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湖北省各地区八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湖北荆门·八年级期末)《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创办黄埔军校
B.北伐胜利进军
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实现全国统一
2.(2021·湖北崇阳·八年级期末)“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
A.蒋介石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3.(2021·湖北丹江口·八年级期末)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 D.中共三大的召开
4.(2021·湖北大冶·八年级期末)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
A.五四运动的发展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工农运动的高涨 D.北洋政府的覆灭
5.(2021·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A.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6.(2021·湖北宜城·八年级期末)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C.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7.(2021·湖北江夏·八年级期末)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
A.平型关大捷 B.辽沈战役 C.北伐战争 D.渡江战役
8.(2021·湖北·黄梅县黄梅镇中心学校八年级期末)黄埔军校旧址大门上书写的校名全称是
A.陆军军官学校 B.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C.中国陆军黄埔军校 D.中国陆军黄埔军官学校
9.(2021·湖北房县·八年级期末)为了中国的革命,国共两党共担大任,实行了合作。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中共一大召开
C.中共二大召开 D.中共三大召开
10.(2021·湖北宜城·八年级期末)“民国十五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请计算今年(2021年)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多少周年?( )
A.93年 B.95年 C.100年 D.97年
11.(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末)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革命运动逐渐兴起 B.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C.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中共三大的胜利召开
12.(2021·湖北崇阳·八年级期末)《古田军号》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将于2019年择档在全国院线上映,献礼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古田会议上确立了
A.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13.(2021·湖北潜江·八年级期末)“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里的“伟大的事件”是指(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4.(2021·湖北房县·八年级期末)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 )
A.中共一大、秋收起义 B.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C.南昌起义、中共一大 D.五四运动、武昌起义
15.(2021·湖北黄梅·八年级期末)胡鞍钢教授在其《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一文中,对国家生命周期与中国崛起作了深刻的剖析。他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全面创新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新”的是( )
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B.进行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6.(2021·湖北鄂州·八年级期末)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南昌起义》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17.(2021·湖北枣阳·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8.(2021·湖北江夏·八年级期末)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通过了士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
A.八一会议
B.八七会议
C.三湾会议
D.文家市会议
19.(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末)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从上面歌词中可以推断出这首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共合作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2021·湖北鄂州·八年级期末)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错误的是( )
A.邓世昌------黄海大战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李鸿章-------洋务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21.(2021·湖北孝南·八年级期末)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成就
22.(2021·湖北大冶·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2)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事件。如下图是小红同学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反映的是( )
A.湘江战役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会宁会师
23.(2021·湖北江夏·八年级期末)伍修权曾作《七律 历史转折》一诗: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诗中空格处应当填写( )
A.上海 B.南昌 C.遵义 D.延安
24.(2021·湖北枣阳·八年级期末)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为了北上抗日 B.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5.(2021·湖北荆门·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工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甘肃会宁 D.陕西起镇
26.(2021·湖北随县·八年级期末)电视节目《百战经典 伟大的会议》描述到:“一座城市,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解,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说词中的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二、识图题
27.(2021·湖北黄石·八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结合所学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根据图中的有关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A、B处写出相应的时间,在C、D处写出对应的地点。
A B C D
(2)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三、综合题
28.(2021·湖北鄂州·八年级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请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中华民族的的复兴之路。
[炮声惊梦]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艰难追梦]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偿白银两百兆始。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中共三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等会议。
材料四 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团结之梦]
材料五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块界碑”?
(2)材料二中“唤醒吾国四千年的大梦”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在“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4)材料四中“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请说出毛泽东是如何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育的病人一中国起死回生的。(列举一例,说出事件及其主要影响。)
(5)材料五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这个梦想是在哪一事变后成为现实的?
(6)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回顾历程,展望未来,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认识。
29.(2021·湖北·黄梅县黄梅镇中心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是《南昌起义》(油画),图中正在讲话的人是周恩来,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试展开你的想象,将周恩来要讲的话写出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30.(2021·湖北宜城·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材料三:“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教授柯伟林
(3)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说1945年中国能成为“名义上的大国”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并发展的?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至少写出两点)
31.(2021·湖北大冶·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是中国近代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探索之路示意图。请写出图中字母相关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有里程碑意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什么?
材料三(见下图)
(3)观察图片,请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指的地点名称。
(4)图片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2021·湖北樊城·八年级期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其中图片显示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影响?
