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8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背景资料。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课文大意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以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还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大意:
课文大意
《稚子弄冰》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块时的得意一一呈现,表达出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稚子弄冰》大意:
课文大意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村晚》大意: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
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晚年隐居
石湖,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文学成就:其诗题材广泛,其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六十首,描写农村风光和民生疾苦,较为突出。诗与尤
袤、杨万里、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石湖词》、《吴船录》等。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学者称诚斋
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一生力主抗金。
文学成就: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南宋四大家”。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稚子弄冰》《过扬子江》等。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主要作品:《村晚》。
雷震
写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的六十首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这些诗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及生活的困苦。
我会认
夜
zhòu
yún
gòng
zhì
昼
耕
耘
供
品
稚
yī
涟
漪
幼
涟漪:水波纹。
yī
涟
漪
我会认
多音字
供
辨析:
“供奉”“供职”等词语中的“供”,读四声gòng;“供给”“提供”“供应”等词语中的“供”读一声gōng。
提供
供应
供品
上供
gōng
gòng
我会写
zhòu
yún
sāng
xiǎo
昼
耘
桑
晓
书写指导
耘
上宽下窄。“尺”撇、捺舒展,收笔超过横中线,包住下部;“日”上宽下窄;末笔横长而平。
左窄右宽。“来”第二、三横在横中线上下,末笔捺变点;“云”第二笔横在横中线,“厶”的折点轻抵竖中线。
昼
段首的“书写”去掉
兴
多音字
运用: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当我兴(xīng)奋地把这个喜讯告诉家人时,妹妹竟高兴(xìng)得一蹦三尺高。
xìng
xīng
兴奋
高兴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召开,人们非常高兴。
易读错
“昼”是翘舌音,不读zòu;
“稚”是翘舌音,不读zì;
“漪”不要读成qí;
“供”是多音字,在本课读gòng。
易写错
上下结构,下部是“旦”,不是“亘”。
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又”最后一笔是点。
右部不要多点少撇。
理解语
理解词语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耘田
树阴
理解语
理解词语
稚子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
的玻璃。
钲
磬
理解词语
陂
[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解题: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 田园 杂兴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家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
xìng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诗意: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
还要干些什么活?
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插秧、收割、犁地、积肥……农村的劳动非常繁忙。
村庄的男男女女都在劳动,真是一片繁忙的乡村劳作图,还有谁也在劳作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懂得
树荫
诗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从事
靠近
儿童学种瓜的场景
诗句赏析
这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问题探究
诗的最后一句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儿童“学种瓜”的细节,一是表明农村儿童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儿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问题探究
诗中的“儿女”和“童孙”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儿女”:勤劳,不辞劳苦,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童孙”:天真淳朴,活泼可爱,热爱劳动。
结构图示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儿女
童孙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参加劳动
日夜辛劳
男耕女织日夜忙
天真孩童学种瓜
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 以及 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 ,以及儿童的 。
乡村农民男耕女织
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
勤劳
天真可爱
稚子弄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题目“稚子弄冰”?
稚子 弄冰
幼小的孩子
提着冰块玩耍
解题:幼稚、天真的孩子以冰做玩具玩耍。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幼小的孩子
早晨从金属盆
里把冰取出来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诗句赏析
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取冰块的样子。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诗意:轻轻敲打,清脆的响声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
声音
喜悦
惋惜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写孩子正玩得高兴时,冰突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碎裂一样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响声,看到了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问题探究
读《稚子弄冰》中的诗句,你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感悟到哪些美好的情感?
想到孩子们提着银钲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钲落到地上,碎裂一地。孩子们虽然有点失望,但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呀!
《稚子弄冰》的后两句诗表现了儿童怎样的情感变化?
开心、快乐
失望
诗中的稚子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见他天真幼稚;他把冰块当做银钲来敲击玩耍,可见他非常的调皮可爱。
《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构图示
稚子弄冰
动作
声音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冰钲碎落发声
剜冰穿线当钲
一场冬天的嬉戏
一个快乐的小孩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 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的盎然意趣。
脱冰作戏
自得其乐
村晚
村 晚
[宋]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如何理解题目“村晚”?
