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鲁教版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四川乐山)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 B.合成抗病毒药物
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 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答案】B
【详解】
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B、合成抗病毒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
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B。
2.(2021·四川自贡)水是生命之源。成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答案】C
【详解】
A、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进行消毒,符合题意;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1·重庆)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
A.无色无味 B.密度与空气接近
C.熔沸点低 D.化学性质不活泼
【答案】D
【详解】
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是因为无色无味、密度与空气接近、熔沸点低。
故选D。
4.(2021·江苏盐城)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A、药品取用,瓶塞需要倒放,A错误。
B、托盘天平使用,左物右码,图示不符,B错误。
C、测pH值,试纸不能放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C错误。
D、量筒读数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D正确。
故选:D。
5.(2021·湖南邵阳)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
B.焚烧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答案】D
【详解】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不是碘单质,错误;
B、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气污染物,错误;
C、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会破坏书籍档案,错误;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正确。
故选D。
6.(2021·新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氢、氧两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 B.氧的原子序数为8
C.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D.氢元素与氧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答案】D
【详解】
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氢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序数=质子数=1,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氧的原子序数为8,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不符合题意;
D、氢元素与氧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水、过氧化氢等,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1·四川南充)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A.纯碱、 NaHCO3、盐 B.烧碱、NaOH、碱
C.生石灰、Ca(OH)2、氧化物 D.水银、Ag、单质
【答案】B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化学式错误,A错误;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B正确;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化学式错误,C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属于金属单质,化学式错误,D错误。
故选:B。
8.(2021·湖南邵阳)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有机物
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是4.5%
C.维生素C中含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4:3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9:1:12
【答案】C
【详解】
A、由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可知:维生素C是有机物,书法正确;
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是=,说法正确;
C、维生素C中含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4:3,说法错误;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说法正确;
故选:C。
9.(2021·湖南株洲)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 B.O2 C.SO42- D.KNO3
【答案】A
【详解】
A、氯离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氯元素显-1价,符合题意;
B、氧气是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不符合题意;
C、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其中氧元素显-2价,设加点元素硫的化合价为x,则x+(-2)×4=-2,x=+6,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中钾显+1价,氧显-2价,设加点元素氮的化合价为y,则(+1)+ y+(-2)×3=0,y=+5,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2021·湖南常德)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的质量/g x 8.4 3.0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5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答案】B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2+16.8+0.8+0.1= x+8.4+3.0+1.0,x=8.5;甲、丙、丁质量分别增加8.5g-3.2g=5.3 g、3.0g-0.8g=2.2g、1.0g-0.1g=0.9g,三者均为反应物;乙物质质量减少16.8g-8.4g=8.4g,为生成物;
【详解】
由分析得:
A、由分析可知,x=8.5,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2g:0.9g=22:9,错误;
C、反应为乙生成甲、丙、丁,则乙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若丙、丁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则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正确。
故选B。
11.(2021·湖北黄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
B.盐酸除铁锈: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铝制品耐腐蚀:
【答案】A
【详解】
A、高炉炼铁:,A正确。
B、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化学方程式,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C错误。
D、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D错误。
故选:A。
12.(2021·山东潍坊)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答案】D
【详解】
A、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同,二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题干中未注明“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t2℃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25g,10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a的质量为25g,所以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0g物质a,故B错误;
C、t2℃降温至t1℃,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c的质量分数不变;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质量分数减小。故比较t1℃时a、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t2℃物质c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即可。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C错误;
D、t2℃时b的溶解度为25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b12.5g,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故D正确。
故选D。
13.(2021·山东济宁)根据下面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A 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氧气浓度大,木炭燃烧剧烈
B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 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表面很快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 氢氧化钠固体有吸水性
D 向未知溶液中滴加氯化钡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一定含有
【答案】D
【详解】
A、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说明氧气浓度大,木炭燃烧剧烈,正确;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表面很快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说明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空气中水分,正确;
D、向未知溶液中滴加氯化钡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也可能存在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错误。
故选D。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③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④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答案】C
15.(2021·山东潍坊)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
【答案】C
【详解】
A、浓盐酸易挥发,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浓硫酸易吸水,导致溶液的质量增大,故B错误;
C、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减少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正确;
D、烧碱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增加二氧化碳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纯净物,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意推测,物质A+D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B.物质B和其它四类物质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C.物质B+A、B+D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
D.物质A+E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产生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额性质以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E是盐类物质,能与单质C反应,故C是金属,B能与金属反应,故B是酸,氧化物D是金属氧化物,A是碱类物质;
A、碱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说法错误;
B、B与金属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C、物质B+A是酸和碱的反应、B+D是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说法正确;
D、碱和盐的反应不一定生成沉淀,也可能生成气体,比如氢氧化钙和硝酸铵的反应,说法错误;
故选:C。
17.下列四组物质的溶液,使用一种试剂仅通过一次反应就能将他们鉴别开来的是
A. HCl、NaOH、Na2CO3 B. NaCl、Na2CO3、NaNO3
C. NaCl、BaCl2、K2CO3 D. NaOH、BaCl2、
【答案】C
18. 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1-、、 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H+、Mg2+、Ba2+、Cl-、