材料三: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性—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案文献
(3)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3.(2021·湖北孝南·八年级期末)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走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光辉之路。
(从无到有)
材料一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1961年董必武
(从弱到强)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弱到强的过程。
(从幼稚到成熟)
材料三会议……让博古下了台,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
——陈毅《三年游击战争回忆》(摘编)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是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的创建和什么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支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顺利完成了长征”得益于什么会议的成功召开?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4)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
34.(2021·湖北孝感·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历史,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飞跃,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1)材料一中的描述与哪一会议的召开有关?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材料二 为“走俄国人的路——进攻中心城市”,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到了无数的挫折与失败。失败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离敌人偏远的地方去。后来,毛主席立足国情,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所说“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材料三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所说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革命成功的因素。(要有观点,有史实,史论结合)
35.(2021·湖北崇阳·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9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1)材料一中周恩来所说的“起义”是指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这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得到解决?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题干“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开展了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创办黄埔军校是国民革命的内容,但不是巨大的成就,A项不符合题意;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的事件,C项不符合题意;实现全国统一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事件,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判断时间是1926年之前,结合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解答问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不符合题意;实现全国统一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的事件,再结合“巨大成就”排除黄埔军校,可得正确答案。
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5月,叶挺率部北伐,担任先遣队,参与攻占湖北咸宁汀泗桥,在所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严令部队集中兵力支援主攻方向,接连突破印斗山、铁路桥等敌军核心阵地,占领了贺胜桥。随后,独立团连克桃林铺,率部围困武昌。叶挺因此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隶属之第四军也被称为“铁军”,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3.B
【详解】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故选B。
4.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叶挺独立团为革命革命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由此据题干关键信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可知,叙述的是北伐的胜利进军,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5.A
【详解】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1927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初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共产党成立,国共进行大革命,但是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并未实现共和,所以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A,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都对应准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伐战争中,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但是国民党大革命没有完成最终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正确;AB排除;蒋介石发动政变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C排除;故选D。
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1月,叶挺独立团正式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因此,题干中的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北伐战争,故选C。
8.A
【详解】
根据所学,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即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9.A
【详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A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排除;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排除;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提出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D排除。故选A。
10.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一全国。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021-1926=95,B正确;ACD计算的时间不对,排除;故选B。
11.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可知党员构成的变化是由工人占主体,转变为农民占主体。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四月,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在自己的摸索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联合了农民阶级,壮大了共产党的力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12.D
【详解】
1929年在福州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D选项符合题意。1927年8 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A选项不符合题意。1927年8 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选项不符合题意。1927年10月中共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3.C
【详解】
依据题干“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结合所学知识,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因此8月1日也成为后来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C符合题意;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宣告辛亥革命的开始,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A排除;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的打倒北洋军阀的战争,B排除;秋收起义是南昌起义之后毛泽东领导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D排除。故选C。
14.B
【详解】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最后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革命,所以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诞生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故选B。
15.A
【详解】
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求选出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新”的选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内容。选项中A符合题意;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都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新”,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犹如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根据地,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形成“燎原之势”。据表格提供的资源,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工农武装割据。故C符合题意;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等,故A不符合题意;北伐的战斗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等,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工农红军长征有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飞夺泸定桥等,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A
【详解】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中国共产党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南昌起义,A符合题意;武昌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B排除;秋收起义发生在南昌起义之后,C排除;黄花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D排除。故选择A。
1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B正确。没有八一会议,故排除A项。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绝对的决定领导。故排除C项。文家市决策决定向敌人薄弱的农村进军。故排除D项。故选B。
19.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红军是中共军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的称呼,故选B;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尚未组建军队,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此时中共的军队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排除AC;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称解放军,排除D。
20.D
【详解】
根据所学知,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故选项A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故选项B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故选项C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故选项D对应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1.A
【详解】
根据题干的“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包括中共的成立就是“开天辟地”,北伐战争就是“北伐凯歌”,“星火燎原”就是井冈山就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万里长征”就是红军长征,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答案选A
2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境内的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题干图片判断它反映的是遵义会议。故B符合题意;湘江战役、四渡赤水、会宁会师属于长征时期的史实,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3.C
【详解】
本题考查长征和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之初,经过惨烈的湘江战役,损失惨重。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避敌锋芒,转兵贵州,解放贵州重镇遵义,并召开遵义会议,成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所以答案选C。
2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是红军开始长征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地点不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B
【详解】
依据题干“一座城市,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取消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符合题意;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不是转折点,A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也不是转折点,C不符合题意;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不是转折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1)A:1935年1月;B:1936年10月;C:瑞金;D:吴起镇。
(2)遵义会议的召开。
(3)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进取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详解】
(1)A:结合所学可知,与“遵义”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遵义会议,其召开于1935年1月;B:结合所学可知,与“会宁”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其会师于1936年10月;C:由地图中的文字信息“江西”“1934.10”可知,C地指的是瑞金,这是长征的起点;D:由地图中的文字信息“陕西”“1935.10”可知,D指的是吴起镇,它是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地点。
(2)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上中共纠正了“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标志着中共从优质走向了成熟,因此这次会议的召开是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精神包括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进取精神、乐观主义精神等含义。
28.(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战争战败或《马关条约》签订。
(3)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4)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5)七七事变。
(6)认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要发展,必须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英国兵轮鼓浪而来,沿江海入长江。”,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答案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赔偿日本白银二亿两即材料中所说的“偿白银两百兆”。故答案为:甲午战争战败或《马关条约》签订。
(3)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答案为: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4)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长征时期,召开遵义会议,取得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故答案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5)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后,促使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答案为:七七事变。
(6)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可知: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是充满艰辛曲折的漫长的历程,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同时我们应坚信我们的民族复兴梦想一定会实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故答案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要发展,必须走符合国情的道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等。
29.
