﹣4ab+2b2=   .
10.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1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4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
1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三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五寸.问井深几何?”意思是:如图,井径AB=5尺,立木高BD=3尺,BE=5寸=0.5尺,则井深AC为    尺.
1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分别以点A、C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CD于点E、F.若AC=6,∠CAB=3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4,3),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将线段A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过A、B、D三点作抛物线.当x≤1时,抛物线上最高点的纵坐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
15.解方程:3x2﹣4x﹣2=0.
16.如图,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转盘均被分成3个面积相等的扇形,每个扇形中都标有相应的数字,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指针指在边界线上时视为无效,需重新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记下甲、乙两个转盘中指针所指的数字.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这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
17.图①、图②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保留适当的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画法.
(1)在图①中的线段AB上找一点D,连结CD,使∠DCB=∠DBC.
(2)在图②中的线段AB上找一点E,连结CE,使∠ACE=∠AEC.
18.某校为了增强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组织全校600名学生进行了疫情防控知识竞赛.从中随机抽取了n名学生的竞赛成绩(满分100分,每名学生的成绩记为x分),分成四组:A组60≤x<70;B组70≤x<80;C组80≤x<90;D组90≤x≤100,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n的值.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规定学生竞赛成绩x≥90为优秀,请估计全校竞赛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人数.
19.某镇为创建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决定在辖区的一条河上修建一座步行观光桥.如图,河旁有一座小山,山高BC=80m,点C、A与河岸E、F在同一水平线上,从山顶B处测得河岸E和对岸F的俯角分别为∠DBE=45°,∠DBF=31°.若在此处建桥,求河宽EF的长.(结果精确到1m)
[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
20.如图,在△ABC中,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点E是AC上一点,连结CD、DE,∠ADE=∠BCD.
(1)判断DE所在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B=50°,⊙O的半径为6,求的长.(结果保留π)
21.某商场以每件2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经市场调查发现: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件)与每件售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设该商场销售这种商品每天获利w(元).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该商场规定这种商品每件售价不低于进价,又不高于36元,当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22.【问题原型】如图①,在⊙O中,弦BC所对的圆心角∠BOC=90°,点A在优弧BC上运动(点A不与点B、C重合),连结AB、AC.
(1)在点A运动过程中,∠A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若BC=2,求弦AC的最大值.
【问题拓展】如图②,在△ABC中,BC=4,∠A=60°.若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最大值为    .
23.如图,在△ABC中,∠C=90°,AB=5,BC=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C﹣CB﹣BA运动,到点A停止.当点P不与△ABC的顶点重合时,过点P作其所在边的垂线,交△ABC的另一边于点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边AC的长为    .
(2)当点P在△ABC的直角边上运动时,求点P到边AB的距离.(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当点Q在△ABC的直角边上时,若PQ=,求t的值.
(4)当△APQ的一个顶点到△ABC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t的值.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2x﹣3,抛物线上不重合的两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2n﹣1,n+3.
(1)求这条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
(2)若A、B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求n的值.
(3)当点A在对称轴左侧时,将抛物线上A、B两点之间(含A、B两点)的图象记为L,设图象L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d,求d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d随n的增大而减小时n的取值范围.
(4)当点A在点B的左侧时,过A、B两点分别向抛物线的对称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点M、N不与顶点C重合).若点M、N、C中其中一点到另两点距离相等,直接写出n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如图,点A是数轴上一点,则点A表示的数可能为(  )
A.﹣2.5 B.﹣1.5 C.﹣0.5 D.1.5
【分析】利用有理数与数轴的关系可得答案.
解:根据图示可得点A表示的数在﹣2和﹣1之间,四个选项中只能是﹣1.5,
故选:B.
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约为218360000,将21836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21836×109 B.2.1836×107
C.21.836×107 D.2.1836×108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
解:218360000=2.1836×108,
故选:D.
3.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党”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
A.喜 B.迎 C.百 D.年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
解:由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相间、Z端是对面”可知,
“党”与“迎”是对面,
故选:B.
