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20 我们家的男子汉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课文大意
本文通过几件事写出了小“男子汉”的成长过程,表现了他聪明、可爱、坚强、自立的性格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男子汉”深深的爱意。
个人简历: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当代作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1992年获第五届庄重文文学奖。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长恨歌》《桃之夭夭》,小说集《雨,沙沙沙》《尾声》,散文集《蒲公英》等。
作者名片
安徽 谜语 嘴唇 和尚
吃荤 倔强 嘱咐 沮丧
情绪 一声不吭 嘹亮 礼仪 蹬地 妨碍
mí
chún
jué jiàng
zhǔ fù
huī
jǔ
xù
kēng
fáng
dēng
hūn
liáo
shàng
我会认
yí
辰
口
唇
chún
亻
义
仪
yí
嘴唇
礼仪
易读错
“唇、尚、嘱”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尚、妨”是后鼻音;
“强”在“倔强”一词中读jiàng;
“吭”在“一声不吭”中读kēng。
多音字
强
字歌:
性格很倔强(jiàng),意志也坚强(qiáng)。
从不强(qiǎng)迫人,做事不勉强(qiǎng)。
(jiàng)
(qiáng)
倔强
强大 坚强
(qiǎng)
勉强 强迫
多音字
吭
辨析:
“吭”读háng时,表示“喉咙,嗓子”,如,引吭大叫;其他情况下都读kēng,表示“出声,发言”,如,一声不吭。
(kēng)
(háng)
吭声
引吭高歌
近义词
确实—确切 风靡—流行 恍惚—迷茫 向往—憧憬 倔强—固执 沮丧—气馁
日益—逐渐 狂热—狂躁 嘹亮—响亮 拘束—拘谨 妨碍—阻碍 鲜明—明显
一声不吭—一声不响
反义词
恍惚—清晰 胆怯—勇敢
紧张—松弛 潦草—认真
沮丧—兴奋 熟练—生疏
高涨—低落 镇静—慌张
嘹亮—低沉 熟悉—陌生
词语解释
[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胆怯(qiè)]胆小,缺少勇气。
[嘱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潦(liáo)草](做事)不仔细,不认真。
[沮丧]灰心失望。
学习内容
1.理解作者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的原因。
2.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
第二阶:阅读理解
读一读小标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个“男子汉”的?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写这个“男子汉”的:
1.他对食物的兴趣。
2.他对独立的要求。
3.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快速读第一部分,从“男子汉”对待食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
“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mǔ)这么说他。确实,他吃饭吃得很好,量很多,范围很广——什么都要吃,而且吃得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当然,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不爱吃青菜。可是我对他说:“不吃青菜会死的。”他便吃了,吃得很多。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着的乐趣的。
爽快,什么都吃
害怕死,为了活着吃青菜
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他会为他喜欢吃的东西编儿歌一样的谜语。
可爱、率真,有耐心,做事专心
快速读第二部分,从“男子汉”对独立的要求可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
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
他攥着钱,走近了柜台,忽然又胆怯起来。
他神情有点儿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自己买东西,很勇敢,有自尊心。
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我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
坚持自己一个人去买橘子水
快速读第三部分,从“男子汉”面对生活的挑战可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
当他满两周岁的时候,我们决定把他送进托儿所。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地四下打量着。当别的
孩子哭的时候,他才
想起来哭。
镇静,坦然面对陌生环境的挑战。
他说:“不喜欢。”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
明白事理,坦然接受现实。
他着急地喊起来:“我怎么办呢?”我安慰他:“上不去,就不走了。”他仍然很着急,认为自己是非走不可的。
勇敢、沉着,懂得道理。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他推开那些妨碍他的手,抓住一双最得力的,蹿进了车厢,淹没在拥挤的人群里了。
小标题 具体事例
他对食物的兴趣
①什么都吃
②为了活而吃蔬菜
③对所有的滋味都有兴趣
④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作出牺牲
他对独立的要求
①不愿让人牵他的手 ②他要自己买东西
③拿汽水瓶和钱去换橘子水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①接受去托儿所的现实 ②勇敢地爬上火车
作者围绕小标题列举了哪些事例?
列小标题有哪些方法?本文是用什么方法列小标题的?你能用其他方法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吗?
