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2 18: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学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写生字、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返 回
课文大意
本文先写司令员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和毛主席见到电报后的悲痛之情;再写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是否运回岸英的遗骨,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面对两种选择,毛主席最后作出了将爱子安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
背景资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
日,美国政府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派
兵入侵朝鲜,并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
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
威胁我国的安全。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抗美援朝
   毛岸英简介
   毛岸英,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
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
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950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同志在美空军轰炸机进行轰炸时壮烈牺牲。
背景资料
会认字
德怀
péng

móu
shū







chóu chú
踌躇
àn








彭德怀
péng

ruì
sǔn
liàn
juàn

gǎo
shū
zūn
móu
duàn
qiān

会写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左窄长,右宽短。“以”撇向左轻快撇出,点要小。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钅”第二笔短横在横中线上方。“段”的竖在竖中线左侧,第二个短横在横中线;“殳”捺脚超出上部。
“走”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末笔长捺的捺脚超出上部,托住“卜”;“卜”整笔在竖中线右侧,点在横中线上方。


易读错
“踌、躇、殊”都是翘舌音;
“革”读gé,不读gě;
“尊、损”都是平舌音。
易写错
  “炼”右部不要写成“东”;“签”不要漏写第九笔横;“锻”左部是“钅”,不是“火”;“眷”下部是“目”,不是“日”;“尊”上部“酋”不要少写短横;“革”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横、竖、竖、横。
易错提示

