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习作:他____了
习作要求
把“他______了”补充完整,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以第三人称——“他”来记叙。
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重点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反映出事件发生时他的表现,反映出人物的内心。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写完后认真修改,看看有没有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写生动,并请他人提出修改意见。
1.
2.
3.
习作选材
选材时,要围绕自己熟悉的人的事情展开,要选择能突出人物特点的材料。
为了把人物写得具体、生动,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他当时的表现。深入地刻画他与平时不一样的面部表情、不寻常的动作、特定的语气、特殊的心理等。这样多角度地描写可以更准确、更具体、更真实地体现出这个人或是陶醉、或是生气、或是伤心、或是得意、或是吃惊、或是激动、或是难过、或是悲痛的样子。
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可以写他某一次考试的事,如考试前的担忧、考试时的紧张、考试后的轻松;可以写他玩耍的事,如滑雪时的开心、荡秋千时的兴奋、坐摩天轮时的激动;可以写他旅游参观的事,如遇到美景时的陶醉、登山时的疲倦;可以写他登台表演的事,如表演时的自信、听到掌声时的兴奋;可以写他生病打针的事,如生病时的痛苦、打针时的害怕……
习作构思
1.回忆人物状态,追溯前因后果。
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人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自己印象最深刻,想一想是什么事情让他有这样的表现,事情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比如,我们要写某人兴奋的样子,就要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兴奋,是怎样知道令自己兴奋的消息的,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事……
习作构思
2.借助例文片段及问题,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
自读教材中的示例,感受人物陶醉时的表现。梳理出从多角度将人物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抓住人物面部表情,与平时不一样的眼神,说话的语气,不寻常的举动……总之,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就能把事件当中人物的某种表现写具体,使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
习作构思
3.尝试习作,具体描写,反映内心。
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之上,尝试将一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写之前,再次回忆人物当时的样子,尽量把细节想丰富、想具体。确定思路之后,先把写作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动笔写。写的时候注意要把写人和写事结合起来,既要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尤其是在写人物表现的时候,要从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去写,每个角度要尽量把细节描绘得详细、生动,让人一下子明白人物当时的内心状态。
他____了
开头 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或人物
中间 写好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
结尾 总结全文,写出自己的感受
陶醉、生气、伤心、入迷……
习作提纲
他哭了
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个春秋了,自从他来到我们家,我们家就多了许多笑声,也多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①
要问“他”是谁?你可要记准了,他可是“名扬”我们家的小霸王——袁园,小名圆圆,又名“小胖”,曾用名“馋猫”。②
圆圆最大的爱好就是吃糖,见“糖”如命,为了吃到糖,他可以“不择手段”。③
习作范文
①文章开头设置悬念,他是谁?他有什么好笑的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揭晓人物,点明特点。
③这是一个过渡段,引起下文。“不择手段”概括了圆圆的一个特点。
一次放学后,我含着一根棒棒糖进了家门,鞋还没换好,弟弟圆圆就像一个球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滚”到我面前,④用十分强硬的语气对我说:“给我棒棒糖!”“没有!”我含着棒棒糖回答。
他一见硬的不行,赶紧来软的。甜甜的、糯糯的、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来:“姐姐,好姐姐,圆圆要吃糖糖——”。⑤配着这含糖量极高的声音,他还摆出一副讨好的表情。你看他眼睛盯着我,长长的睫毛还闪哪闪哪,嘴角向上翘起呈现出一个弧度。苹果似的脸蛋更鼓了,泛着粉红色的光彩。⑥这活脱脱是一副“馋猫”相啊!