4.如图,某学校有一块长35米、宽20米的长方形试验田,为了便于管理,现要在中间开辟一横两纵三条等宽的小道,要使种植面积为600平方米.设小道的宽为x米,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A.(35﹣x)(20﹣2x)=600
B.35×20﹣35x﹣20x+2x2=600
C.(35﹣2x)(20﹣x)=600
D.35x+2×20x﹣2x2=600
【分析】若设小道的宽为x米,则剩余部分可合成长(35﹣2x)米,宽(20﹣x)米的长方形,根据使种植面积为600平方米,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此题得解.
解:若设小道的宽为x米,则剩余部分可合成长(35﹣2x)米,宽(20﹣x)米的长方形,
依题意得:(35﹣2x)(20﹣x)=600.
故选:C.
5.图①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会徽,在其主体图案中选择两个相邻的直角三角形,恰好能组合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四边形OABC.若AB=BC=1,∠AOB=α,则tan∠BOC的值为(  ).
A.sinα B.cosα C.tanα D.
【分析】在Rt△OAB中,sinα=,可得OB的长度,在Rt△OBC中,tan∠BOC=,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解:∵AB=BC=1,
在Rt△OAB中,sinα=,
∴OB=,
在Rt△OBC中,tan∠BOC===sinα.
故选:A.
6.如图,在圆内接五边形ABCDE中,∠C+∠CDE+∠E+∠EAB=425°,则∠CDA的度数为(  )
A.75° B.65° C.55° D.45°
【分析】先利用多边的内角和得到∠EAB+∠B+∠C+∠CDE+∠E=540°,则可计算出∠B=115°,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CDA的度数.
解:∵五边形ABCDE的内角和为(5﹣2)×180°=540°,
∴∠EAB+∠B+∠C+∠CDE+∠E=540°,
∵∠EAB+∠C+∠CDE+∠E=425°,
∴∠B=540°﹣425°=115°,
∵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
∴∠B+∠CDA=180°,
∴∠CDA=180°﹣115°=65°.
故选:B.
7.如图,△ABC中,A、B两个顶点在x轴的上方,点C的坐标是(1,0),以点C位似中心,在x轴的下方作△ABC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设点B的横坐标是a,则点B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  )
A.﹣2a B.2a﹣2 C.3﹣2a D.2a﹣3
【分析】设点B′的横坐标为x,然后表示出BC、B′C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比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设点B′的横坐标为x,
则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x+1,
∵△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
∴2(a﹣1)=﹣x+1,
解得:x=﹣2a+3,
故选:C.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沿x轴翻折后,所得新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实线部分).若直线y=b与新函数的图象有3个公共点,则b的值是(  )
A.0 B.﹣3 C.﹣4 D.﹣5
【分析】由图可知,当y=b与新函数有3个交点时,y=b过新函数的顶点D,求出点D的坐标,其纵坐标即为所求.
解:原二次函数y=﹣x2+2x+3=﹣(x﹣1)2+4,
∴顶点C(1,4),
翻折后点C对应的点为D(1,﹣4),
∴当直线y=b与新函数的图象有3个公共点,直线y=b过点D,
此时b=﹣4.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分解因式:2a2﹣4ab+2b2= 2(a﹣b)2 .
【分析】原式提取2变形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解:原式=2(a2﹣2ab+b2)=2(a﹣b)2.
故答案为:2(a﹣b)2
10.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x< .
【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由x+1>0,得:x>﹣1,
由2x<3,得:x<,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
1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4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m<4 .
【分析】由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Δ=16﹣4m>0,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解:∵关于x的方程x2﹣4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Δ=(﹣4)2﹣4m=16﹣4m>0,
解得:m<4.
故答案为:m<4.
12.《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三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五寸.问井深几何?”意思是:如图,井径AB=5尺,立木高BD=3尺,BE=5寸=0.5尺,则井深AC为  27 尺.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BE∽△A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C,进一步得到井深.
解:∵AC∥BD,
∴△ACE∽△BDE,
∴=,
即=,
解得AC=27,
故井深AC为27尺.
故答案为:27.
1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分别以点A、C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CD于点E、F.若AC=6,∠CAB=3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π .(结果保留π)
【分析】由图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扇形AEO和扇形CFO的面积之和.