列小标题的方法主要有:概括主要内容;引用课文词句;引用人物语言。
引用课文词句可换成:“吃得极有滋味”“勇敢地开口” “接受了这个现实”。
引用人物语言可换成:“不吃青菜会死的”“我自己说” “我怎么办呢”。
本文采用的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结构图示
我们家的男子汉
他对食物的兴趣
量很大 范围广
率真 可爱
为了活 吃青菜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有耐心 编谜语
不愿让人牵手
自己买山楂片
自己买橘子水
去托儿所
回安徽
渴望 执着
沉着 刚强
关爱和赞赏
学习内容
借助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第三阶:方法学用
借助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第一步,先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来写的,一部分一部分读,了解作者在每部分中列举的事例。第二步,把几个小标题串联起来。第三步,去掉重复的内容,用上连接词,调换语序使句子通顺,加上开头结尾让句子完整。
运用课文小标题,《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姐姐的孩子在“我们”家生活,他对食物很感兴趣,很独立,能沉着面对生活挑战,是一个“男子汉”,“我”很喜爱他。
方法
示例
学习内容
1.随堂检测。
(1)字词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第四阶:课后练习
随堂检测
一、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徽(huī) 谜语(mí) 高尚(sàng)
B.倔强(juè) 沮丧(jǔ) 妨碍(fáng)
C.嘱咐(zhǔ) 嘹亮(liáo) 嘴唇(chún)
C
随堂检测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潦草:①(字)不工整。②(做事)不仔细,不认真。
1.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 )
2.老师教育我们,写字人认真,千万不能太潦草。( )
②
①
随堂检测
三、用“\”划掉括号内搭配不恰当的词语。
1.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他可以(专心 耐心)地等上三刻钟。
2.去的那天早晨,他一声不吭,很(镇静 沉静)地四下打量着。
3.他买橘子水日益(熟悉 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
\
\
\
随堂检测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下面哪些事件体现了“我”家男子汉的“独立”?哪些事件体现了“我”家男子汉的“沉着”?(填序号)
独立:( ) 沉着:( )
①不愿让人牵他的手②勇敢地蹿进车厢③自己去柜台买东西 ④进托儿所一声不吭 ⑤自己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去换橘子水⑥为吃一客小笼包耐心地等待
①③⑤
②④⑥
随堂检测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2.尝试给文章的各部分换一个小标题。
他对食物的兴趣——( )
他对独立的要求——( )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
对吃饭有兴趣
买山楂片与换橘子水
上托儿所与爬窗上车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作品简介及节选
《我们家的男子汉》首发于1984年的《文汇报》,原文内容分五个部分,分别是“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他对独立的要求”“他的眼泪”“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入选课文时,选取了其中三个部分的内容。以下是“他对父亲的崇拜”“他的眼泪”两个部分内容,略有改动。
课外拓展
他对父亲的崇拜
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很少,和父亲在一起,就更少了。假如爸爸妈妈拌嘴,有时是开玩笑的拌嘴,他也会认真起来,站在妈妈一边攻击爸爸,阵线十分鲜明,并且会帮助妈妈向外婆求援。
有一次因为他叙述的情况不属实,酿成了一桩冤案,父子二人一起站在外婆面前对证,才算了结了此案。然而,假如家里有什么电器或别
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
的设施坏了,他便说:“我爸爸会的。”在他的心目中,爸爸是无所不能的。有一次,他很不乖,我教训他,他火了,说:“我叫爸爸打你。”我也火了,说:“你爸爸,你爸爸在哪儿?”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说:“在安徽。”他那悲哀的声音和神情叫我久久不能忘怀,从此,我再不去破坏他和他那无所不能的爸爸在一起的这种境界了。
他的眼泪
“他哭起来眼泪很多。”这是一个医生对他的评语。每当眼泪涌上来的时候,他总是一忍再忍,把那泪珠儿拦在眼眶里打转。他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比如不给他吃某一种东西啦,没答应他某一种要求啦,碰痛了什么地方啦。他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他尤其不为挨打哭。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因此,挨打时,他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很响亮很长久地笑,两颗很大的泪珠便从
课外拓展
他光滑饱满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后来,他终于去了安徽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了。有一次,我给他写信,信上说:“你真臭啊!”这是他在上海时,我时常说他的一句话。因为他很能出汗,无论冬夏,身上总是一股酸酸的汗味儿。据姐夫来信说,他看了这句话,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他用汉语拼音回了我一封信,信上写:“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这也是他在上海时,时常说我的一句话。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