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阅读专项练
一、课外阅读。
太阳花
你见过太阳花吗?这是一种很美丽的小花,小小的花瓣,粉红的,鲜艳极了,叶子呢?也是细细的,含着一包绿汁,很嫩。
早晨,太阳一露出小脸,太阳花就兴冲冲地开放了。太阳花越晒越红。她仰着脸蛋,好像在跟太阳说:“太阳,谢谢你把我照得这样漂亮。”
傍晚,太阳下山了,太阳花就慢慢合拢花瓣,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太阳花还有黄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太阳花开起来,那才好看呢!
1.短文共有______段。
2.太阳花是一种很____________的小花,_____________的花瓣,细细的________,鲜艳极了。
3.太阳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4.太阳花的颜色除了粉红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关心警卫战士们的学习
毛主席十分关心警卫战士们的学习,他给战士们规定,每天要有两个小时用于学习。课本是毛主席让编的,一些课本还是他亲自审定的。有时缺课本,毛主席就吩咐秘书给战士们写些生字条,让大家照着读和写。
毛主席还经常督促警卫战士学习。老红军顾昌华回忆说,“有时我随毛主席外出,主席就问,你今天认会几个字呀?没有文化将来怎么工作?主席还经常抽时间检查我们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有的主席看了还写上批语……”
1.下面没有在文章中出现的情节是( )
A.毛主席给警卫战士们写生字条
B.毛主席为警卫战士们审定课本
C.毛主席给警卫战士们规定用于学习的时间
D.毛主席督促警卫战士学习
2.结合短文来理解,督促的意思是( )
A.嘱咐 B.监督催促 C.看管
3.用“____”画出,老红军回忆毛主席的句子。
三、课外阅读。
夸(kuā)父逐(zhú)日
古时候,北方有一个巨人,名叫夸父。他双耳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拿着两条黄蛇,住在一座荒凉的山上。
夸父生性喜欢探求。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夸父死的时候,丢掉了手中的拐杖,拐杖落下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桃林。
1.画出描写夸父性格的句子。
2.写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荒凉——________
四、课外阅读。
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新婚不久,就领着治水大军出发了。他戴上草帽,拿起锄头和铁锹,带领老百姓,来到工地上,开始挖沟造渠。他们每天顶着炎炎的烈日,从早上干到晚上,手上磨出了茧,身上也晒掉了几层皮。
一天,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回家住几天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禹摇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还有好几次,禹从自己家门口经过,都没有进去看看。人们都被禹的这种精神感动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烈日 ( )草帽
( )的啼哭声 ( )锄头
2.用“ ”画出治水大军挖沟造渠时非常辛苦的句子。
3.同行的人为什么要劝禹回家看看?( )
A.因为禹太辛苦了,需要休息几天
B.因为禹还没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
4.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关怀
1934年11月,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同志的指挥下,击溃拦截之敌,向陕北挺进。
一天下午,部队正在赶路,一个伤员忽然倒在路旁,起不来了。贺老总知道后,立即下马跑过去看望。
“快上马吧,小鬼!”贺老总说着,就把马身上的背包等东西卸下来了。然后用手去扶那个伤员上马。那个伤员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叫他,吃力地睁开眼睛,一看是贺老总,就喃喃地推辞:“不行,……不行,这是你的马。”
“不,这是革命的马,谁需要谁就可以骑。”
“可是……你是首长,我……”
“你是战士,是英雄,是为革命流血流汗的英雄啊!”