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C=BD=6,OA=OC=OB=OD,AB∥CD,
∴OA=OC=3,∠ACD=∠CAB=35°,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
故答案为:.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4,3),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将线段A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过A、B、D三点作抛物线.当x≤1时,抛物线上最高点的纵坐标为   .
【分析】根据题意求得顶点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根据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得抛物线上最高点的纵坐标.
解:∵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3)、(4,3),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AB∥x轴,C(2,3),
∴AC=2,
∵将线段A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
∴AC=CD,DC⊥x轴,
∴顶点D为(2,5),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2+5,
代入A(0,3)得,3=4a+5,
∴a=﹣,
∴y=﹣(x﹣2)2+5,
∴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x≤1时,在x=1时,函数有最大值为:y=﹣(1﹣2)2+5=,
∴当x≤1时,抛物线上最高点的纵坐标为.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8分)
15.解方程:3x2﹣4x﹣2=0.
【分析】先计算判别式的值,然后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
解:△=(﹣4)2﹣4×3×(﹣2)=40>0,
x==
所以x1=,x2=.
16.如图,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转盘均被分成3个面积相等的扇形,每个扇形中都标有相应的数字,同时转动两个转盘(当指针指在边界线上时视为无效,需重新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后,记下甲、乙两个转盘中指针所指的数字.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这两个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
【分析】画树状图列出所有等可能结果,从中找到符合条件的结果数,再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解:画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知,共有9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的有4种结果,
∴P(两个数字之和是偶数)=.
17.图①、图②均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保留适当的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画法.
(1)在图①中的线段AB上找一点D,连结CD,使∠DCB=∠DBC.
(2)在图②中的线段AB上找一点E,连结CE,使∠ACE=∠AEC.
【分析】(1)利用网格特征取AB的中点D,连接CD即可;
(2)取格点T,连接CT交AB于点E,点E即为所求.
解:(1)如图①中,点D即为所求;
(2)如图②中,点E即为所求.
18.某校为了增强学生的疫情防控意识,组织全校600名学生进行了疫情防控知识竞赛.从中随机抽取了n名学生的竞赛成绩(满分100分,每名学生的成绩记为x分),分成四组:A组60≤x<70;B组70≤x<80;C组80≤x<90;D组90≤x≤100,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不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n的值.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若规定学生竞赛成绩x≥90为优秀,请估计全校竞赛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人数.
【分析】(1)根据B组的频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n的值;
(2)根据(1)中n的值和频数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D组的频数,从而可以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3)根据直方图中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全校成绩达到优秀的人数.
解:(1)n=12÷24%=50;
(2)D组学生有:50﹣5﹣12﹣18=15(人),
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3)600×=180(人),
答:估算全校成绩达到优秀的有180人.
19.某镇为创建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决定在辖区的一条河上修建一座步行观光桥.如图,河旁有一座小山,山高BC=80m,点C、A与河岸E、F在同一水平线上,从山顶B处测得河岸E和对岸F的俯角分别为∠DBE=45°,∠DBF=31°.若在此处建桥,求河宽EF的长.(结果精确到1m)
[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E=BC=80m.在Rt△BCF中,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CF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求出EF的长度.
解:在Rt△BCE中,BC=80m,∠BEC=∠DBE=45°,
∴∠CBE=45°,
∴∠BEC=∠CBE=45°,
∴CE=BC=80m.
在Rt△BCF中,BC=80m,∠BFC=∠DBF=31°,tan∠BFC=,
∴.
∴CF≈133.3.
∴EF=CF﹣CE=133.3﹣80=53.3≈53(m).
答:河宽EF的长约为53m.
20.如图,在△ABC中,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点E是AC上一点,连结CD、DE,∠ADE=∠BCD.
(1)判断DE所在直线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B=50°,⊙O的半径为6,求的长.(结果保留π)
【分析】(1)如图,连结OD.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DC=90°,得到∠ADE+∠EDC=180°﹣90°=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DC=∠OCD,得到∠ODE=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ODB=∠B=50°,求得∠BOD=180°﹣2×50°=180°﹣100°=80°,根据弧长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1)DE所在直线与⊙O相切.
理由如下:
如图,连结OD.
