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7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 课件+素材(7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2 19:39:56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背景资料。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返 回
课文大意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四时田园杂兴》大意:
课文大意
《宿新市徐公店》大意:
《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课文大意
《清平乐·村居》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描绘了一幅完整、和谐、悠闲的农家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清平乐·村居》大意: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文学成就: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晚年时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非常有名。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州桥》《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
文学成就: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擅长七言绝句,创造了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文学成就: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诗词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其诗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在词坛上,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主要作品:《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
背景资料
  
1.《四时田园杂兴》写作背景
范成大晚年回到苏州石湖开始过起隐居的生活,根据自已在农村的生活写成《四时田园杂兴》。这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这些诗描写了农村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内容极为丰富。本课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背景资料
  
2.词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词的最初形式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在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词一般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许多文人喜好填词作曲,这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再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2.词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词的最初形式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在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词一般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许多文人喜好填词作曲,这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再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荞麦花
背景资料
理解语
莲蓬
背景资料
返 回
我会认

复杂 篱笆 徐徐 剥削 锄头 稀疏
复杂 篱笆 徐徐 剥削 锄头 稀疏



chú
shū
我会认
锄草
chú
锄草
锄:用锄弄松土地,除草。
我会写






宿







书写指导


“竹”扁“离”大。“离”,“ ”居上,“ ”居下,“厶”连接上下。
上面的偏旁要写得紧凑。“九”窄,居上居中;“ ”宽,注意不是“木”,竖画下面有钩,末笔为点。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撇、捺略舒展,竖钩宜正。

“ ”横撇的折点靠近竖中线,第三笔短横在横中线;“ ”上窄下宽,“ ”的横段在横中线,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 ”的三笔要排布均匀。
书写指导


“艹”扁,居上居中;“矛”,“ ”在横中线上方,点居中心,“ ”在竖中线。
“木”窄“詹”宽。左边的“木”竖画不宜太长;右边的“詹”,“ ”要紧凑,从上、左包围“言”,竖撇要贴紧“木”。

书写指导
左右紧凑。右部上下对正,“木”撇、捺伸展。
蝴蝶
易写错


上面是“公”,不是“分”。
左下部分是“ ”,不要写成“水”。
词语听写
稀少 篱笆 蝴蝶 宿舍 徐徐
疏远 屋檐 渔翁 依赖 剥夺
杂乱无章 蜻蜓点水 茅塞顿开
返 回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
返 回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 田园 杂兴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家,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xìng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稀落
有花有果,有形有色
果肉肥厚
诗意: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的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形美、色美,体现喜爱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描写了夏天时南方农村有花有果的特点,同时也描绘出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
读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后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蝴蝶
篱笆
静中有动,体现喜爱
动景
静景
侧面反映农民的忙碌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两句描写了初夏时南方农村“人忙村静”的特点。
诗意: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题目“宿新市徐公店”?
宿 新市 徐公店
住宿,住在
地名
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解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篱笆
稀疏
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树上新长出绿叶
没有形成树荫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两句描写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要读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诗意: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静景美丽,体现喜爱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奔跑
再也找不到了
儿童在扑蝶
这么美丽的乡村里,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做什么呢?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上阙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景物清新,体现喜爱
诗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读上阕的三四句,思考:“白发翁媪”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相亲相爱
老翁和老妇
诗意: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其乐融融的,是谁家的老两口啊?
白发翁媪:温馨
读一读词的下阙,说说下阙写了哪些人的活动?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人物各有活动,体现喜爱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勤劳、懂事、可爱
( )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 );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 )的双手编织( );( )的小儿子,正( )在溪边,( )地哼着歌儿剥( )。
读完下阙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锄草
勤劳
鸡笼