习作范文
④这个比喻句表现出圆圆迫不及待想吃糖的样子。
⑤语言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特点。
⑥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体现出圆圆因非常想吃糖而讨好“我”的样子。
趁他卖萌时,我三口两口把剩下的糖吃完,吐出小棒子递给他,“没有了!”我得意地看着他,云淡风轻地说。
这下我可捅了马蜂窝,响亮持久的哭声传来了。
他往地板上一坐,肉嘟嘟的小胖腿左蹬右蹬,小嘴一咧,就哇哇哇地哭起来,那表情说多委屈就有多委屈。眼睛已经只剩一条缝儿了,就这么小的缝儿还拼命地挤着“金豆子”,这眼泪跟自来水似的哗哗地流,胖乎乎的双手抹来擦去,眼睛变成了桃子,又红又肿。⑦原本安静的家,一下子充满了他的哭声。他一边哭,还一边说:“圆……圆……要糖……糖……”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
习作范文
⑦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弟弟耍赖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并详细刻画了圆圆哭时的面部表情,用比喻句把哭的样子进行了描述。
间似乎都有些怕他了,不敢快走,我感觉到一个世纪都要过去了,见他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知道,如果不给他糖,我会被他的哭声逼疯的。
我赶紧求饶:“好了,好了,求求你别哭了,我再给你买一根棒棒糖,你别告诉妈妈。”
这一句话成了灵丹妙药,原来惊天动地的哭声戛然而止,替换的是一张比三月桃花还灿烂的笑脸。
嘘,朋友,圆圆吃糖的事,你千万别告诉我妈妈呀,拜托拜托!⑧
习作范文
总评:本篇习作的题眼是“哭”字,围绕“哭”,描写了圆圆讨糖吃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对主要人物的描写特别具体、细腻且生动。通过对圆圆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把圆圆为了吃到糖“不择手段”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文章三次对圆圆进行神态描写,第一次卖萌,第二次大哭,第三次破涕为笑,把一个贪吃糖的小孩的形象写得十分传神,让人读后忍俊不禁。
⑧结尾很幽默。
他往地板上一坐,哇哇大哭,不一会儿眼睛就变成了桃子,又红又肿。原本安静的家,一下子充满了他的哭声。他一边哭,还一边说:“圆 —— 圆 —— 要糖 —— 糖 ——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似乎都有些怕他了,不敢快走,我感觉到一个世纪都要过去了,见他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知道,如果不给他糖,我会被他的哭声逼疯的。
学习修改
……
……
……
……
这段话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圆圆哭闹时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不具体,体现不出圆圆十分想吃糖的心理,所以建议把开头修改为:“他往地板上一坐,肉嘟嘟的小胖腿左蹬右蹬,小嘴一咧,就哇哇哇地哭起来,那表情说多委屈就有多委屈。眼睛已经只剩一条缝儿了,就这么小的缝儿还拼命地挤着‘金豆子’,这眼泪跟自来水似的哗哗地流,胖乎乎的双手抹来擦去,眼睛变成了桃子,又红又肿。”第二个问题是标点使用不正确,表示人说话断断续续应用省略号,不是破折号。相关语句应改为:他一边哭,还一边说:“圆……圆……要糖……糖……”
解 析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能交流、总结“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
交流内容
交
流
平
台
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方法进行了分析:一是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二是从人物神态的一系列变化中,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首先,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交流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体会。结合文中印象深刻的语句,谈谈自己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的。然后,再结合其他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说说自己还从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通过交流认识到,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我们在日后的阅读中也要注意运用这样的方法。
交流指导
交
流
平
台
范例展示
人物 范例 方法
欢欢 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岸英 !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这段话从语言、神态、动作三个方面描写了毛主席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后的样子,体现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乐乐 欢欢说得真好。在这一课中还有一句话:“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对毛主席的动作、神态进行了描写,从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毛主席的万分悲痛和对儿子的眷恋之情,又能感受到毛主席在极力压抑丧子之痛的心理。 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范例展示
人物 范例 方法
美美 的确,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想法。再比如《清贫》中的这段话:“‘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这是方志敏对搜他身的国方兵士说的话,从方志敏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方志敏说话时虽然表情是“微笑”的,但他的内心却有着对国方兵士的藐视与憎恨。 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丽丽 大家说得都特别好,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学会抓住这些外在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除了可以从心理活动描写中感受到外,还可以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只有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人物的特点,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人物。 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人物的内心。