∵BC为⊙O的直径,
∴∠BDC=90°,
∴∠ADE+∠EDC=180°﹣90°=90°,
∵OC=OD,
∴∠ODC=∠OCD,
∵∠ADE=∠BCD,
∴∠ODC=∠ADE,
∴∠ODC+∠EDC=90°,
即∠ODE=90°,
∵点D在⊙O上,
∴DE所在直线与⊙O相切;
(2)∵OB=OD,
∴∠ODB=∠B=50°,
∴∠BOD=180°﹣2×50°=180°﹣100°=80°,
∴的长为.
21.某商场以每件2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经市场调查发现: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件)与每件售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设该商场销售这种商品每天获利w(元).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该商场规定这种商品每件售价不低于进价,又不高于36元,当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2)根据“每件利润×销售量=总利润”即可列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根据(2)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配方成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解可得.
解:(1)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
由所给函数图象可知:,
解得,
故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20;
(2)∵y=﹣2x+120,
∴w=(x﹣20)y=(x﹣20)(﹣2x+120)
=﹣2x2+160x﹣2400,
即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w=﹣2x2+160x﹣2400;
(3)w=﹣2x2+160x﹣2400
=﹣2(x﹣40)2+800,
∵﹣2<0,20≤x≤36<40,
∴当x=36时,w取得最大值,
w最大=﹣2×(36﹣40)2+800=768.
答:当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36元时,每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768元.
22.【问题原型】如图①,在⊙O中,弦BC所对的圆心角∠BOC=90°,点A在优弧BC上运动(点A不与点B、C重合),连结AB、AC.
(1)在点A运动过程中,∠A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若BC=2,求弦AC的最大值.
【问题拓展】如图②,在△ABC中,BC=4,∠A=60°.若M、N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最大值为   .
【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A=45°;
(2)当AC为⊙O的直径时,AC最大,由△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OC的长,可知直径AC的长;
【问题拓展】画△ABC的外接圆⊙O,连接OB,OC,ON,首先利用三角函数求出OB=,可知AC为直径时,AC最大,此时AC=2OB=,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解:【问题原型】(1)∠A的度数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BOC=90°,
∴;
(2)当AC为⊙O的直径时,AC最大,
在Rt△BOC中,∠BOC=90°,
根据勾股定理,得OB2+OC2=BC2,
∵OB=OC,
∴,
∴,
即AC的最大值为;
【问题拓展】如图,画△ABC的外接圆⊙O,连接OB,OC,ON,
则ON⊥BC,∠BON=60°,BN=BC=2,
∴OB=,
∵M、N分别是AB、BC的中点,
∴MN是△ABC的中位线,
∴MN=AC,
∴AC为直径时,AC最大,此时AC=2OB=,
∴MN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23.如图,在△ABC中,∠C=90°,AB=5,BC=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AC﹣CB﹣BA运动,到点A停止.当点P不与△ABC的顶点重合时,过点P作其所在边的垂线,交△ABC的另一边于点Q.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边AC的长为  4 .
(2)当点P在△ABC的直角边上运动时,求点P到边AB的距离.(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当点Q在△ABC的直角边上时,若PQ=,求t的值.
(4)当△APQ的一个顶点到△ABC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的距离相等时,直接写出t的值.
【分析】(1)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C的长;
(2)设点P到边AB的距离为h.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AC边上运动时,②当点P在BC边上运动时,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分别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Q在AC边上时,②当点Q在BC边上时,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分别表示出PQ,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4)分情况讨论:①P在AC上,P到AB的距离=P到BC的距离,②P在BC上,P到AB的距离=P到AC的距离,③P在AB上,Q到AB的距离=Q到AC的距离,④P在AB上,Q到AB的距离=Q到BC的距离,分别求出t的值即可.
解:(1)∵∠C=90°,AB=5,BC=3,
∴AC===4,
故答案为:4;
(2)设点P到边AB的距离为h.
①当点P在AC边上运动时,过P作PH⊥AB于H,如图1所示:
∵sinA===,AP=2t,
∴PH=;
②当点P在BC边上运动时,过P作PH⊥AB于H,如图2所示:
∵sinB===,PB=7﹣2t,
∴PH=;
综上所述,点P到边AB的距离为t或﹣t+;
(3)tanA==,tanB==,
①当点Q在AC边上时,AP=12﹣2t,如图3所示:
则PQ==AP tanA,
即,
解得:t=5.