可爱
灵巧
开心
莲蓬
结构图示
梅金黄杏肥
乡村处处好风光
篱落无人忙耕作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日长无人过
蜻蜓蛱蝶飞
有花有果(静态)
人忙虫飞(动态)
麦花白菜花稀
返 回
结构图示
篱落疏疏
幽静田园好风光
快乐儿童追蝶忙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急走
飞入菜花
春景幽深(静态)
儿童天真(动态)
树头新绿
返 回
结构图示
世外桃源乡村景
悠然自得农家情
清平乐·村居
描绘景物(静态)
描写人物(动态)
返 回
茅檐低小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溪上青青草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第三阶:方法学用
学习内容
学习对偶
返 回
第三阶:方法学用
定义: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
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有节奏感;内容上精炼集中,有概括力。
举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第三阶:方法学用
解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其中,“梅子金黄”对“麦花雪白”,“杏子肥”对“菜花稀”。这两句诗写出了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田园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恬静安详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返 回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词语言平白如话。两首古诗可采用“四三”的意义节奏朗读。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篱落疏疏、儿童急走、飞入菜花“这些词语浅显易懂,读时要轻快。而“一径深、无处寻“画面悠远灵动,读时要舒缓,重音落在”深”和“寻”上,语音绵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词的朗读,句式有长短,可用古诗的朗读方法练习朗读:四字句二二节奏,五字句二三节奏,七字句四三节奏,六字句二二二的节奏。注意读到词的最后一句,“溪头”停顿稍长,“卧剥”语气稍轻,“莲蓬”声音延长,语调微扬,以读出沉醉快乐之感。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背诵课文。
背诵诗词之前一定要熟读诗词,并了解诗词的大意。然后提炼出能够体现每句诗词的意思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背诵。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可抓住“梅子”“杏子”“麦花”“菜花”“无人过”“飞”这些字词来背诵;背诵《宿新市徐公店》时,可抓住“篱落”“径”“树头”“儿童”“黄蝶”“飞”这些字词来背诵;背诵《清平乐·村居》时,可抓住“茅檐”“溪”“草”“相媚好”“翁媪”等这些字词来背诵。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之前一定要能够背诵古诗,然后仔细看一遍古诗里面的每一个字,特别是本课的生字,把不会写的字选出来,在练习本上练写几遍,这样就能顺利地默写了。默写以后,再打开书,与书中的古诗对照一下,把写错的字找出来并改正。这首诗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四个,注意:“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径”的右部是“ ”,不要写成“圣”;“阴”没有草字头,不要写成“荫”;“寻”的上半部分是“ ”,最后一横不要出头。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在品读诗句时,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画面,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些画面整合起来,用一段话连贯地表达出来。如,读“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靖蜓蛱蝶飞”时,可以想象诗人信步在乡间。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时,可以想象诗人“走出酒店,和风徐徐,一阵阵油莱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几正织鸡笼.最喜小几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时,可以以词中的“溪上一溪东一溪头”为线索,将词中的五个人物的生活画面联结为一个整体,要注意表达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供参考
欢欢:我读了“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两句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轮红日高高地挂在天空中,一排长长的篱笆,随着太阳的升高,篱笆的影子越来越短。村子里十分安静,没有人来回走动。只有一只只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供参考
乐乐:我读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两句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穿着花布衣,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孩子一直在追赶着一只黄色的蝴蝶。那只蝴蝶东躲躲,西藏藏,那个小孩子也就跟着东追追,西扑扑。不一会儿,那个小孩子就累得气喘吁吁。忽然,黄蝴蝶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丛中。油菜花黄黄的一大片,黄蝴蝶一飞进去,小孩子立刻就分不清哪个是黄蝴蝶,哪个是黄花了。他东瞧瞧,西望望,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黄蝴蝶。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供参考
美美:我读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词,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强力壮的男青年正在小溪的东边,挥舞着锄头,辛勤地锄草,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茅屋的不远处是一个身材略微单薄的青年,他正低着头细心地编织着鸡笼,神情十分专注。稍远处的小溪边,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孩子,正趴在地上剥着莲蓬,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小脚丫还快活地摇来晃去,一副顽皮天真、无忧无虑的可爱模样。
随堂检测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四时田园杂兴(xìng xīng)
日长篱落无人过(zhǎng cháng)
清平乐·村居(yuè lè)
溪头卧剥莲蓬(bō bāo)




