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红楼春趣 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红楼春趣 课件(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2 18: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8 红楼春趣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课文大意
本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有趣故事,同时告诉我们:在古代,放风筝还包含着一种江南古老的习俗“放晦气”。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
     圃、芹溪。清代小说家。
文学成就: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
     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的 
     创作推向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背景资料
1.《红楼梦》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杰出的作品。它产生于清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本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讲的是众人正在作诗品诗时,忽见一个风筝落在外面,于是开始了有趣的放风筝活动。
背景资料
2.文中主要人物介绍
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黛玉:林如海和贾政的妹妹贾敏之女,宝玉的表妹。聪慧无比,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幼年丧母,体弱多病,身世可怜。
宝钗: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之女,宝玉的表姐。
宝琴:薛宝钗的堂妹。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之女,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
李纨: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宝玉的嫂子。
紫鹃:林黛玉的丫鬟。
我会认

yān
huì
huì
窗屉子
嫣然
忌讳
晦气
chāi
宝钗
chǎng
敞地
qià
恰似
dūn
石墩子
wén
晴雯

袭姑娘

豁喇喇
宝钗
晴雯
袭人
多音字

辨析:
在“呼喇、哇喇、豁喇喇”等词语中读lā;在“哈喇子”一词中读lá;在“喇叭、喇叭花”等词语中读lǎ。
(lā)
(lá)
呼喇
哈喇子
(lǎ)
喇叭
易读错
“钗、敞”都是翘舌音,分别读chāi、chǎng;
“屉”读tì,不读tī。
近义词
齐整—整齐 忌讳—避讳
精致—别致 欢喜—高兴
七手八脚—手忙脚乱   稀烂—稀碎
反义词
齐整—凌乱 精致—粗糙
欢喜—难过  七手八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理解语
理解词语
[窗屉子]窗户上糊冷布或钉铁纱等用的木框子。
[小器]吝啬。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放晦气]一种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巴不得]迫切盼望。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不一。也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的样子。
[剪子股儿]指的是放风筝时用的一种工具,即在竹竿上斜捆一根小木棍,做成剪刀形,以便挑线。
[兴头]因为高兴或感兴趣而产生的劲头。
学习内容
宝玉给你留下子什么样的印象?
第二阶:阅读理解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大致说说本课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红楼梦》中本回讲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贾宝玉带领着林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等和一群花团锦簇似的美人在大观园中赋诗连句,吟咏唱和,忽然窗外飘来一只大蝴蝶风筝,于是大家也纷纷加入有趣的放风筝的队伍。
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一说: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课文解读
第一部分(1):众人因拾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 
       便也想着去放风筝。
起因
0
第二部分(2~5):众人七手八脚放风筝的场景是事情的经过,大家都 
        把风筝放飞了是事情的结果。
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读第1自然段,思考:大观园内众人放风筝的起因是什么?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开头的一声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为下文众人出去查看声响的来源做铺垫,引出下文。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故事的起因:众人对这“大蝴蝶风筝”是否送还原主的议论,引出了黛玉提议拿出大家的风筝放晦气一说。
为什么黛玉说放风筝是“放晦气”呢?
林黛玉自幼身体不好,多病多灾,希望通过风筝来“放放晦气”,祛病消灾,反映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起因
经过
结果
读2~5自然段,在放风筝的情景中,感受众人放风筝欢乐的气氛。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动作描写
写出了准备放风筝的欢乐场景。场景忙乱中透露出一股欢快劲儿。
大家十分迫切、兴奋。
  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
  “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飘动,描写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
写出了众人目送风筝随风远去的过程。
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表现风筝随风飘远的速度很快。
谈谈你对上面这句话的体会?
这句话写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远直到消失,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众人放风筝时异常欢乐的心情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在放风筝的经过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宝玉和黛玉的形象。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宝玉
从宝玉的言行可以看出宝玉与众人相处融洽,不拿主人架子,说明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有情有义的人。
从宝玉与众人的相处中,你觉得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刻画贾宝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活画出这位放不起“美人风筝”,一时情急发狠的可爱公子哥的形象,也反映了宝玉和这些丫头们相处的融洽,不拿主人架子。
说说这两句话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形象?
黛玉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黛玉替宝玉解围,把所有的不是都推到顶线上,可见黛玉的细心、贴心。
语言描写
起因
经过
结果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写众人目送着风筝飞走时欢快的心情。这是故事的结局。
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性格特点在书中批注,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他/她有怎样的特点?
课文解读
看看下面的外貌描写,表现了每个人怎样的特点?猜猜分别写的是谁?
①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②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如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
林黛玉
在宝玉、黛玉、宝钗、探春等众多人物中,说说你对课文中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我印象最深的人是宝玉。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宝玉顽皮、欢乐,一点也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自己从未放一遭儿的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了也不气恼。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得头上出汗。众人大笑,他恨得把风筝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从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率直、纯真。
你还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些人物?请你谈谈读《红楼梦》之后的人物感想。
结构图示
红楼春趣
有趣场面
事情起因
渴望幸福
寄托愿望
众人准备放风筝
宝玉张罗放风筝
宝玉放不起美人风筝
黛玉风筝随风而去
送走风筝放晦气
主题概括
本文主要讲了《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 。
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
返 回
学习内容
 谈谈阅读。
看看写法。
第三阶:方法学用
返 回
谈谈阅读
欢欢:本文主要讲了大观园里众人放风筝的趣事,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哪些好方法呢
乐乐:课文讲的是众人放风筝的事,所以遇到像“剪子股儿”“籆子”这样没见过的词语,我就联系课文内容,猜想它们是与放风筝有关的工具,然后继续往下读。还有,文中黛玉说放风筝放晦气,后来我经过查阅资料才了解到,古人放风筝放晦气的说法由来已久。
美美:课文中人物众多,一时间分不清人物关系,可是主要人物贾宝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语言、动作描写很传神,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大观园里纯真、直率的公子哥儿。
丽丽:你说得很对,“关注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正是“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一,在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我们抓住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加以品读,这样我们就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看看写法
1.人物众多,详略得当。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前前后后提到了十几位人物,在众多人物中,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主要人物——贾宝玉进行细腻的描写,其余的则简单带过。
2.描写生动,凸显形象。放风筝只是事件,通过事件凸显人物的性格才是重点。文章描写宝玉放风筝时,着墨最多,动作、语言描写十分传神,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彰显了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勾勒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性格,使读者能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场面描写,精彩传神。所谓场面,就是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中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场面描写,就是对这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不仅可以塑造人物,表现主题,还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事物。如,本文就描写了大家准备放风筝和放风筝时的场面,写得非常有趣、生动。
学习内容
随堂检测。
(1)用“V”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3)文学常识填空。
第四阶:课后练习
返 回
  