B. 一定含有H+、Mg2+、C1-,一定不含有
C. 一定含有H+、Ba2+,,一定不含有C1-
D. 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
【答案】D
19.(2021·山东潍坊)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Cu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Mg
C.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D.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
【答案】B
【分析】
题干中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H)>Cu>Ag,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之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铝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不与硝酸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说明滤液中没有铜离子,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铝粉剩余。
【详解】
A、根据分析知,铝粉没有剩余,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Ag、Cu,故A说法正确;
B、滤液无色,说明硝酸铜与铝粉反应,滤渣中一定有Cu,故B说法错误;
C、铝与硝酸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故C说法正确;
D、铝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硝酸镁不参与反应,故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0.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
B. 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 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质量:M=N
D. 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答案】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共19分 )
21.(2021·天津)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
(1)2021年5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启动向天津等地供水,以缓解我市可利用淡水资源___________的现状。
(2)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b.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c.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禁止施用
(3)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母液中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4)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adb.bacd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5)为明究水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电解水实验。
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答案】短缺 b c 5 b 50 氢、氧
【详解】
(1)“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天津市可利用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故填:短缺;
(2)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选项说法不正确;
b、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以防止污染水资源,选项说法正确;
c、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合理施用,而不是禁止施用,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a、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但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c、析出晶体后,母液中的氯化钠饱和溶液,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①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故填:5;
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所以顺序为bacd,故选b;
③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有50g×10%=(50g+x)×5%,解得x=50g,故填:50;
(5)①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故填:2H2O2H2↑+O2↑;
②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故填:氢、氧。
22.(2021·浙江嘉兴)日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2020年12月下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__。
【答案】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不认同,因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大趋势,极寒天气的出现,可能只是偶然性的天气现象。
【详解】
(1)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如开发新能源;
(2)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不认同,因为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是大趋势,极寒天气的出现,可能只是偶然性的天气现象。
23.菏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近年来不仅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也愈来愈好。
(1)菏泽特产“黄河鲤鱼”,金鳞赤尾,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________深受人们喜爱。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2)菏泽牡丹机场已经通航,高铁正在建设之中。合金锻钢是制作高铁刹车片的材料之,它属于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高速行驶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可达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________等特性。
(3)为了完成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菏泽积极行动,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探寻二氧化碳的转化方法。下图是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微观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B.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只有乙属于单质
C丙的化学式为CH3OH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1:1
【答案】(1)B (2)金属材料 高熔点 (3)D
24.(4分)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C、E之间的转化可以实现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写出①~④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4 (2)灭火 (3) (4)CO2+2NaOH=Na2CO3+H2O
三、实验题(共6分)
25.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根据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图)回答问题:
步骤Ⅰ除杂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 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二是化学方法,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_
A.①Ca(OH)2②Na2CO3
B.①Na2CO3②Ca(OH)2
C.①KOH②Na2CO3
D.①NaOH②Na2CO3
(2)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写出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 __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 。
A.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析出的NH4Cl晶体可用作复合肥
【分析】(1)根据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分析;根据实验的目的以及流程分析;
(2)根据饱和食盐水呈中性分析,根据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分析;
(3)根据步骤Ⅳ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等解答;
【解答】解:(1)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同种溶质,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时,目的是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但氯化钠不能溶解,因此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利用化学方法除去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两种杂质,从实验的流程分析,试剂①②均为过量;
A、先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除去镁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原有的和新引入的钙离子;充分反应后过滤,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A正确;
B、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离子;再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反而引入新杂质;故B错误;
C、先加入过量的KOH溶液除去镁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充分反应后过滤,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但引入新杂质钾离子;故C错误;
D、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钙离子;充分反应后过滤,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AD;
(2)饱和食盐水呈中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先通氨气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NH3+H2O+CO2+NaCl=NaHCO3+NH4Cl;故填: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或吸收尽可能多的二氧化碳(其他说法合理即可);.NH3+H2O+CO2+NaCl=NaHCO3+NH4Cl;
(3)步骤Ⅳ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
(4)A.联合制碱法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A正确;
B、联合制碱法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故:B正确;
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析出的NH4Cl晶体可用作氮肥,但不是复合肥;故C错误;
故选:.AB。
四、计算题(5分)
26.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i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
请完成:(1)Cu2(OH)2CO3+2H2SO4=2CuSO4+CO2↑+________。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3H2O
(2)5.5
(3)解:设前两次使用100g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
x=19.6g
答: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2021--2022学年上学期鲁教版化学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1·四川乐山)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 B.合成抗病毒药物
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 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2.(2021·四川自贡)水是生命之源。成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3.(2021·重庆)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
A.无色无味 B.密度与空气接近
C.熔沸点低 D.化学性质不活泼
4.(2021·江苏盐城)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B.