村晚
乡村傍晚的风景画
解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岸
水中的波纹
诗意: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高涨。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bēi
口里含着
拟人
喜爱
“山衔落日浸寒漪”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诗句赏析
两个“满”字,写出水草丰美的景象;一个“衔”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一个“浸”字,写青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优美。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坐在牛背上
曲调
诗意: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没有曲调的乐曲。
随口
诗句赏析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同时,“无腔”“信口”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问题探究
《村晚》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暮色图景,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结构图示
村晚
写景
写事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悠闲自在
宁静幽美
景色宁静幽美
牧童活泼可爱
主题概括
《村晚》这是一首描写 的诗,
抒发了诗人对 的 和 之情。
乡村晚景
乡村晚景
喜爱
赞美
学习内容
第三阶:方法学用
对比阅读
第三阶:方法学用
对比阅读:说说这三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通过描写古代乡村中儿童的生活,表现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第三阶:方法学用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2)看拼音,写词语。
(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两句诗,完成练习。
(5)将下面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这三首诗都描写了乡村儿童的生活,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 可爱的特点。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前两句可以语速稍快些,表现出乡村耕种劳作的繁忙景象;后两句可以语速稍缓,读“学种瓜”时语调微微上扬,表现出乡村孩子的天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来指导
课后习题1
朗读《稚子弄冰》时,可边读边想象稚子先得意后懊恼的心理活动,试着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朗读《村晚》时,前两句可将语速放缓,重读两个“满”字,“水满陂”“浸寒漪”的尾音稍微拉长,表现出恬静悠远的感觉;后两句中的“横”“信口”可略微拖长,表现出牧童的悠闲自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来指导
课后习题1
答案供参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时田园杂(其三十一)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
·
·
·
···
··
···
课后习题1
答案供参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
·
··
·
·
··
·
课后习题1
答案供参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村 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
·
·
·
·
·
·
··
···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背诵课文。
老师来指导
背诵诗词之前一定要熟读诗词,并了解诗词的大意。然后提炼出能够体现每句诗词的意思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背诵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可抓住“梅子”“杏子”“麦花”“菜花”“无人过”“飞”这些字词来背诵;背诵《宿新市徐公店》时,可抓住“篱落”“径”“树头”“儿童”“黄蝶”“飞”这些字词来背诵;背诵《清平乐村居》时,可抓住“茅檐”“溪”“草”“相媚好”“翁媪”等这些字词来背诵。
课后习题1
背诵这三首古诗时,可以先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还可以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出来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句的体会,自然而然就可以背诵下来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背诵课文。
老师来指导
课后习题1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老师来指导
默写时,要注意“杂”字的下面不要写成“木”;“昼”字的下边是“旦”,不要写成“亘”;“耘”和“耕”左部都是“来”。另外,词语“桑阴”不要写成“桑荫”。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题目要求我们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并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我们可以借助关键词语和插图来想象、体会。《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诗,可以围绕“未解”“学”等想象儿童学种瓜时生疏、笨拙的动作,体会农村孩子的天真可爱及其热爱劳动的品格。《稚子弄冰》一诗,可以借助“脱”穿”“敲”等动词想象儿童“弄冰”的过程,揣摩他的神态及心理变化,进而感受他的可爱。《村晚》一诗,可以围绕“满”“衔”“浸”等关键词语,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并借助“横”“信口”等想象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的样子及笛声的变化,感受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老师来指导
课后习题2
“童孙末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读完这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天真、懂事的孩子看见大人都在忙碌,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他们来到桑树下挖好小坑,笨拙地学着大人撒上瓜种,盖上土。他们弄得满身是泥,小脸儿上也都是土,感觉十分天真可爱。
答案供参考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习题2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读完这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寒冬的早上,一个小孩子早早起床,来到院子里,满心欢喜地将昨天夜里冻结在金属盆中的冰轻轻取出来,又用彩色的丝线小心地穿过冰块,把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钲来敲打。小孩子在“脱晓冰”时的满心欢喜,“穿”丝线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活泼可爱。
