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6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2 18:4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返 回
课文大意
  本文记叙了“我”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的经过:“我”一路迎着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的外洞,外洞很宽敞;之后“我”乘坐小船通过孔隙来到了内洞,欣赏到了洞顶蜿蜒的双龙,看到了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最后“我”从孔隙出了洞。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
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23年起从事编辑
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和开明书店编辑。
文学成就: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
会活动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
主要作品: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背景资料
溶 洞
  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层层面节理或裂隙
进行溶蚀,不断扩大而成的岩石空洞就是
溶洞。洞体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洞内有
各种喀斯特地貌,如钟乳石、石笋、石柱,并常有地下河通过,洞内温度变化小,冬暖夏凉。
背景资料
油桐
油桐: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近光滑;枝条粗壮,无毛;花瓣白色,有淡红色脉纹,子房密被柔毛,核果近球状,果皮光滑;种子种皮木质。3~4月开花,8~9月结果。
背景资料
映山红
映山红花开时满山遍野呈现玫瑰红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鹃花”。春季或夏季开花,花冠呈漏斗形,除红、白、黄色外,还有砖红色、粉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映山红
我会认
一簇

臀部
蜿 蜒
zhè

tún
wān yán

漆黑


量词,用于聚成团的东西。



一簇鲜花




wān



yán
蜿蜒的小路
易读错
“浙”是翘舌音,读四声,不要读成二声;
“簇”是平舌音;
“臀”不要读成diàn。
会写字















“氵”第二笔收笔于横中线,“才"略高于两侧,提收笔于田字格的中心,“斤”横笔在横中线。
zhè


书写指导
上部短撇与末点要协调;下部三横间距均匀,长短有变化。
zh i


书写指导
都含有“月”,注意大小高低位置不同
juān

jiān
tún




易错提示:“罗”的上部不要写成“四”。
易写错
易写错

duān
巧记:左侧是个“立”,
右侧“山”下压“而”。
这一笔要出头
词语听写
杜鹃 移动 额角 登陆 石钟乳 石笋 气势
聚集 拥挤 心情 脚跟 昏暗  挤压 宽广
观赏 浙江 罗列 窄小 浓郁  肩膀 臀部
变化多端 源泉
近义词
变换—更换 蜿蜒—曲折 大约—大概 聚集—聚拢
明艳——鲜艳(明丽)
昏暗——黑暗(幽暗)
稍微——略微
反义词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宽松 漆黑—明亮 宽广—狭小 蜿蜒—笔直
昏暗—明亮(明朗)
理解语
词语解释
[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
[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变化多端]端:方面,项目。形容变化很多,使人难以把握。
理解语
词语解释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仰卧]脸朝上躺着。
[余外]除此之外。
[石钟乳]又名“钟乳石”,溶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与石笋上下相对,由碳酸钙逐渐从水溶液中析出积聚而成。
石钟乳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返 回
1.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2.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整体感知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路上
春色盎然
路上的景色怎么样?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映山红
拟人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宽 窄
缓 急
下面的句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句中有两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拟人
排比
路上
溪流形美声美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迎”字说明了什么?
  一个“迎”字,说明作者是逆着溪流而上的。这里交代了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溪流是从洞里出来的,要游双龙洞就必须“迎着溪流”。
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由于溪流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细流发出如此的赞叹!
练 习
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动物园里的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懒洋洋地晒太阳,真是活波可爱!
列数字:人数多,外洞很宽敞。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洞口
很宽
外洞
宽敞
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宽敞的外洞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通过写船的小写出孔隙的狭小。
狭小
孔隙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孔隙的?作用是什么?
这里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具体说明了小船的小。
  怎样小的小船呢……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课文是怎样体现孔隙的特点的?
窄 小
  一是借助其他事物,写孔隙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二是结合自己的体验及感受,写自己紧贴船底通过孔隙时受“挤压”的感觉。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漆黑
内洞有什么特点?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里写出了内洞的什么特点?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将内洞与外洞作比较,说明内洞很大。
内洞
比外洞大
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内洞的大?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说明了作者出洞和进洞的方式是相同的。
出洞
文中的“又”说明了什么?
1.一路迎着溪流……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2.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3.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找出有关描写溪水的句子。
与前文呼应
顺着溪流来到洞口
贯穿全文
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溪流呢?
一方面,与前面的内容相呼应。如果没有泉水,就不能形成溶洞。
另一方面,泉水是文中的第二条线索,一直紧跟着作者的脚步,起着指引路线的作用。
时间、地点
沿途:山 花 树 溪流
内洞:黑 奇 大
记金华的
双龙洞
简述出洞
热爱自然
赞美自然
外洞:洞口宽 洞内宽大
孔隙:狭小 昏暗
游览过程
排队、乘船
简单交代
结构图示
学习内容
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
第三阶:方法学用
返 回
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
示例
方法
注意过渡自然。
一般都要采用“以游踪为线索,以景物变换为序”的写法。
要挑选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写出特点。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出金华城”“过了罗店”“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返 回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字词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课后习题1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出洞
默读课文。
  本文记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奇特和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默读时,除了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外,还要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记忆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可以在默读的过程中用笔标记出来,在默读后尽量能记住这个顺序。
课后习题1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出洞
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作者的游览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课后习题2
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了孔隙非常小:①船小——两个人并排仰卧。从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②行船的方式——工人拉。因为空间实在很小,所以不能划船,只能拉船进出洞。③乘船的动作——“贴”在船底平躺。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④感觉——挤压。作者用“感觉……又感觉……”写出了自己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进内洞时的真实感受,并用“要是……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出当时受到挤压的感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堂检测
一、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B
( ) ( ) ( ) ( ) ( )
随堂检测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dēng lù shí sǔn é jiǎo yí dòng
杜 鹃
登 陆
石 笋
额 角
移 动
  
随堂检测
三、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端:①正,不歪斜。②东西的一头。③项目,方面。④事情的开头。
⑤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1.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坐在一旁,一动不动。( )
3.他端来一把椅子,坐下来和我聊天。( )



  
随堂检测
四、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图片进行连线,再把作者游双龙洞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漆黑、神奇
孔隙 一片明艳
外洞 十分狭窄
内洞 像桥洞似的,很宽
洞口 很宽敞,像个大会堂
  
随堂检测
游览路线是:路上——( )——( )
——( )——( )——出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返 回
学习内容
叶圣陶名言
第五阶:课外拓展
返 回
返 回
课外拓展
叶圣陶名言
理想是事业之母。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