②当点Q在BC边上时,BP=2t﹣7,如图4所示:
则PQ==BP tanB,则,
解得:;
综上所述,若PQ=,t的值为5或;
(4)分情况讨论:
①P在AC上,P到AB的距离=P到BC的距离,
过P作PM⊥AB于M,如图5所示:
则PM=PC,
由(2)得:PM=t,
∵PC=AC﹣AP=4﹣2t,
∴t=4﹣2t,
解得:t=;
②P在BC上,P到AB的距离=P到AC的距离,
过P作PM⊥AB于M,如图6所示:
则PM=PC,
由(2)得:PM=﹣t+,
∵PC=2t﹣4,
∴﹣t+=2t﹣4,
解得:t=;
③P在AB上,Q到AB的距离=Q到AC的距离,如图7所示:
则QP=QC,
∵QP⊥AB,
∴∠APQ=90°=∠ACP,
∵AQ=AQ,
∴Rt△APQ≌Rt△ACQ(HL),
∴AP=AC,
即12﹣2t=4,
解得:t=4;
④P在AB上,Q到AB的距离=Q到BC的距离,如图8所示:
则PQ=CQ,
∵PQ⊥AB,
∴∠APQ=90°=∠ACB,
又∵∠A=∠A,
∴△APQ∽△ACB,
∴==,
即==,
解得:PQ=9﹣t,AQ=15﹣t,
∴CQ=AC﹣AQ=4﹣(15﹣t)=t﹣11,
∴9﹣t=t﹣11,
解得:t=5;
综上所述,当△APQ的一个顶点到△ABC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的距离相等时,t的值为或或4或5.
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2x﹣3,抛物线上不重合的两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2n﹣1,n+3.
(1)求这条抛物线的顶点C的坐标.
(2)若A、B两点的纵坐标相等,求n的值.
(3)当点A在对称轴左侧时,将抛物线上A、B两点之间(含A、B两点)的图象记为L,设图象L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纵坐标之差为d,求d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d随n的增大而减小时n的取值范围.
(4)当点A在点B的左侧时,过A、B两点分别向抛物线的对称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点M、N不与顶点C重合).若点M、N、C中其中一点到另两点距离相等,直接写出n的值.
【分析】(1)配方成顶点式即可得出答案;
(2)由A、B两点的纵坐标相等知点A、B关于对称轴对称,据此求解可得;
(3)先得出A、B的坐标分别为(2n﹣1,4n2﹣8n)、(n+3,n2+4n),再分n≤﹣2,﹣2<n≤0、0<n<1三种情况分别求解;
(4)由点A、B的坐标分别为(2n﹣1,4n2﹣8n)、(n+3,n2+4n)知点M(1,4n2﹣8n),N(1,n2+4n),再分点N是MC中点和点M是NC中点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1)y=x2﹣2x﹣3=(x﹣1)2﹣4,
∴抛物线顶点C的坐标为(1,﹣4);
(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
∴.
∴n=0;
(3)点A、B的坐标分别为(2n﹣1,4n2﹣8n)、(n+3,n2+4n).
当n≤﹣2时,d=4n2﹣8n﹣(n2+4n)=3n2﹣12n.
当﹣2<n≤0时,d=4n2﹣8n﹣(﹣4)=4n2﹣8n+4.
当0<n<1时,d=n2+4n﹣(﹣4)=n2+4n+4.
当n≤0时,d随n的增大而减小.
(4)∵点A、B的坐标分别为(2n﹣1,4n2﹣8n)、(n+3,n2+4n),
∴点M(1,4n2﹣8n),N(1,n2+4n),
①当点N是MC中点时,有(4n2﹣8n)﹣(n2+4n)=n2+4n﹣(﹣4),
整理,得:n2﹣8n﹣2=0,
解得n=4+3或n=4﹣3,
∵点A在点B的左侧,
∴2n﹣1<n+3,即n<4,
∴n=4﹣3;
②当点M是NC中点时,有(n2+4n)﹣(4n2﹣8n)=4n2﹣8n﹣(﹣4),
整理,得:7n2﹣20n+4=0,
解得n=;
综上,n的值为或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