随堂检测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xiǔ

xiù
1.昨天晚上,小明在宿( )舍里讲了半宿( )有关星宿( )的知识。
2.妈妈一边剥( )花生,一边跟爸爸抱怨新买的桌子油漆剥( )落了。
3.对于一个热爱音乐( )的孩子来说,弹钢琴让人乐( )此不疲。
bō bāo
yuè lè

xiǔ
xiù
bāo

yuè

随堂检测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误的打“×”。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唐代的范成大。 ( )
2.《宿新市徐公店(其二十五)》中儿童没有追到黄蝶的原因是黄蝶飞得太高了。 ( )
3.“醉里吴音相媚好”中“醉”的原因:可能是老两口儿喝了酒有些醉了,也可能是陶醉在一家人幸福和谐的生活中。 ( )
×
×

随堂检测
四、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宿新市徐公店》中“ ”“ ”两个动词用得十分形象,将儿童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清平乐·村居》一词中,描写了江南农村景色的句子是“ ”。这首词中,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的诗句是“ ”。
急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
2.
3.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1.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2.诗词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古诗词中的借代。
返 回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乡村四月》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游山西村》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词欣赏
古诗词中的借代
返 回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中,用“茅檐”代指茅屋。古诗词中的借代现象很多,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里的“朱门”代指富贵人家。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里的“管弦”代指音乐。还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帆”代指船。(共73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四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背景资料。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返 回
课文大意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四时田园杂兴》大意:
课文大意
《宿新市徐公店》大意:
《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课文大意
《清平乐·村居》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描绘了一幅完整、和谐、悠闲的农家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清平乐·村居》大意: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范成大(1126~1193),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文学成就: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晚年时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非常有名。
主要作品:《四时田园杂兴》《州桥》《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
文学成就: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擅长七言绝句,创造了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
文学成就: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弃疾诗词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其诗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在词坛上,他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主要作品:《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玉案·元夕》。
背景资料
  
1.《四时田园杂兴》写作背景
范成大晚年回到苏州石湖开始过起隐居的生活,根据自已在农村的生活写成《四时田园杂兴》。这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这些诗描写了农村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内容极为丰富。本课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背景资料
  
2.词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词的最初形式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在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词一般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许多文人喜好填词作曲,这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再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2.词
词是宋代的文学主流。词的最初形式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在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隔开。词一般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许多文人喜好填词作曲,这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宋代词的作者、作品及素质远超前代,成为继唐诗之后又一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后世词一般不再演唱,基本上成为一种文学形式。
荞麦花
背景资料
理解语
莲蓬
背景资料
返 回
我会认

复杂 篱笆 徐徐 剥削 锄头 稀疏
复杂 篱笆 徐徐 剥削 锄头 稀疏



chú
shū
我会认
锄草
chú
锄草
锄:用锄弄松土地,除草。
我会写






宿








书写指导


“竹”扁“离”大。“离”,“ ”居上,“ ”居下,“厶”连接上下。
上面的偏旁要写得紧凑。“九”窄,居上居中;“ ”宽,注意不是“木”,竖画下面有钩,末笔为点。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撇、捺略舒展,竖钩宜正。

“ ”横撇的折点靠近竖中线,第三笔短横在横中线;“ ”上窄下宽,“ ”的横段在横中线,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 ”的三笔要排布均匀。
书写指导


“艹”扁,居上居中;“矛”,“ ”在横中线上方,点居中心,“ ”在竖中线。
“木”窄“詹”宽。左边的“木”竖画不宜太长;右边的“詹”,“ ”要紧凑,从上、左包围“言”,竖撇要贴紧“木”。

