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2 课 俄国的改革
教学 目标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 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 难点 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前 准备
教学 内容 教学活动 导入: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普京将一幅彼得大帝的画像挂在办公室里。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中,面相暴烈的彼得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世界地图,显然这位君主拥有和需要的就是这两项——世界眼光和铁血手腕。正是300多年前彼得大帝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改革,使默默无闻的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 多媒体展示课题和本课知识体系: 从东欧一隅到疆域最大·俄国的历史沿革 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二、从改头换面到跻身强国·彼得大帝的改革 根据材料归纳:彼得一世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如何? 俄国:经济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西欧: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过渡:彼得即位后,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并虚心学习;还曾隐瞒身份前往欧洲学习。看到欧洲的繁荣,彼得决心改变俄国落后的局面。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积极: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教师总结: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从危机四伏到废除旧制·废除农奴制改革 播放视频:废除农奴制的背景 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1861年改革的背景 教师总结: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维护贵族、地主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学生读教材和漫画图,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解放”的实质。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经济掠夺。 小组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教师总结: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比较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有哪些异同? 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用普京对彼得大帝的高度评价及城市圣彼得堡的光辉历史导入本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提高学生阅读教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研读文字、图片史料,从中理解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及实质及影响,落实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学会在历史的纵向对比掌握知识 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