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16 海上日出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返 回
课文大意
本文描绘了海上日出的过程和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奇观,着重描写了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时的日出两种景象,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巴金(1904~2005),中国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1927年赴法国巴黎求学。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长篇小说《第四病室》《憩园》,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等。
人生格言: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背景资料
巴金1927年到法国留学,1928年底回国。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就是其中一篇。
我会认
kuò
hè
chà
xiāng
扩大
重荷
刹那
镶嵌
“荷”是多音字,在本课读hè,不读hé;
“刹”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chà,不读shā。
易读错
扩
范
努
刹
烂
替
镶
紫
仅
会写字
“杀”宽“刂”窄。“杀”上面的撇、点两笔的右端均抵竖中线,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点收笔于竖中线。
chà
刹
刹
书写指导
上宽下窄。上部左右相称,左“夫”的点在横中线;“日”居中,略扁。
tì
替
替
书写指导
“钅”窄“襄”宽,顶部“钅”略低,底部“襄”低。两个“口”要写得小一点儿。
xiāng
镶
镶
书写指导
易读错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范”下部右面是“ ”,不要写成“巳”。
上下
艹
fàn
范
易读错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紫”下部不要写成“系”。
上下
糸
zǐ
紫
辨析:表示“莲”时,读hé,如,荷花、荷叶;表示“担,扛”“承受恩惠(常用在书信里表示客气)”时,读hè,如,荷枪实弹、负荷、肩负重荷。
多音字
荷
(hè)
负荷
(hé)
荷花
理解语
词语听写
扩大 范围 努力 刹那 灿烂 不仅
清净 夺目 分辨 代替 镶牙 紫色
近义词
常常—经常 光彩—光辉 灿烂—绚烂 伟大—雄伟
反义词
常常—偶尔 灿烂—暗淡 伟大—渺小 容易—困难
理解语
理解词语
[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重围]层层的包围。在本课中形容把太阳围得很严。
[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返 回
学习内容
1.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
第二阶:阅读理解
返 回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早晨
海上
巴金
看日出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填一填。
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表现太阳变化的词语,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第3自然段:小半边脸 努力上升 冲破了云霞
跳出了海面 夺目的亮光
第4自然段:直射到水面上 灿烂的亮光
第5自然段:冲出重围
作者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
地点:在船上
这段话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这两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变化非常迅速
日出前天空的颜色和红霞的变化。
日出前天空的颜色和红霞的变化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不转眼”说明了什么?
写出了“我”观察得认真、专注。说明作者十分急切地盼望日出的到来。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生动形象,使太阳富有了灵性。
拟人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这里为什么用“冲破”而不用“钻出、走出”等词语?
“冲破”更有力量感,能表现出太阳喷薄而出、势不可挡的威力。若使用“钻出、走出”等不能表现这一点。
小半边脸没有亮光
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了海面
发出夺目的亮光
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为什么是“一片灿烂的亮光”?
阳光由上而下地直射到水面,水面就把光线由下而上地反射到天空,这样水天相融,不知哪里是天,哪里是水,所以是“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云时的海上日出
天边有黑云时的海上日出又是怎样的景象?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在黑云后面—给黑云镶边—冲出重围—给黑云染色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精妙地使用了“透、镶、染”等动词,形象地描绘出黑云遮不住红日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重围的势不可挡的顽强力量。
这一段话中哪几个动词运用得十分精妙?妙在哪里?