答案供参考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习题2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读完这两句,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落日的余晖中,一个牧童悠闲自在地横坐在牛背上,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意地吹着不成曲调的小曲,老牛慢悠悠地走着,边走还边甩着尾巴,仿佛在给小男孩的笛声打拍子。从中可以感受到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答案供参考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选 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欢欢:改写是一种根据文章内容改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可以改写结构,如把倒叙改写成顺叙等。
乐乐:把古诗改写成短文,应该先以诗歌内容为基础;然后充分发挥想象,丰富画面;最后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我们可以先做口头改编;再记录自己的改编成果,不能逐句翻译原文。
学写法
选 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学写法
美美:我们在想象画面进行改写时,应抓住每首古诗的要点进行想象,比如改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时,可想象儿童学种瓜时的神态(神情专注)、动作(生疏、笨拙等);《稚子弄冰》可想象儿童的神态和心理(脱、穿冰块时小心谨慎一敲冰发 出声响时得意一冰块碎地时懊恼);《村晚》可想象牧童悠闲自在的样子。
选 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写片段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炎热的夏天,农村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扛着锄头来到田间除草,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劳作。中午,虽然太阳火辣辣的,男人们汗流決背,但是一想到秋天五谷丰登的丰收景象,他们干起活来更有劲儿了,心里也甜滋滋的。男人们下地后,女人们也没闲着,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忙完了这些事情后,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线。那“吱呀吱呀”的歌声一直唱到傍晚。
选 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写片段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果然如此。你瞧,那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学着天人的样子在种瓜呢!一个播种,一个填泥土,一个浇水,像模像样的。人们匆匆吃过晚饭,又干起了搓麻线的活儿,一直忙到月明人静的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伴着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
选 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写片段
《稚子弄冰》
清晨,太阳刚露出头,小男孩就起床了。只见他六七岁的模样,头发乱蓬蓬的,身穿小红袄,急急地奔向院子里。那里藏着铜盆,冻了冰块。他把盆子倒过来,敲打一番,再慢慢地拿掉铜盆。一块圆圆的、晶莹剔透的冰出现在眼前。“大功告成!”小孩子高兴得差点儿蹦起来。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在冰块中间钻出一个小窟窿,找来漂亮的五彩线,穿进窟窿,再把五彩线两头打结,提起来就像银钲一样。
选 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写片段
他一手提着冰块,起来就像银钲一样。他一手提着冰块,一手拿起棍子轻轻敲打起来。那悦耳的声音犹如玉磬,穿过树林在回响。小孩子被这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也许是敲得太得意了吧!忽然,冰块从他的手中滑落,像玻璃落地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小孩子手中空留着五彩线,懊恼地望着地上的碎冰。
选 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写片段
《村晚》
碧绿的青草在满溢的池塘边摇曳,远方青山衔着落日映在一片清凉的波光之中。远处,有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正走在回家的途中。他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便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那悠扬的乐声能传得很远很远,仿佛连小鸟也随着他的乐声翩翩起舞了。
随堂检测
供( )养尽孝道,供( )事讲实效。
供( )职二十年,供( )求关系好。
一、给下面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gōng
gòng
gòng
gōng
随堂检测
zhòu yè gēng yún sāng yè bào xiào
( ) ( ) ( ) ( )
昼 夜
耕 耘
桑 叶
报 晓
二、看拼音,写词语。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随堂检测
三、写出下列字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1.耘田:
2.绩麻:
3.供:
4.傍:
5.稚子:
6.信口: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从事。
靠近。
幼小的孩子。
随口。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随堂检测
四、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两句诗,完成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V”,错的打“X”。
A.“钲”是一种金属弹拨乐器。( )
B.这两句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
C.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傍晚,儿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
×
√
×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随堂检测
四、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两句诗,完成练习。
2.“稚子金盆脱晓冰”中“脱”的正确解释是( )。
A.离开 B.取出 C.掉落
B
原文片段
随堂检测
五、将下面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
童骑牛晚归图。
《稚子弄冰》 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
《村晚》 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 自得其乐的场景。
原文片段
学习内容
第五阶:课外拓展
1.描写儿童的古诗。
2.古诗中的童真童趣——儿童诗歌名句
原文片段
课外拓展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描写儿童的古诗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
原文片段
古诗中的童真童趣——儿童诗歌名句
从古到今,描写儿童生活题材的诗很少,所以,这些诗就显得更珍贵。儿童诗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塑造了各种儿童的形象。如“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这几句诗写了儿童的一系列动作,形象地描绘出了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