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大联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大联考(四)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3 17:25:17

文档简介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大联考(四)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公认为“天命”就是民心民力,故而在“敬天”的同时,极力提倡“保民”。主张治国者首先要
加强自我克制,处身行事以“德”为规范,同时也要加强对“民”的教育。周公的这一思想
A.促进了平民教育的普及
B.创立了宗法分封制的原则
C.对先秦儒学有较大影响
D.弱化了对天和上帝的信仰
2.《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卜式(生卒年不详)因养羊致富,因匈奴屡犯边境,曾上书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又施钱财帮助乡民,卜式也常以巨资购买田宅;《汉书·张禹传》中记载张禹(?一前5年)富贵之后,买田400顷,均是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之地。以上事例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壮大
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匈奴严重威胁边疆
D.农耕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3.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时任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魏征不肯署敕,结果唐太宗的敕书没有获得通过。这说明三省体制下
A.君权受到一定限制
B.门下省处于最高地位
C.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D.行政效率获得了提高
4.表1是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课输情况表。
表1
此表主要反映了
A.战乱导致人口流失
B.赋税制度亟待变革
C.边疆经济日益衰退
D.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5.明嘉靖年间,广州曾季节性举办中外商品交易会,一些西方传教士混在葡萄牙商人中来到中
国,对中国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把中国资讯传往欧洲,同时借机传播西方宗教与世俗学术。后
来由于海盗活动一度猖獗,广州商品交易会停止。这说明
A.中葡两国实行朝贡贸易
B.明朝推行全面对外开放
C.商贸发展助推西学东渐
D.海盗活动导致明朝闭关
6.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记载:波斯商人玛宝哈接待明朝客商,在客人入席之前,只看货单上有奇珍异宝值上万者,就送在先席。余者看货轻重,挨次坐去,不论年纪,不论尊卑,一向坐下的规矩。对这个“规矩”,客商们显得很适应,主要原因是明朝
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社会盛行“工商皆本”的思想
C.封建等级秩序崩溃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7.表2是近代中国主要经济作物出口统计(数量:公担)。这表明
表2
A.中国海关税收主权开始丧失
B.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自然经济基本完成解体过程
D.中国市场完成由被动到主动的开放
8.“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上述言论
A.表达政治改良的诉求
B.全盘否定封建伦理道德
C.打破中体西用的樊篱
D.支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9.图1是中国近代逐步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标志性事物。这说明
图1
A.近代社会变革缺乏理论指导
B.社会大众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西方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国情
D.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不断深入
10.1934年11月,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经过代表的充分讨论和认真审议,会议通过
了《政治决议案》《土地决议案》《财政决议案》和《粮食决议案》,选举习仲勋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次会议
A.推动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建设
B.促进了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
C.体现了中央经济政策的正确
D.发挥了苏联政策的指导作用
11.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央银行法》,规定中央银行在“必要时”且经过相应批准程序召集商股时,商股总数不得超过资本总额的40%,其中法人所购商股必须达到资本总额30%以
上时,始许本国人民经财政部部长允许后入股。这些规定有利于
A.刺激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促进国内市场繁荣稳定
C.加强官僚资本对金融的管控
D.遏制农村地区生产建设
12.图2是张光宇的漫画《三个渔翁》(1936年)。漫画中,分别代表英日美的三个人抬着一只大鱼,鱼身上写有“中国权利”几个字。漫画揭示出
图2
A.英日美对中国主权的侵吞掠夺
B.英日美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
C.英日美结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D.英美在中国问题上对日妥协
13.1951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
思想。会议根据经济开始好转的情况,决定自1953年起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着手做编制工作的准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A.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目的是配合“三大改造”
C.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开启了大规模经济建设
14.1985年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在北京举办青年学者创新座谈会,某些学者提出“20世纪中国文
学”,就是“一个在东西方文化大撞击、大交流中从文学方面(与政治、道德等其他方面一道)
