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山谷静悄悄》 人音版 (五线谱)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 《山谷静悄悄》 人音版 (五线谱)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1-02 23: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四年级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歌曲《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渗透对地质工作者敬佩之情的儿童歌曲。歌曲一开始用“×0 ×0 ×- ”的节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绘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 、“野兔” 动感不断增强。在四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寂静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歌曲前奏、间奏运用休止符、歌曲中大量地运用了力度记号,曲风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教学目标:
1、通过模唱、聆听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并能优美的演唱歌曲。
2、掌握歌曲中的力度记号,并能用不同力度方式表现音乐,并且感受轮唱。
3、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绪,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了解地质队叔叔的工作的艰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个别句子的演唱准确度以及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
教学准备: 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学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情境激趣。
①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回答。
师:是的,现在正是春末夏初的好时节,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阳光明媚、树木郁郁葱葱……要是此时能和同学们到野外走走多好呀!我们躺在柔软青翠的草地上,听着林间小鸟的欢叫,看着天空白云飘过,这是多美惬意的一件美事呀!老师有点迫不及待了,你们准备好和老师一起登上音乐巴士踏上这次旅程了吗?
3、快乐旅程。
①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准备出发了
②课件出示动画配乐情境。
课件说明:这是一个立体的配乐动画情境,鸟语花香伴随轻快地音乐(歌曲伴奏剪辑版)小汽车带着同学们开往野外。
③聆听感受。
A反馈旅途心情。
师:看 我们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谁能给我们大胆的说一说?
B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附和式评价。
C学生回答后,教师适时点击背景音效,空旷、安静、隐隐约约传来了“叮咚、叮咚”声。
课件说明:暂且由弱变强、隐隐约约,学生专注聆听。(引导学生说)
4、情境过渡。
①反馈。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停顿,学生回答)
②师: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我们赶快去探个究竟。
二、新知新觉,歌曲学习。
(一)歌曲初探。
1、情境感知。
①课件出示山谷唯美情境。
课件说明:结合课件制作相关内容的动态场景,帮助学生观察及发现。
师:山谷里可真美丽,你们都发现了那些有趣的动植物和风景?给我们介绍一下。
②学生简述,师评价。
③课件播放回声音效。
④师:什么声音?是谁在呼喊我们?我们再来听一听,同学们请注意听一听回声有什么特点?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回来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强弱的力度变化)
2、力度记号复习及巩固。
①课件出示:f、p、mp以及pp强弱记号。
师:音乐中我们用不同的力度记号分别来表示回声不同时段的声音强弱,(课件标注:f、p)
音乐中针对音的强弱用f和p两个力度记号来表示,你们知道mp、pp(课件标注)表示什么?
②学生,尝试回答。
③教师示范及强调。(保留)
3、歌曲初听。
①师:山谷中可真安静,飘荡着薄雾、杜鹃花在轻轻地摇摆,远处又传来清脆的“叮咚声”我们从一首好听的歌曲中找一找答案,同学们仔细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②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聆听感受。
③反馈问题,师强调。
师:这首好听的歌曲叫《山谷静悄悄》,我们发现山谷中其实并不安静,一直有“叮咚叮咚“的响声,这到底是什么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停顿)原来山谷中驻扎着一只特殊的队伍,这是他们手中的小锤发出来的声音,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同学们特别留意一下,歌曲中的“叮咚”声有什么特点。
4、再听歌曲
①课件出示谱:播放歌曲,学生对照复听。
②对照歌词提问: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
A教师先让学生口答,熟悉歌词。
B师用再次用模唱歌声的方式提问,生回答
C学生尝试用歌声回答。(学唱歌曲前半部分)
③强调叮咚旋律及模唱。
A师:原来一直回响不断的是地质队叔叔手中的小锤声,这个小锤声在山谷中回响不断,时而远,时而近,好听极了,我们一起来模拟一下小锤的声音。
B课件出示:
0 3 1 1 5 ( 0 1│5 0 ) 5 3 3 1 (0 3│10 ) 6 5 - │5 0 5 1 0│
叮咚叮咚 叮咚叮咚 叮 咚 叮咚
C指导学生练习。
强调:休止符处的演唱,可加入拍掌示范。 第三小节“叮咚”的“咚”字念三拍。感受pp的演唱及模唱。
(二)学唱第二部分
难点乐句演唱及突破。(后部分)
①师:山谷里的景色真实美不胜收,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谷,山谷里还有什么声音?(停顿)“叮咚叮咚”的声音是地质队的叔叔们在考察地形,用小铁锤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要学会这个“叮咚”声可不简单呢,请你找找这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②课件标注。
③休止符教学。
A跟师找休止符特点,拍手解决休止符。
④顿音记号强化感受(短促、有力)
⑤p、pp、渐弱记号的演唱
A教师弹琴复听强调。
师:仔细的听最后一句,力度有什么变化?(越来越轻)地质队叔叔来了后“叮咚”声响起,变的热闹,走了之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越走越远的感觉。
B学生练唱,师指导。
4、综合演唱。
①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及时订正。
②听伴奏演唱。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情绪。
③听录音伴奏唱 、男女生分组唱。
5、挑战轮唱。
师示范,只唱前半部分,后半部分齐唱。尝试,以感受为主。
三、课堂拓展。
1、地质勘探叔叔的工作。
师:很多人都在想,地质勘探叔叔的这个工作很不错呀,在一个风景如画的环境中工作,他们的工作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了解地质勘探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2、课件播放小短片,学生赏析。
3、师小结。
师:地质勘探室一项很辛苦的工作,爬山涉水、风吹日晒,长期在野外和露天工作,这项工作能预防很多地质灾害和考察很多未知的矿产资源,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我们真应该向地质勘探叔叔致敬,为他们送上美美的歌声,感谢他们为社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四、总结授课结束。
1、很高兴和同学度过了愉快的一堂课,这节课我们在静静的山谷中欣赏了美丽的景色,感受了地质勘探叔叔的辛苦工作,老师期待着和你们再次学习,同学们再见。
2、伴随音乐,学生离开教室,授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