字句段运用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答案供参考
从第一个例句中的“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的动作描写,体会到毛主席的悲伤、心痛。从第二个例句中“愤怒地注视”“转过身来坚定地说”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能体会到黄继光的坚定与勇敢。从第三个例句中的“喉咙哽了一下”“停了一下”等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中,能体会到将军复杂、感动的心情。
焦急地等人
他时不时地看着手表,怀疑手表是不是已经坏掉了。眼睛死死地盯着路口,踮着脚张望着,嘴里一直嘀咕着:“这个家伙,说话真没准儿,这都几点了还不到,真是急死人了……”远远望见前面路口走来一人,可看清楚后,又失望地摇摇头,继续站在路口张望着。
期待落空
听见门铃响了,苗苗三步并成两步,赶紧跑去开门,“太棒啦,是妈妈回来啦!”苗苗高兴地喊道。可是妈妈两手空空,没有期待已久的蛋糕。苗苗刚才热情如火的脸一下子变了,仿佛挂上了一层寒霜,慢慢地转身往回走,就连妈妈喊“苗苗”都没听见。
久别重逢
“小姑姑,我想死你啦!”弟弟奶声奶气的,一边喊着一边像炮弹一样扎进小姑姑的怀里。“好几个月没见,小姑姑也想你呀,快让姑姑亲一个!”还没等小姑姑亲弟弟,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在小姑姑的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发出“啵”的声音,然后就咯咯地笑起来。
字句段运用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答案供参考
例句1中,写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更能凸显他此刻的震撼,以及对病人的心疼与担忧。例句2中有了“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这句话,更能凸显出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之大。
(1)平时一向低调朴素的奶奶,不知何故,今天穿得如此“张扬”。水蓝色的丝绸长裙,点缀亮片,在阳光下直晃眼,头发高高地盘起,鬓角还插着一朵牡丹花。哦,原来奶奶是要去参加广场舞大赛。
(2)一贯以严肃著称的爸爸,今天脸上却一直挂着笑容,难道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看他笑得见牙不见眼,我一头雾水。这时,爸爸递给我一个专利获奖证书……
书写提示
本次的学习内容是规范书写一篇文章,书写时要注意书写格式:标题和作者各占一行,都是居中书写的;每段要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字与字的间距尽量相等。
标题的书写方式:一个字的标题居中写;两个字的标题连写显得拘束,中间可空一格;三个字以上的标题可连写。如果标题的字数过多,也可
分成两行写,但在转行时,要保持词或词组的完整。还要在字数
上搭配均匀,两行略有错落,会显得更醒目美观。对偶性的标题,
中间可空出一格。
标点的占位方式: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其中,点号主要
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
问号、叹号。点号不可写在一行的开头。如果一句话的最后一个
字正好占去一行末尾一格,那么书写时,须把最后一个字向左靠
紧一点,把点号加在这一行的最后。
日积月累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日积月累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
配的唱词。
②[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③[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池。
④[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⑤[羌笛]边塞流行的一种乐器。
⑥[何须]何必。
⑦[度]越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作者我知道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唐代诗人。为人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走进背景林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一起解诗意
放眼望去,黄河仿佛伸入了远方的白云之中,四下只有一片孤城和万仞山峰。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呢?即使是春风也吹不到遥远的玉门关。
伴你欣赏诗
全诗先由山川的雄阔苍凉起笔,描绘出边塞的景色特点,继而说《折杨柳》这一伤别的曲子由羌笛吹出,格外增加了征夫的离愁,蕴含无限的乡思,最后笔锋一转,说玉门关地处遥远的边塞,就连春风都吹不到这里,暗指边塞苦寒,将士生活艰苦,表达了戍边者久久不得还乡的哀怨乡愁,悲凉中又有慷慨之气。
日积月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日积月累
①[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
②[之]往、到达。
③[广陵]扬州。
④[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⑤[辞]辞别。
⑥[烟花三月]指暮春时节、花开之季。
⑦[下]顺流向下而行。
⑧[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的尽头。
⑨[唯见]只看见。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作者我知道
李白(710—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走进背景林
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在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起解诗意
朋友要离开此地,在美好的春季前往扬州了。朋友乘坐的那一叶小舟驶得越来越远,最后只见长江蜿蜒地流向远方。
伴你欣赏诗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既点明了送行之地和友人的目的地,又说明了季节特征,后两句则巧妙地把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融入景色描写之中,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既是朋友离开时所走的道路,也是诗人送别朋友时目光的追随之处,更暗指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心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