(1)示例1:“大革命失败告诉我们,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武装打到反革命!"。示例2:“敌人的血腥屠杀,不会把我们吓到,我们要从这里开始武装反抗!”。示例3:“同志们!革命要不要怕流血牺牲,要敢于战 斗,只有英勇战斗才是唯一出路!”。
(2)一是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二是需要人民群众的 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三是需要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 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
【详解】
(1)。本题为开放性答案,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式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等角度去考虑,符合这些角度或符合当时情景即可。如“大革命失败告诉我们,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武装打到反革命!"。或者可概括得出“敌人的血腥屠杀,不会把我们吓到,我们要从这里开始武装反抗!”。言之有理即可。
(2)结合所学可从革命阵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武装斗争等方面概括,可得出一是需要革命阵地,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二是需要人民群众的 支持,即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三是需要武装斗争,由中国共产 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
30.(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2)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或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人们的悲惨生活;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主要原因:①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③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答出任意两点或意思相近观点即可)
(4)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认识: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识记。分析材料一的“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1895年”可知《纽约时报》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作上述评论的。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的认识。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一道闪电划过”指辛亥革命,但中国黑暗依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45年的中国有关知识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45年联合国成立后,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因此,1945年中国能成为“名义上的大国”。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探索这一道路的起点是1927年秋收起义遭到重大损失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启示我们: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艰难曲折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31.(1)A.戊戌变法B. 共和之路C.政治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D.新文化运动
(2)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南昌:井冈山.
(4)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是中国近代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探索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探索的历程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从“器物”层面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进行自救之路,创办了许多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是通过维新之路,与辛亥革命通过共和之路,都是从“制度”层面,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现政治上的近代化;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要在“文化”的层面上扫清中国人心中的封建落后的思想,树立民主与科学的风尚,实现思想上的近代化。可知图中字母相关的历史信息,A是戊戌变法;B是 共和之路;C是政治制度;D是新文化运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保证了运动的胜利。从此中国的革命有了新的阶级的领导,决定了中国的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的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五四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三湾改编,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8月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下广东,准备在那里建立根振地,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伍, 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因此图中英文字母所指的地点名称,A是南昌;B是井冈山。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由南昌到井冈山,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2.
(1)事件:秋收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始。
(2)会议:遵义会议
影响: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精神: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标志: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详解】
(1)事件:根据“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可得出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意义:图片显示的是南昌起义,根据所学可得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始。
(2)会议:根据材料中的长征可得出是遵义会议。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确定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精神:根据所学可得出长征精神包括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标志:根据所学可得出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3.(1)中共一大;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答出一点即可)
(2)南昌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3)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答出一点即可)
(4)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选自“1961年董必武”材料一中“四十年前”是指1961-40=1921年。“会上逢”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意义可从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中“人民军队”的创建结合所学可知和南昌起义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独立建立的第一支军队的名称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军队。
(3)根据材料三“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结合所学可知“顺利完成了长征”得益于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可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等方面任意达一点即可。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4.(1)中共一大的召开;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略
【详解】
(1)问题一:依据材料一信息“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故材料一所说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故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依据材料二信息“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到了无数的挫折与失败。失败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离敌人偏远的地方去”结合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立足国情,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从此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代表了绝大多数贫权苦下层老百姓的利益,领导的革命自然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最先进的文化,能够团结最广大的社会知识分子;共产党具有极强的组织性,能够团结其革命群众,使之具有战斗力和革命组织纪律;统一了战线,共产党的强大组织性使得其能一致对外,保证了政策的一致性,加上对大多数知识分子持有团结的态度,自然赢得胜利。
35.(1)南昌起义。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起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遵义会议。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周恩来所说的“起义”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根据材料二“井冈山……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起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根据所学知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长征开始后,……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计划所学知识,可知“觉悟到”的问题是在遵义会议上得到解决的。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