“贺老总,我……我可以走。”伤员说着就挣扎着要起身。
“别说了,我命令你上马!”贺老总立刻招呼警卫员把伤员扶上马背,自己扛着背包扶着伤员,走在队伍中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击溃________ 拦截________ 看望________
2.这篇短文没有用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
A.主要写人物的行动。
B.主要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C.主要写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你知道贺龙是谁吗?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故事吗?和小伙伴们开个故事会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一件棉衣
天气渐渐冷了,我们警卫员都穿上了新发的棉衣,毛主席穿的还是那件旧棉衣。
我们也记不清主席那件棉衣已经穿过几冬了,可能是才到陕(shǎn)北的那一年换上的。 料子是灰土布的,两个胳膊肘上都打了补丁,袖口上的棉花也露出来了。 我们要给主席换件新的,说过好几次,主席总是说:“ 现在抗(kànɡ)战要紧,边区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我们应该省吃俭用。 这件棉衣嘛,洗洗补补还可以穿。”
1.这篇短文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毛主席的棉衣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为什么不肯换新棉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理解
大海边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到大海边玩儿。
我们在沙滩上走来走去,身后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涨潮后,海水调皮地打在我的脚上,我都快要站不住了。浪花一朵一朵地在海面上开放,美丽极了。退潮后,我还看到一群小鱼在浅水洼里游来游去,真是有趣呀!
爸爸说:“大海是船儿的道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鱼 一( )浪花 一( )脚印
2.照样子,把括号里的词语恰当地加进句子里,使它变成长句。
例:海水打在我的脚上。(调皮地)
海水调皮地打在我的脚上。
(1)小鱼游来游去。(摇头摆尾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花蹦蹦跳跳。(在海面上 雪白的 一排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海是什么 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海是船儿的道路。
大海是鱼儿的____________。
大海是渔民的____________
八、延伸小阅读。
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周恩来五岁时,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每天完成功课后,还要练习写一百个大字。
有一次,他和蒋妈妈去串亲戚,回来后,天色已经很晚了。好心的蒋妈妈催小恩来快睡。小恩来走到床前时,突然大叫起来:“呀,我的一百个毛笔字还没写呢!”说着便走到书桌前。蒋妈妈见了,忙上前说:“算了,今天不写,明天写两百个不就补上了吗?”
“不行!”小恩来用坚定的目光望着蒋妈妈说,“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小恩来说完,便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了起来。
1.周恩来_________岁的时候,要求自己每天完成功课后写_________个大字。
2.从亲戚家回来,天色已晚,周恩来为什么还要坚持写字?用“____”在短文中画一画原因。
3.小时候的周恩来是一个( )的人。
A.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 B.严肃认真,不懂得变通
九、我是阅读小能手。
少年徐文长
徐文长小的时候很聪明。有一天,他伯父笑着拿出一包礼物,挂在比徐文长高出许多的扁担上,对徐文长说:“这礼物是给你的,但是,你不能把扁担横下来,也不能站在高处去拿。”徐文长眼珠一转,又有主意了。他把扁担举到一口井边,然后把扁担从井口伸下去,轻而易举地从扁担上取下了礼物。“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伯父翘起了大拇指。
1.伯父给徐文长的一包礼物在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内容。
2.伯父对徐文长拿礼物有两个要求,一不能 __________ ,二不能______________ 。
3.徐文长是如何按伯父的要求拿到礼物的?用“ ”画出来。
4.伯父夸徐文长聪明是因为:( )
A.伯父喜欢徐文长。
B.徐文长爱动脑筋,按伯父的要求拿到了礼物。
十、课外短文阅读。
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秋,他是全国闻名的围棋大师。他收了两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年轻人。
一个学生学下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听;老师讲的每一着棋,他都用心琢磨。他很快就学会了下棋。
另一个学生( )也坐在那里听讲,却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将要飞过的大雁和天鹅。结果,( )他跟人家一起学,还是远远不如人家。这难道是( )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 当然不是。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 )不专心,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1.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文中括号中。
如果 因为 虽然 尽管
2.填空
这篇短文有_______个自然段,说的是________向_________学下棋,结果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学会了下棋,另一个人却远远不如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闹花灯
元宵节的夜晚,大街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
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高喊:“龙活啦!”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欢乐的人们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1.文章有______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共有______句话。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人们 ( )的花灯 一( )长龙
( )地摆动 ( )地高喊 一( )龙灯
3.花灯是在_________________(什么时候)闹的。
4.填空:地上跑的是_______,天上飞的是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
5.用“﹏﹏”画出描写龙灯的句子。
6.元宵节的夜晚人们开心吗?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十二、课外阅读。
欢乐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用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汉字 音序 读音 部首 去部首几画
吉
幸
铺
2.填一填。
( )的凤凰花 ( )的鼓点 ( )的泼水节
3.开始泼水了,人们是怎么互相庆祝的呢?用“ ”画出来。
4.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_______________。
十三、课外阅读。
鸡毛信(节选)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 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1.这封信为什么叫鸡毛信呢?
