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六
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交流内容
交流平台
首先回顾本单元《田忌赛马》《跳水》两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想一想他们面对了什么样的情况,作出了怎样的决定,并说清楚为什么他们会作这样的决定。然后自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后进行比较、讨论,看一看自己的结论和“交流平台”中所写的内容有什么异同,在不同处作好标记。接下来可以从小说、童话等故事出发,创设一些情境,说清楚现有的条件和情况,思考并交流自己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准备怎么解决,思考的过程是什么。在讨论与交流中懂得:当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要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解决问题或困难。
交流指导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来梳理一下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思维过程:诸葛亮知道周瑜十分嫉妒他的才能,请他商议军事只是说辞,实际是想给他出难题,进而达到治罪于他的目的。周瑜请他商议军事,他身在东吴又不能推辞,只能见机行事。当周瑜提出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的时候,他马上想到之前观测到三天后有大雾天气,进而想到草船借箭的方法。于是他胸有成竹地立下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我来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中毛主席对毛岸英的遗骨是否归葬的思维过程:岸英,你奔赴朝鲜时,我因工作繁忙,没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把遗骨运回来吧,活着没能相见,就见见遗骨吧。不行,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安葬在朝鲜了,他们也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搞特殊。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还是安葬在朝鲜吧。
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先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如忘带作业本。如果让父母送过来,父母就要请假;自己回家取,耽误上课不说,还有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向老师说明情况,第二天再把作业本交给老师。
人物
范例
欢欢
乐乐
美美
范例展示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词句段运用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答案供参考
这六组词语,每组后面的双音节词是对前面古汉语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的解释;并且加点字和其释义都包含加点字。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结合《跳水》和《琥珀》这两篇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我明白:时间的长短、快慢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下,相同的时间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答案供参考
手术室门上的红灯刚亮了几分钟,在手术室门外焦急等待着的母亲就一刻也坐不住了。她低头看看手表,怀疑手表是不是坏掉了。“分针怎么走得这么慢?”她不停地看着表,“明明感觉女儿进手术室有一个世纪那么长了,怎么还不出来啊?”
转眼间,我已经十二岁了,妈妈讲起我小时候的事,仿佛就在昨天。
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完后,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答案供参考
叶圣陶先生对这篇作文的修改可真细致啊!我一边读一边作批注,发现叶圣陶先生对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如把“书皮”改成了“课本的包书纸”;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删去了一些重复啰唆的语句;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加准确;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合理划分了段落,如把第2自然段和第 3自然段合并。
通过对比修改前后的习作,我发现修改后的文章语言更准确,条理也更清晰了。我想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这次修改,这位小作者一定受益终生。
你说得没错,叶老先生在修改文章时仔细、认真、规范的态度,深深感染了这位中学生——肖复兴,后来,他成了我国著名的作家。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我以后也要学习正确、规范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人物
范例
欢欢
乐乐
美美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 笄: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作“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古代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古稀】出自唐代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用“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