形成现代民族意识(包括审美意识)的进程,一个通过语言的艺术来折射并表现古老的中华
民族及其灵魂在新旧嬗替的大时代中获得新生并崛起的进程”。这反映出
A.文学创作与时代的互动关系
B.传统文化是创作的主题
C.改革开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D.浪漫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15.从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到2020年9月,已经批复成立了
21个自贸试验区。21个自贸区包括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海南、山东、江苏、河北、云南、广西、黑龙江、北京、湖南、安徽。上述自贸区的设立
A.已实现了覆盖全国的布局
B.调整了我国工业生产布局
C.优化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D.实现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16.表3是西方学者关于罗马法的认识。这说明罗马法
表3
A.获得了帝国公民的一致认可
B.具有深远影响和普适特性
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
D.形式多样与内容体系完备
17.某宗教改革家说:“上帝悯我们吧!····没有人能凭一个礼物就保证了他将获得拯救,就
算那是一位主教授予的,因为,即使是上帝的恩典也不能给予这种保证,使徒曾经命令说我
们将在恐惧颤抖之中获得拯救的;我们也读到:“只有正直的人才可获救'。”这段言论的核
心思想是
A.宣扬因信称义
B.揭露教会敛财本质
C.反对宗教神学
D.建立近代民族教会
18.18世纪初,主要由上层社会贵妇主导的沙龙文化达到鼎盛,如莱斯比纳丝小姐的百科全书
派沙龙以及内克夫人的政治沙龙等。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家经常受邀参加。通过沙龙活
动,女性观念发生了改变,法国巴黎的女性已经自信地走在街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由
此可知,沙龙文化
A.打破了封建专制统治秩序
B.引导和传播了新思想新风尚
C.促进了男女平等权利实现
D.推动妇女解放运动走向高潮
19.达尔文认为:“最剧烈的斗争,差不多总是发生在同种的个体,因为它们居住在同一地域,取食于同样食料,遭受到同样的威胁。”这一观点的主要影响在于
A.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权统治的根基
B.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C.为社会发展及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D.为启蒙运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章鱼在西方文化中有时是邪恶的代表。图3漫画绘于美国1904年大选前夕,章鱼代指美国
能源界最大的托拉斯标准石油(Standard Oil,为形似储油罐的章鱼头顶文字),章鱼的触手
牢牢掌握了美国议会及民众,眼睛则紧盯着左下角的白宫。标题为“下一个”。连任总统的
老罗斯福两年后发起了对标准石油的诉讼并使之解散。该漫画
图3“下一个”
A.斥责跨国公司政治势力增长
B.剖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
C.反映了美国反垄断的必要性
D.揭露了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
21.1935年8月,苏联煤矿工人斯达汉诺夫因工作业绩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成为各
行各业学习的对象。一场“斯达汉诺夫运动”就此在苏联轰轰烈烈地展开。社会各领域相
继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被冠以“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的称号。这表明
A.苏联建设存在盲目跟风
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重视示范效应
C.苏联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D.苏联发展突破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22.据学者统计,1931年美国失业率是15.9%,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1929年私人投资
占GDP的16%,到1941年也就恢复到14%.直至1946年,罗斯福死后的第二年,美国的私
人资本投资才实现了18年来的第一次增长。据此可知
A.“以工代赈”未缓解失业危机
B.新政加剧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C.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宣告破产
D.新政对缓解大萧条作用有限
23.1971年,尼克松总统公布了美国“新经济政策”,对来自最惠国待遇国家征收10%的进口附
加税;暂停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换性;削减10%的对外援助支出。这反映出
A.国家之间贸易矛盾得到根本解决
B.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挫折
C.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得到巩固
D.美国出现严重贸易逆差和美元危机
24.亚洲金融危机让西方国家认识到,要解决国际金融问题离不开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
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除G7(西方主要工业国)之外,还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
泛性的发展中国家。从G7到G20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欧大国控制世界经济秩序
C.世界各国国际地位平等
D.区域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25.表4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国内生产总值(100%)产业结构比重变化表。
这反映出当时
表4
A.工农业生产正日益走向衰退
B.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消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的200年间,清代统治下的国土面积增加了近2倍,已达到1200万平方公里,这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全国的耕地面积从7亿亩增加到13亿亩,中国人口从1亿增加到4亿,增长速度是同期欧洲的2倍多。国内贸易的规模很庞大,贸易总量增长了3倍,而同时期经济发达的英国和荷兰仅分别增长3%和2%.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机制在18世纪的中国国内市场中具有更强的调节作用和整合力,其统一的国内市场已初具规模。