随堂检测
抽屉(tī tì) 忌讳(wěi huì)
发钗(cāi chāi) 宽敞(cǎng chǎng)
晦气(huǐ huì) 嫣红(yān yàn)






一、用“V”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随堂检测
二、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1.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簍子来。( )
2.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
A
B
  
随堂检测
《红楼春趣》选自我国长篇章回体小说《 》,又名《
》,作者是 代的 。这部小说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们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其中著名的故事有“ ”“ ”等。
红楼梦


曹雪芹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刘姥姥进大观园
头记
三、文学常识填空。
学习内容
1.风筝的历史
2.《红楼梦》相关链接
3.好书推荐
第五阶:课外拓展
返 回
风筝的历史
  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作为风筝材质。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开始以纸做风筝,故称为纸鸢。
  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风筝在传说中被认为是放晦气的,到了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清人高鼎也在《村居》中写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可见,放风筝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的传承。
课外拓展
《红楼梦》相关链接
1.《红楼梦》的两条主线:一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二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
2.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3.《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4.《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的社长是李纨。
5.“四春”指的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6.“绛珠仙草”指的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指的是贾宝玉。
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
7.“潇湘妃子”指的是林黛玉,“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
8.《红楼梦》中有词“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说的是贾宝玉。
9.《红楼梦》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代表人物是晴雯。
10.《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11.“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好书推荐
课外拓展
书名
内容简介
推荐理由
《红楼梦》
作者
曹雪芹 高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中贵族集团的腐败,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它对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如,描写的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都具有很强的可信性。它还表现了作者在烹调、医药、诗词、小说、绘画、建筑、戏曲等文化艺术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精辟见解。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