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教学设计
蓬莱市村里集中学 张海
【教学设计思路】
?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
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会自制小磁针,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 1、经历探究磁铁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在评估的过程中,体验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 1、探究磁铁的性质。
? 2、了解磁化现象,学会自制小磁针。
【教具学具】
? 磁性飞镖、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带磁体的小汽车,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一元硬币,铁棒,细线等。
【教学过程】
? 课前语: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百宝箱(介绍器材:3个圆柱体、一圆硬币、各种磁体)特别强调盒内装有铁屑,使用时要倒在白纸上,最后收集到盒子里。
一、游戏引入新课
(射飞镖比赛)首先让学生观察到飞镖没有钢针。
? 质疑:为什么没有钢针的飞镖射到镖盘上没有掉下来?引入新课
? 并进一步提问:
同学们玩过磁铁吗?磁铁有哪些性质呢?(吸引铁)。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知识水平上。这节课我们更深入研究磁铁的性质。学习第9章第一节 磁现象。板书:第一节磁现象
二、进行新课
? 1.出示5个探究问题:
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
探究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
探究3: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 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 探究5: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
? 学生探究(15分钟)
2.学生展示探究结果:
展示探究1:
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 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
展示探究2。
? (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
展示探究3。
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板书:三、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值得我们骄傲。(爱国主义教育)
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展示探究4:(展示多种探究方法)
? 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我们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呢?
展示探究5:
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板书: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
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吗?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
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三、学生自制小磁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小心不要扎到手)
到此:我们了解了磁体的有关性质;还学会了如何制作磁体。
提问: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举例
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
四、使用磁铁小常识
1.磁铁很脆,使用时要小心,若掉在地上很容易被摔断。
2.磁铁使用后,如果是条形磁体,一定要成对放置,并使A磁体的N极与B磁体的S极靠紧,若是蹄形磁体,要在开口处加上一块衔铁,以防失磁。
3.磁体存放的位置不要靠近火边;在使用时要尽量减少碰撞,以防磁性过早减弱。
4.若发现针形磁体磁性太弱,可用磁性较强的条形磁体的N极(或S极),从磁针的N极(或S极),向S极(或N极)轻轻摩擦两次,即可使小磁针的磁性大大增加。
五、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巩固练习
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2、现有两根一模一样的钢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不增加任何器材,你如何区分它们?
七、布置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装上一个磁体后,便会给你带来方便或者能提高工作的质量?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八、板书板图设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分类:天然磁体 人造磁体
3、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 ????????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
?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软磁体、永磁体
九、教学反思:
?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五个探究磁体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飞镖磁性玩具。经过同学们激烈的比赛,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其中产生的问题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体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体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体,探究磁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方法,了解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附:《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探究报告
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桌上的哪些东西?
现象:
??????????????????????
?
结论:磁体具有吸引 的性质。
探究2: 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磁体两端的磁性????? ,中间磁性???? 。
探究3: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不要让磁体靠近它。
? 实验结论: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指向???? 方向。
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方法:
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
探究5: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
实验过程:
请写下你的发现:?????????????????????????????????????????????
巩固练习
1、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2、现有两根一模一样的钢棒,一根有磁性,一根没有磁性,不增加任何器材,你如何区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