书写指导
左右紧凑。右部上下对正,“木”撇、捺伸展。
蝴蝶
易写错


上面是“公”,不是“分”。
左下部分是“ ”,不要写成“水”。
词语听写
稀少 篱笆 蝴蝶 宿舍 徐徐
疏远 屋檐 渔翁 依赖 剥夺
杂乱无章 蜻蜓点水 茅塞顿开
返 回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
返 回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 田园 杂兴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家,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xìng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稀落
有花有果,有形有色
果肉肥厚
诗意: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田里的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形美、色美,体现喜爱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描写了夏天时南方农村有花有果的特点,同时也描绘出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
读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后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蝴蝶
篱笆
静中有动,体现喜爱
动景
静景
侧面反映农民的忙碌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两句描写了初夏时南方农村“人忙村静”的特点。
诗意: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没有行人经过,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如何理解题目“宿新市徐公店”?
宿 新市 徐公店
住宿,住在
地名
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解题:(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篱笆
稀疏
一条小路通向远方
树上新长出绿叶
没有形成树荫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这两句描写突出了农村的清新与宁静,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要读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诗意: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
静景美丽,体现喜爱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奔跑
再也找不到了
儿童在扑蝶
这么美丽的乡村里,天真烂漫的儿童在做什么呢?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上阙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景物清新,体现喜爱
诗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读上阕的三四句,思考:“白发翁媪”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相亲相爱
老翁和老妇
诗意: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其乐融融的,是谁家的老两口啊?
白发翁媪:温馨
读一读词的下阙,说说下阙写了哪些人的活动?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人物各有活动,体现喜爱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勤劳、懂事、可爱
( )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面的豆田里( );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用( )的双手编织( );( )的小儿子,正( )在溪边,( )地哼着歌儿剥( )。
读完下阙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锄草
勤劳
鸡笼

