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21 杨氏之子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介绍作者。
3.认写生字、词语。
返 回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学成就:所著的《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的先驱。
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会认字
禽
造
yì
qín
诣
家
liáng
qín
yì
诣
禽
梁
会写字
我会识字
禽
qín
象形字,本义:走兽总名。“擒”的本字。
甲骨文
像一把捕捉鸟类的长柄网具
金文
易读错
“诣”读yì,不读zhǐ。
易错提示
梁
liáng
禽
qín
注意这里有一点
第十一笔是撇折
多音字
为
为何
为民请命
wèi
为难
习以为常
wéi
运用:
2020年5月5日,为(wèi)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作为(wéi)一名中国人,我为(wèi)祖国航天科技的明天喝彩。
词语听写
梁国 造诣 家禽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1.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
2.仔细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
返 回
学习古文的方法
(1)看注释。
(2)联系上下文。
(3)查找工具书或资料书。
(4)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5)作批注。
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杨 氏 之 子
的
儿子
姓杨人家的
读通古文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文解读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总起,点明人物特点。
课文解读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拜访。 其:他的,指孩子的。
乃:就,于是。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杨家孩子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两家关系很好,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课文解读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为/设果,果/有杨梅。
为:表示行为的对象;替。
设:摆放,摆设。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小男孩懂礼数,会待客。
课文解读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给……看。 曰:说。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孔君平和小男孩开玩笑,看看他的反应。
课文解读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随着声音。 未:没有。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
达意思。“禽”指的是鸟类。
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应声答曰”说明小男孩反应非常快。
课文解读
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聪明
思维敏捷,幽默
你觉得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话里表达的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
杨梅
杨
杨氏: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杨氏”在文中指姓杨的人家。
甚:很。
惠:同“慧”。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应答,显示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幽默。
孔雀
孔
都在姓氏上做文章
杨梅
杨氏之子
孔雀
孔君平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此是君家果。”
机智
再读这段对话,体会本文风趣的语言。
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孩子,你真厉害!老夫甘拜下风。
结构图示
概述
对答得体
风趣机智
实例
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很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孩子待客
孔君平逗孩子:“此是君家果。”
孩子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主题概括
课文通过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________________。
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
思维敏捷、机智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3)根据文言文的出处填空。
返 回
课后习题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老师来指导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智对客人的事。人物个性鲜明,语言风趣幽默。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把握好重音,这是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要求。朗读本文还要注意人物语言的变化:孔君平的话,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带有逗趣的味道;孩子的话,要用否定的语气读,语调轻快。
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
答案供参考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后习题1
课后习题1
背诵课文。
老师来指导
先熟读课文,然后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后习题2
老师来指导
语言风趣是这篇课文的特点,要找出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须从主客之间对话的内容入手。客人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姓杨,就逗他说“此是君家果”;而小主人随着客人的思路回应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也是由姓氏展开的联想,答得巧妙,表现了孩子的机智与幽默。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课后习题2
答案供参考
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体现在:首先是“善听”。“此是君家果”字面意思为“这是你家的水果”,言外之意则是以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的联系开玩笑,非常幽默。其次是“妙答”。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应声答”。孔君平话音刚落,杨氏之子就回答了,说明其反应敏捷。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客人提问的思路是“杨梅——姓杨——君家果”;杨氏之子回答的思路是“孔雀——姓孔——夫子家禽”。联想丰富,都是在姓上做文章,同样幽默风趣。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课后习题2
答案供参考
③应答委婉得体。当客人提出“此是君家果”时,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照搬“孔雀非夫子家禽”这样的句式,而是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委婉地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先生您孔家的鸟,那杨梅怎能是我杨家的果”的意思,体现了其“甚聪惠”和应有的礼貌。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随堂检测
梁国杨氏(sì shì)子九岁 ,甚(sèn shèn)聪惠。 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
一、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
√
√
√
随堂检测
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杨氏之子。( )
A. 他的。 B. 其。 C. 的。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A. 好处。 B. 同“慧”。 C. 给人好处。
3.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
A. 给……看。 B. 看。 C. 表示。
4.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 未来。 B. 没有。 C. 表示疑问。
C
B
A
B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随堂检测
三、根据文言文的出处填空。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 至晋代 言谈、逸事的小说。
刘义庆
世说新语
汉末
士大夫
返 回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国学积累 :小时了了
返 回
国学积累
课外拓展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世说新语·言语》)
古文大意:孔文举(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的司隶校尉李元礼享有盛名,到他家拜访的人,都必须是杰出才俊有高雅声望的人以及李家的中表亲戚才给通报,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果然给通报了,文举就坐在了前面。元礼问他道:“你与我有何亲戚?”文举回答说:“昔日我祖上仲尼(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拜您的先人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为师,这样说来我与您就是世交了。”元礼及宾客没有不赞叹他聪明过人的。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就把刚才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不一定就出众。”文举说:“想必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伶俐。”陈韪听了这话,非常尴尬。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