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20 金字塔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返 回
课文大意
本文的形式很特殊,由两篇短文组成。前一篇是散文,重点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后一篇是非连续性文本,有文字、示意图等多种呈现形式,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穆青(1921—2003),1937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1942年8月调入延安任《解放日报》记者,从此与新闻事业结下不解之缘。1982年任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他一刻也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
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主要作品:主要作品:《一部震天撼地的史诗》《空中飞来的哀音》《雁翎队》《人民呼唤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彩色的世界》等。
背景资料
金字塔
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我会认
译名
不愧
熠熠发光
埃及
黏着物
刀刃
泛滥
遐想
淤泥
精湛
yì
kuì
yì
āi
nián
rèn
làn
xiá
yū
zhàn
字理识字
指事字。其字形是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的锋利的部分。本义:刀口、刀锋。
甲骨文
篆文
秦系簡牘
楷书
辨析:表示“水清”时,读chéng,如,澄澈;表示“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时,读dèng,如,澄沙。“澄清”既读chéngqīng,也读dèngqīng,但表示的意思不同。
多音字
骨
(dèng)
澄浆泥
(chéng)
澄澈
字歌:看着(zhe)下棋学高着(zhāo),着(zhuó)眼领悟多动脑,内心着(zháo)急莫开口,观棋不语境界高。
多音字
折
(zhe)
看着
(zhuó)
穿着
(zhāo)
高着
(zháo)
着火
易读错
“译、熠”是整体认读音节,都读yì;
“黏”读nián,不要读成zh n;
“湛”读zhàn,不要读成sh n;
“滥”读làn,不要读成ji n;
“刃”声母是r,不是y。
近义词
雄浑—雄壮 向往—期望
豪迈—豪放 遐想—联想
幽思—深思 精湛—精深
惊叹—惊奇
不可思议—难以想象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反义词
雄浑—微弱 向往—厌恶
豪迈—拘谨 精湛—粗浅
开阔—狭窄 惊叹—平和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理解语
理解词语
[黄澄澄]形容金黄色。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熠熠发光]形容闪光发亮。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做主。指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于有关古迹的诗题)。如,赤壁怀古。
[幽思]沉静地深思。
[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情况或言行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
[精湛]精深。
[惊叹]惊讶赞叹。
返 回
学习内容
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第二阶:阅读理解
返 回
整体感知
想一想,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抒情散文
非连续性文本
金字塔夕照
文章写的是夕阳照耀下的金字塔的美景。
课文解读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夕照
时间和环境
金字塔
描述的对象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字塔有着悠久的历史
把对壮丽景色的描绘与自己的联想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内心的强烈震撼。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比喻
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夕阳映照下的景物,加上光与影的刻画,呈现出一种立体的极具色彩的美。
金山
夕照下的金字塔的外形及颜色
大漠夕照中的金字塔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遐想或怀古的幽思呢?
关于金字塔,至今还有许多的未解之谜。古代埃及人民是怎么建造出如此高大壮观的陵墓的?那些巨大的石块的开采、运送、堆砌是多么不容易啊!
读第3自然段,对“金字塔”汉文译名由来的猜想说明了什么?
赞叹金字塔闪耀着古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光芒,肯定了金字塔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你从第一篇阅读材料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金字塔是古老的建筑,夕照下金字塔壮丽、雄浑,震撼人心,引人遐思,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无比珍贵。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列数字:列举具体的数字,表现了胡夫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塔的重量:约600万吨
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
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
塔原高约146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因年久风化,塔现高约137米,塔基现边长约227米。
介绍胡夫金字塔的相关数据时,都用到了“约”字,这个字能去掉吗?
不能。“约”表示大概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完全肯定,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与严谨。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这段话一方面揭示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时间,另一方面赞美了金字塔建造技术的伟大。
了解到金字塔有如此精湛的工艺,你有什么看法呢?
金字塔不愧为人类文明的瑰宝,人间的奇迹,它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古埃及人太了不起了!
金字塔的数字之谜是不是巧合呢?
联系后面的一段资料,“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推测,胡夫金字塔的这些神奇之处并不是巧合。
读第二篇阅读材料,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我知道了金字塔的外形、高度、重量、体积、塔底面积、建造时间与坐落地点、建筑材料、建造工艺,了解了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有着高度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结合课文的阅读,借助批注和泡泡语,大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金字塔之所以建在尼罗河畔,是因为用船运输石材方便。首先,古埃及人借助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金字塔进行设计,然后借助先进的造船技术,用船把巨大的石材从尼罗河上游的采石场通过尼罗河运过来,最后建成金字塔。巨大的石材如何运上去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等高的土坡,再顺着斜坡借助滚木把石材拉上去建筑第二层。这样一层一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再把土移走,这样金字塔就显露出来了。
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端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
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
利于水的浮力运送石块。
外星人建造的。
结构图示
金色美景—雄浑的画卷
智慧如金—熠熠发光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金字塔夕照
金字塔
不可思议
的金字塔
人间奇迹
不可思议
产生联想—怀古的幽思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金字塔的___________。
返 回
主题概括
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
万千思绪
喜爱与赞叹
学习内容
对比阅读。
第三阶:方法学用
返 回
对比阅读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感受两篇短文的异同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文字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阅读“短、简、快”,能够大大缩减阅读的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描述内容 表达方式
《金字塔夕照》 描绘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美景。 是连续性文本,前后自然段之间有较为密切的逻辑关系。情感浓郁,融情于景,字里行间充满对金字塔的赞美,能让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抒发的情感。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介绍了金字塔 的 相 关信息。 是非连续性文本,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看似内容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准确、更具体的了解。
相同点:两篇短文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不同点
内容
题目
2.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
我喜欢《金字塔夕照》的表达方式,理由是这篇散文运用了静态描写、反复渲染等方法,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下的美景,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让人读后充满遐想。
我喜欢《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表达方式,理由是这篇由文字、数据、图示等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特点,语言简洁,知识性强,让人读后了解很多金字塔的信息。
学习内容
随堂检测。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
(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随堂检测
一、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译(yì)名 不愧(kuì) 遐(jiǎ)想
B.刀刃(yèn) 埃(āi)及 熠(yì)熠生辉
C.泛滥(làn) 淤(yū)泥 精湛(zhàn)
C
随堂检测
二、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改正。
褶褶发光 改正: 暇想 改正: ,
鲇着物 改正: 精堪 改正: ,
熠熠
遐
黏
湛
随堂检测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说说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填写在后面的括
号里,并仿写一句。
远远望去,金字塔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 )
仿写:
秋天,一片片落叶随风飘落,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
比喻
随堂检测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2.下面的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
(1)金字塔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
( )
(2)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
个篮球场那么大。( )( )
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学习内容
1.语文知识
2.我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3.我国古代的“世界第一”
第五阶:课外拓展
返 回
课外拓展
语文知识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相较于具有叙事性、文学性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它是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广告、地图等内容。
课外拓展
我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大运河。
我国古代的“世界第一”
我国是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于日食、彗星记录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