可爱
灵巧
开心
莲蓬
结构图示
梅金黄杏肥
乡村处处好风光
篱落无人忙耕作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
日长无人过
蜻蜓蛱蝶飞
有花有果(静态)
人忙虫飞(动态)
麦花白菜花稀
返 回
结构图示
篱落疏疏
幽静田园好风光
快乐儿童追蝶忙
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急走
飞入菜花
春景幽深(静态)
儿童天真(动态)
树头新绿
返 回
结构图示
世外桃源乡村景
悠然自得农家情
清平乐·村居
描绘景物(静态)
描写人物(动态)
返 回
茅檐低小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溪上青青草
中儿织鸡笼
小儿剥莲蓬
第三阶:方法学用
学习内容
学习对偶
返 回
第三阶:方法学用
定义: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
作用:形式上整齐匀称,有节奏感;内容上精炼集中,有概括力。
举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第三阶:方法学用
解读: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其中,“梅子金黄”对“麦花雪白”,“杏子肥”对“菜花稀”。这两句诗写出了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田园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恬静安详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返 回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词语言平白如话。两首古诗可采用“四三”的意义节奏朗读。如,“梅子金黄、麦花雪白、篱落疏疏、儿童急走、飞入菜花“这些词语浅显易懂,读时要轻快。而“一径深、无处寻“画面悠远灵动,读时要舒缓,重音落在”深”和“寻”上,语音绵长,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词的朗读,句式有长短,可用古诗的朗读方法练习朗读:四字句二二节奏,五字句二三节奏,七字句四三节奏,六字句二二二的节奏。注意读到词的最后一句,“溪头”停顿稍长,“卧剥”语气稍轻,“莲蓬”声音延长,语调微扬,以读出沉醉快乐之感。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供参考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背诵课文。
背诵诗词之前一定要熟读诗词,并了解诗词的大意。然后提炼出能够体现每句诗词的意思的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背诵。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时,可抓住“梅子”“杏子”“麦花”“菜花”“无人过”“飞”这些字词来背诵;背诵《宿新市徐公店》时,可抓住“篱落”“径”“树头”“儿童”“黄蝶”“飞”这些字词来背诵;背诵《清平乐·村居》时,可抓住“茅檐”“溪”“草”“相媚好”“翁媪”等这些字词来背诵。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之前一定要能够背诵古诗,然后仔细看一遍古诗里面的每一个字,特别是本课的生字,把不会写的字选出来,在练习本上练写几遍,这样就能顺利地默写了。默写以后,再打开书,与书中的古诗对照一下,把写错的字找出来并改正。这首诗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四个,注意:“落”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径”的右部是“ ”,不要写成“圣”;“阴”没有草字头,不要写成“荫”;“寻”的上半部分是“ ”,最后一横不要出头。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在品读诗句时,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一些零散的、碎片化的画面,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些画面整合起来,用一段话连贯地表达出来。如,读“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靖蜓蛱蝶飞”时,可以想象诗人信步在乡间。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时,可以想象诗人“走出酒店,和风徐徐,一阵阵油莱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几正织鸡笼.最喜小几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时,可以以词中的“溪上一溪东一溪头”为线索,将词中的五个人物的生活画面联结为一个整体,要注意表达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供参考
欢欢:我读了“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两句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轮红日高高地挂在天空中,一排长长的篱笆,随着太阳的升高,篱笆的影子越来越短。村子里十分安静,没有人来回走动。只有一只只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供参考
乐乐:我读了“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两句诗,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穿着花布衣,扎着两个羊角辫的小孩子一直在追赶着一只黄色的蝴蝶。那只蝴蝶东躲躲,西藏藏,那个小孩子也就跟着东追追,西扑扑。不一会儿,那个小孩子就累得气喘吁吁。忽然,黄蝴蝶一下子飞进了油菜花丛中。油菜花黄黄的一大片,黄蝴蝶一飞进去,小孩子立刻就分不清哪个是黄蝴蝶,哪个是黄花了。他东瞧瞧,西望望,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黄蝴蝶。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供参考
美美:我读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词,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强力壮的男青年正在小溪的东边,挥舞着锄头,辛勤地锄草,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茅屋的不远处是一个身材略微单薄的青年,他正低着头细心地编织着鸡笼,神情十分专注。稍远处的小溪边,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孩子,正趴在地上剥着莲蓬,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小脚丫还快活地摇来晃去,一副顽皮天真、无忧无虑的可爱模样。
随堂检测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四时田园杂兴(xìng xīng)
日长篱落无人过(zhǎng cháng)
清平乐·村居(yuè lè)
溪头卧剥莲蓬(bō bāo)




随堂检测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xiǔ

xiù
1.昨天晚上,小明在宿( )舍里讲了半宿( )有关星宿( )的知识。
2.妈妈一边剥( )花生,一边跟爸爸抱怨新买的桌子油漆剥( )落了。
3.对于一个热爱音乐( )的孩子来说,弹钢琴让人乐( )此不疲。
bō bāo
yuè lè

xiǔ
xiù
bāo

yuè

随堂检测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误的打“×”。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唐代的范成大。 ( )
2.《宿新市徐公店(其二十五)》中儿童没有追到黄蝶的原因是黄蝶飞得太高了。 ( )
3.“醉里吴音相媚好”中“醉”的原因:可能是老两口儿喝了酒有些醉了,也可能是陶醉在一家人幸福和谐的生活中。 ( )
×
×

随堂检测
四、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宿新市徐公店》中“ ”“ ”两个动词用得十分形象,将儿童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清平乐·村居》一词中,描写了江南农村景色的句子是“ ”。这首词中,最能表现童趣的句子是“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的诗句是“ ”。
急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
2.
3.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1.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2.诗词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古诗词中的借代。
返 回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乡村四月》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游山西村》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词欣赏
古诗词中的借代
返 回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中,用“茅檐”代指茅屋。古诗词中的借代现象很多,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里的“朱门”代指富贵人家。再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里的“管弦”代指音乐。还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帆”代指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