__________________
2.鬼子来了,海娃把鸡毛信藏在了哪里?________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海娃是一个______(A.机智 B.爱祖国)的少年。
3.海娃与鬼子相遇了,他是怎么成功脱险的?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回答问题。
小兵张嘎(节选)
几天来,小嘎子那股高兴劲,简直没法形容。他又是跳,又是笑,又是打滚儿,又是竖在炕上"拿大顶";假若办得到,他早为自己唱一台戏了!
不几天,战士们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有的叫“哥”,有的叫“叔”,好象同宗连族,其实全是同志。大家原本喜欢他的聪明鬼仗,再加上他年纪小,天性快活,就愈发待他赤诚亲热,真个亲弟弟似的。正应了那句老话:“四海之内皆兄弟。”小家伙一进入这个大家庭,立即就扎了根了。
特别使小嘎子称心满意的,是他真的当了小侦察员!每到一个宿营地,部队刚一隐蔽好,他就先去村边上放哨巡风了。小小一个新战士,居然成了保障部队安全的眼睛。这使他在同志们面前,够多么显赫呀!这可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光荣!
1.从画线的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小嘎子________的心情。
2.联系上下文,这里的“显赫”大体能用( )代替。
A.威风 B.权势滔天 C.成果丰富
参考答案
一、1.4
2. 美丽 小小 叶子
3.A
4. 黄的 蓝的 紫的
二、1.A
2.B
3.有时我随毛主席外出,主席就问,你今天认会几个字呀?没有文化将来怎么工作?主席还经常抽时间检查我们的学习情况,批改作业。有的主席看了还写上批语……
三、1.夸父生性喜欢探求
2.喜爱 荒芜
四、1. 炎炎 戴上 呱呱 拿起
2.他们每天顶着炎炎的烈日,从早上干到晚上,手上磨出了茧,身上也晒掉了几层皮。
3.B
4.他一心为治水,觉得不能因为家事而耽误国事。
五、1. 击败 阻挡 探望
2.A
3.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1.毛主席 料子是灰土布的,两个胳膊肘上都打了补丁,袖口上的棉花也露了出来。
2.因为抗战要紧,边区人民的生活还很困难。
3.毛主席是一个省吃俭用、关心人民的人。
七、1. 群 朵 串
2. 小鱼摇头摆尾地游来游去。 一排排雪白的浪花在海面上蹦蹦跳跳。
3. 家 粮仓
八、1.五 一百
2.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3.A
九、1.比徐文长高出许多的扁担上
2.把扁担横下来 站在高处去拿
3.他把扁担举到一口井边,然后把扁担从井口伸下去,轻而易举地从扁担上取下了礼物。
4.B
十、1.(1)虽然;(2)尽管; (3)因为; (4)如果;
2. 4 两个学生 秋 一个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下棋,另一个远远不如人家。
3.因为一个学生学下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听;老师讲的每一着棋,他都用心琢磨。另一个却三心二意,不专心。
4.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如果不专心,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十一、1. 3 4
2.欢乐 街上 条 不停 情不自禁 盏
3.元宵节的夜晚
4.兔子灯 鸽子灯 龙灯
5.最有趣的是龙灯,只见一条长龙追着宝珠上下翻飞,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龙的尾巴不停地摆动。
6.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欢乐的人们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十二、1.
汉字 音序 读音 部首 去部首几画
吉 J jí 士 3
幸 X xìnɡ 土 5
铺 P pū 钅 7
2.火红 欢乐 难忘
3.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4.当然很高兴。
十三、1.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
2.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 A
3.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
十四、1.高兴
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