——摘编自徐毅《大国优势与清前中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降,农村商品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工业以及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得到了发展。但它仍然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开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商品凭借条约特权输入中国国内市场,棉纱棉布最为大宗,税轻价廉,销量极好,极大挤占了中国土布的市场份额,导致土布严重滞销,随之而来的则是土布商品布产量剧减,纺织业日益衰落,耕织结合的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遭受沉重打击。农村的商品流通被迫卷入到世界市场之中,农产品很大一部分供应国际市场,而且价格等方面受世界资本主义支配。
——摘编自刘馨秋《晚清农村市场发展特点与动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经济发展所拥有的优势条件。(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农村市场发展的特点和成因。(7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5 中国古代对“本”与“末”的看法和政策
——摘编自李伯重《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商业观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截至2005年共进行了13次全国范围的劳模表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6 新中国劳模表彰情况表(1949-2005年)
——摘编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新编劳模工作手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成立后的劳模评选表彰活动的特点。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图4 19世纪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就我们所知,“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在1820年;“社会主义”,在1832年;“保守主义”,在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是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词则在19世纪40年代才出现。到19世纪50年代,在说英语的世界中才出现“资本主义”这个词(法语中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则早得多)。一般人听到“马克思主义”这个词还要更晚一些,虽然马克思的学说产生于并且也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这一动乱的时期。
——摘编自[美]R.R.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国民收入总量及结构的主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
化产生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呈现的主要特征及
其出现的原因。(7分)2022届
轮复习联考
全国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
解析】周公的“敬天保民”思
来兴起的儒学思想有较大影响,孔
在加强对民众的道德教化,并非普及平民教育,排除A项;B项是周朝
度建设方
举,与题目主旨“敬天”“保民”无关,排除
为周王权力的
确立是“受命于天”,排除
解析】材料涉及共同历史现象,即买田置
兼并严重,这会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豪强地主势
大,故选A项:虽然
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买卖,但并非鼓励土地买卖。从汉武帝起,西汉
现三次限田之议,汉武帝曾强势
兼并的势头,排除B项;匈奴威胁边疆稳定
只在卜式事例中有所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农耕经济出现綮荣景象,排除D项
析】魏征是门下省
事中,品级较低,居然有杈阻止皇帝最高指示的下达,这是制度赋予魏征
权力,说明三省
权受到一定的约束和制约,故选A项;唐太宗时期三省长官是平
和监督,排除B
不符合史实,排除;仅从材料无法
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
解析】表格中提到总户数16,其中课户7,不及总户数一半,实际负担租税的仅占总户数的25%,反映
调制无法维持,赋税制度亟待变革,故选B项;A项不符合史实,当时未发生安史之乱等战乱,排除;C项
符合史实,唐朝前期包
经济
发展,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解析
传教士借助
易会之机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
俗学术,故选
项;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交往不属于宗藩关系,商品交易会也不属于朝贡贸易,排除
广州商品交易
设置和停
虑说明明朝对外全面开放,排除B项;海盗活动猖獗导致广州商品交易会停止,但不能
对外闭关,排除
解析】明朝客商们都接受了按照

济的发展导致“重商”“好货”的社会风气盛
项;材料未涉及
会地位变
除A项;当时社会重农
想仍
除B项;封建等级秩序依
并未崩溃,排除
解析】19世纪
花等大宗商品大
说明
为西方
的原料产地,从属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因此,农业生
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关税主权丧失

直处于不断的解体中,C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中国对外开放实现
场从被

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出自
学为体,西学
寸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维护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源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康有为、陈独秀对救国道路的不
探索,从器物到制度
想文化,推动
代化不断发
选D项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料所述著作刊物
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
派、知识分
完成,未能体现社会大
众的思想意识转变,排除
复习联
卷历史
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