有黑云时的海上日出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晴天时的海上日出,多云时的海上日出,有黑云时的海上日出……这景象真是让人陶醉,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反问句
反问句式,语气强烈,更能表达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文章结尾作者情不自禁地用反问句发出赞叹:既赞叹罕见的雄伟奇丽的自然景观,更赞叹红日的光明及其伟大的力量,抒发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结尾的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结构图示
时间、地点、环境
伟大的奇观
天边颜色(色)
跳出海面(形)
(亮)
日出前
总结
总起
分述
日出时
有云时
直射水面
镶了金边
海上日出
旭日东升雄伟壮丽
学习内容
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
第三阶:方法学用
返 回
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
方法点拨
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就是按时段顺序对景物在不同时间段里的景色依次描,从而展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因此,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于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
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
注意气候变化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要想把握这些特征,需要平时循序观察、多次观察,并写好观察日记。
运用丰富的连接词。在写景物变化时,可以用“那时”“转眼间”“慢慢地”
“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一刹那间”“有时”“后来”“这时候”等表示时间转换的连接词,串起全文,写清楚景物的变化过程及变化顺序。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采用多种修辞进行描写,会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感情更加深切真挚。
注意事项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字词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1
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
默读,就是不发声地读,要尽量做到不动嘴唇,不用手指,不回视。文中第3自然段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有关日出的重点词句,理清日出的整个过程。说的时候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各部分连接起来,这样会使得条理更加清楚。
课后习题1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太阳露出了小半边脸,颜色很红,但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太阳就发出了夺目的亮光,连周围的云片也有了光彩。
课后习题2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拟人的修辞方法让描写具体形象;三个动词既体现了太阳升起时费劲的样子,又体现了势不可挡的爆发力。
课后习题3
选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看日出需要早起,一般选择海边或高峻的山顶,这样视野开阔,日出景象更让人震撼。看日出时要仔细观察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以及太阳升起的整个过程。再回顾课文,结合自己的体会找到文中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与大家进行交流,说说精彩的原因。
课后习题3
欢欢:我以前在轮船上看过日出,当时观察得不仔细,没有注意周围天空颜色的变化,只是紧盯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而文中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的整个过程,尤其是日出时的描写特别精彩。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日出的动态画面,这也太神奇了。
答案供参考
乐乐:看日出时,我也先是看见天边有一片红霞,感觉有光亮,接着太阳露出来小半边脸,慢慢地努力向上升。课文在描写日出的过程时特别形象、逼真,尤其是那句“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精彩极了,一连串的动词,还有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让我瞬间感受到了太阳慢慢露出海面的动态过程,具有画面感,让人震撼、陶醉。
美美:不仅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很精彩,就连有云的时候也很特别。“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巴金爷爷用“透、镶、染”三个字把太阳写得非常有活力和生机,让我感受到了他坚定的信念:光明定会驱散黑暗,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欢欢:平凡的日出,在巴金爷爷的笔下竟然被描绘得那么形象,那么充满活力!我想,他描写这海上的日出,一定是经过长久、仔细地观察,而且不止观看一次,我以后也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随堂检测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扩大(kuò guǎng)
刹那(shà chà)
紫色(zǐ zhǐ)
随堂检测
二、读拼音,写字词。
一场春雨过后, bù jǐn( )小草们迅速kuòdà
( )了自己的领土fàn wéi( ),小花们也 nǔ lì
( )绽放着,红红zǐ zǐ ( )的,一片xuàn làn
( ),仿佛tì( )大地披上了一件xiāng qiàn( )着花纹的外衣。
不仅
扩大
范围
努力
紫紫
绚烂
替
镶嵌
随堂检测
三、选词填空。
壮观 奇观 分辨 分辩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 )。
2.国庆大阅兵的场面十分( )。
3.由于天太黑,我无法( )方向。
4.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不容他( )。
奇观
壮观
分辨
分辩
随堂检测
四、根据课文填写下面的思维导图。
( )—红的非常可爱—( )
没有亮光—( )
出现小半边脸—冲破了云霞—(
)
完全跳出了海面
红是真红
深红
发出了夺目的亮光
日出
( )
( )
光亮
颜色
位置
随堂检测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2.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为“被”字句)
3.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改变词序,使句子意思不变)
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一片片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一道红霞出现在了水天相接的地方。
学习内容
文体知识:散文
第五阶:课外拓展
返 回
文体知识
散 文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为“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海上日出》这篇散文,作者就是通过描写在天气晴朗和有云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他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和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