C. D.
5.(2021·湖南邵阳)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单质
B.焚烧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6.(2021·新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氢、氧两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 B.氧的原子序数为8
C.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D.氢元素与氧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7.(2021·四川南充)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A.纯碱、 NaHCO3、盐 B.烧碱、NaOH、碱
C.生石灰、Ca(OH)2、氧化物 D.水银、Ag、单质
8.(2021·湖南邵阳)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维生素C是有机物
B.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是4.5%
C.维生素C中含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4:3
D.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9:1:12
9.(2021·湖南株洲)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A.Cl- B.O2 C.SO42- D.KNO3
10.(2021·湖南常德)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2 16.8 0.8 0.1
反应后的质量/g x 8.4 3.0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8.5 B.反应中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3:1
C.乙一定是化合物 D.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能为22:9
11.(2021·湖北黄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
B.盐酸除铁锈: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铝制品耐腐蚀:
12.(2021·山东潍坊)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
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
13.(2021·山东济宁)根据下面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A 红热的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氧气浓度大,木炭燃烧剧烈
B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蓝色石蕊试纸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 氢氧化钠固体置于空气中,表面很快变得潮湿并逐渐溶解 氢氧化钠固体有吸水性
D 向未知溶液中滴加氯化钡试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溶液中一定含有
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③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④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15.(2021·山东潍坊)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溶液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纯净物,它们的关系如图(“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题意推测,物质A+D也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
B.物质B和其它四类物质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C.物质B+A、B+D两两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
D.物质A+E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产生
17.下列四组物质的溶液,使用一种试剂仅通过一次反应就能将他们鉴别开来的是
A. HCl、NaOH、Na2CO3 B. NaCl、Na2CO3、NaNO3
C. NaCl、BaCl2、K2CO3 D. NaOH、BaCl2、
18. 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1-、、 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H+、Mg2+、Ba2+、Cl-、
B. 一定含有H+、Mg2+、C1-,一定不含有
C. 一定含有H+、Ba2+,,一定不含有C1-
D. 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
19.(2021·山东潍坊)将一定量的铝粉投入到含溶质为Mg(NO3)2、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无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Cu
B.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没有Mg
C.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D.滤液中一定有Al(NO3)3、Mg(NO3)2
20.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
B. 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 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质量:M=N
D. 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二、填空题(共4小题, 共19分 )
21.(2021·天津)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
(1)2021年5月10日,“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启动向天津等地供水,以缓解我市可利用淡水资源___________的现状。
(2)下列有关保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b.工业上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c.农药、化肥的施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应该禁止施用
(3)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进入贮水池中的海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析出晶体后,母液中的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
(4)某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a.称量及量取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bcadb.bacd
③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5)为明究水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电解水实验。
①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2.(2021·浙江嘉兴)日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
(2)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2020年12月下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__。
23.菏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近年来不仅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也愈来愈好。
(1)菏泽特产“黄河鲤鱼”,金鳞赤尾,肉质鲜美,含有丰富的________深受人们喜爱。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2)菏泽牡丹机场已经通航,高铁正在建设之中。合金锻钢是制作高铁刹车片的材料之,它属于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高速行驶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可达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________等特性。
(3)为了完成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菏泽积极行动,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探寻二氧化碳的转化方法。下图是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微观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B.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只有乙属于单质
C丙的化学式为CH3OH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1:1
24.(4分)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C、E之间的转化可以实现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C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写出①~④中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6分)
25.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根据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图)回答问题:
步骤Ⅰ除杂中,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物理方法,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则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 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二是化学方法,操作步骤依次为:加水溶解→加过量试剂①→加过量试剂②→过滤→加适量盐酸,以下试剂①②组合选用合理的是 ______________
A.①Ca(OH)2②Na2CO3
B.①Na2CO3②Ca(OH)2
C.①KOH②Na2CO3
D.①NaOH②Na2CO3
(2)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写出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 ________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 。
A.无“索尔维氨碱法”中的废弃物CaCl2生成,有利于保护环境
B.大大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C.将“制碱”与制氨生产联合起来,同时析出的NH4Cl晶体可用作复合肥
四、计算题(5分)
26.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i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
请完成:(1)Cu2(OH)2CO3+2H2SO4=2CuSO4+CO2↑+________。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_。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