qiān
下半部是“佥”
()
多音字

(jīn)
(jìn)
禁不住
弱不禁风
禁止
禁区
辨析:
表示“禁受,受得住,耐(用)”“忍耐”时,读jīn, 如,弱不禁风、情不自禁;表示“不许,制止”“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拘押”“旧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避忌”时,读jìn,如,严禁、禁地、禁闭。
词语听写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重 签字 情不自禁 慰问 
繁忙 下意识 姓彭 瑞雪 搞怪 革命
近义词
悲痛—悲哀 眷恋—留恋 踌躇—犹豫 黯然—黯淡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反义词
繁忙—清闲 牺牲—保全 踌躇—果断 眷恋—厌恶 情不自禁—无动于衷
理解语
理解词语
[拟定]起草制定。
[防空洞]为了防备敌人空袭而挖掘的供人躲避或储存物品用的洞。
[参谋]军队中参与指挥部队行动、制定作战计划的干部。
[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慰问]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辛苦的人或困苦的人)。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做主。指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
防空洞
理解语
理解词语语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似的。
[踌躇]犹豫。[成语]踌躇满志|踌躇不决。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示意]用表情、动作、含蓄的话或图形表示意思。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骨。
[何须]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须要。
[马革裹尸]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战死沙场。
返 回
返 回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1.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2.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的意思。
整体感知
题目“青山处处埋忠骨”指的是谁?
毛岸英同志
忠臣的遗骨。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______________
________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_________。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_______________问题,艰难抉择,
最终作出_________________的决定。
牲消息
悲痛之状
儿子遗体的安葬
将儿子安葬在朝鲜
毛岸英同志牺
整体感知
给课文的两个部分各拟一个小标题。
痛失爱子
艰难抉择
  中南海,毛主席的卧室。
  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
让人隐约感到有大事发生。引人注意,吸引人读下去。
布下场景,交代地点。
痛失爱子
痛失爱子
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动作描写
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正面表现
侧面表现
痛失爱子
语言描写
深情呼唤
从“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切思念。
动作描写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艰难抉择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艰难抉择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宽广豁达的胸怀
语言描写
艰难抉择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黯然”是主席经历悲痛后的表情。
“转向”“指指”“示意”等一系列的动作既表现了毛主席此时无比悲痛的内心,又写出了主席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人,这一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主席既是伟人,也是凡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他的情况和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两句诗是说,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祖国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引用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引用古人诗句,体现了毛主席的伟人心志和博大胸襟。
找出描写毛主席心理的句子,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反问
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感彩更为鲜明。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毛主席因思念儿子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你从这句话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牺牲了6位亲人。
如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不仅如此,还有5位亲生子女有的不知去向,有的下落不明,有的过早夭折……
小资料
毛主席,他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因为他深深爱着他的儿子;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因为他的心里装着是千千万万的子民。让我们记住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记住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结构图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
痛失爱子
艰难抉择
爱子牺牲 极度悲痛
电报 是否回国安葬
朝鲜 请求葬在朝鲜
常人情感
伟人胸怀
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题概括
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主席获悉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____的心情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主席___________的情感和_________的胸怀。
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
痛苦
毛岸英遗体是否归葬
常人
伟人
返 回
  学习内容
第三阶:方法学用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返 回
第三阶:方法点拨
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
1.了解所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确定主题。2.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特点进行描写,但必须明确,无论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服务的,因此,必须围绕主题展开描写。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要符合身份,具有个性;人物的动作要选择恰当的动词,具有连贯性。例如:想写某人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可以通过描写其急他人之所急的语言、神态和为他人排忧解难的动作来表现。
第三阶:方法学用
通过对妈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妈妈非常生气而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复杂内心。
答案:妈妈看到我“漏洞百出”的试卷,和蔼的表情消失了,红润的脸庞顿时变得煞白。她一改往日的温柔,语气变得特别粗暴,几乎用手掌拍着桌子吼道:“审题,注意审题!都强调八百遍了,就是不过脑子!”当看到我吓得瑟瑟发抖的可怜样,妈妈的语气又温和下来,仍喋喋不休:“妈妈说这些,都是为你好……“不信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返 回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用“V”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返 回
课后习题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然后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最后将每个部分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合并梳理,总结出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老师来指导
课后习题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供参考
第一部分写毛主席看到有关毛岸英在朝鲜牺牲的电报后,心情无比悲痛。第二部分写毛主席在面对毛岸英遗骨是否归葬这一问题时,内心经历了艰难的抉择,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
课后习题2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首先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想一想在看到电报和艰难抉择时毛主席分别有怎样的表现。接着品读这些语句。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从中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老师来指导
课后习题2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①“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段话描写了毛主席得知噩耗后的语言、动作和神态。“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从皱眉这一细微表情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内心的悲痛。 ②“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描写了毛主席面对是否将爱子遗骨运回国内安葬这一问题时的动作和神态。“不由自主地站”“仰起头,望着天花板”,从毛主席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十分悲痛。从“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一处神态描写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对儿子的不舍。
课后习题2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这一段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和自言自语,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内心对儿子特别愧疚、难以割舍。同时他又非常矛盾,对于是否把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安葬,他的内心很难决定,他在不停地自己劝自己:“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作为父亲他想让儿子回国安葬,作为主席他不想搞特殊。
答案供参考
课后习题2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来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充分体会毛主席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进行。要把有感情朗读和理解体会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后,先通过朗读,初步体会语句表达的感情,接着在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之后,再次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表情和语气,读好细致刻画毛主席的相关语句,通过朗读加深对毛主席感情的体会。本文的朗读基调是哀伤的、悲痛的,语速略慢,语调要低沉,表现出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之情和艰难抉择的矛盾心理。
课后习题2
答案供参考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课后习题3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老师来指导
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课上与同学交流,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了解的人物故事,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课后习题3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答案供参考
欢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为国牺牲的烈士们即使不能归葬家乡又有何妨,每一寸土地都是掩埋他们忠烈之骨的地方。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最终也长眠在朝鲜,他的事迹正是诗句的写照;而毛主席最终作出的决定,也正体现了这两句诗的内涵。
课后习题3
答案供参考
乐乐: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在这次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的志愿军牺牲了很多人。他们中有上甘岭战役中堵枪眼的黄继光,有为了不暴露目标而被大火烧身的邱少云,有擅长爆破、多次立功的杨根思,还有千千万万个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们的事迹都诠释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的含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课后习题3
答案供参考
美美:我觉得这两句诗不仅赞颂了毛岸英和千千万万抗美援朝的英雄,也赞美了埋葬在异国他乡的所有英雄,他们即使安葬在异乡,精神也永远与人们同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随堂检测
踌躇(cú chú) 皮革 (gé gě)
特殊(sū shū) 瑞士 (ruì yuì)
一、用“√”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随堂检测
A. 锻练 特殊 搞好
B. 黯然 奔赴 券恋
C. 签字 慰问 繁忙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C
  
随堂检测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 )
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
放在上面。( )( )
4.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
三、选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C
A
B
A
D
A
D
返 回
原文片段
学习内容
第五阶:课外拓展
1.“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
2.毛主席的词中的名句。
3.毛主席名言。
返 回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
“青山处处埋忠骨”,没有成句。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毛泽东《七绝 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显然“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根据这些诗句化出来的。
“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末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是成语,典出《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
毛主席的词中的名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沁园春·长沙》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雪》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采桑子·重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忆秦娥·娄山关》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课外拓展
毛主席的名言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选自《为人民服务》)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