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湖北省各地区年七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湖北枣阳·七年级期末)“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2.(2021·湖北潜江·七年级期末)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A.学会磨制石器
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3.(2021·湖北枣阳·七年级期末)俗话说:“去楚雄州者,当去元谋县;去元谋县者,当去那蚌村。”不为别的,就冲“元谋人”的那两颗牙齿!你知道“元谋人”距今大约多少年?( )
A.20万年 B.70万年 C.80万年 D.170万年
4.(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末)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5.(2021·湖北襄州·七年级期末)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间,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还学会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马坝人
6.(2021·湖北崇阳·七年级期末)“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个地方吗?( )
A.陕西西安 B.浙江余姚 C.云南元谋 D.山东大汶口
7.(2021·湖北房县·七年级期末)“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8.(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末)根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生活年代远近进行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A.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9.(2021·湖北监利·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古人类的遗址在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蓝田 D.浙江余姚
10.(2021·湖北孝感·七年级期末)1965年的一天,考古队来到一个山沟里,发现了两颗距今约170万年人类的门齿化石,经鉴定这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由此判断考古队发现化石的地方是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半坡村 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11.(2021·湖北襄州·七年级期末)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2.(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末)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13.(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末)目前人们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科学依据是
A.神话传说 B.影视作品 C.考古发现 D.学者推断
14.(2021·湖北孝感·七年级期末)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遗存稻谷②人面鱼纹彩陶盆③干栏式房屋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5.(2021·湖北房县·七年级期末)“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据考古发现,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16.(2021·湖北丹江口·七年级期末)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位于我国的( )
A.闽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黄河流域
17.(2021·湖北监利·七年级期末)小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下图所示事物,请问下图中的事物属于下列哪一种原始群落
A.北京人 B.半坡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18.(2021·湖北孝南·七年级期末)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定居,从采集到种植农耕,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下列符合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河姆渡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制作人面鱼纹彩陶盆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9.(2021·湖北安陆·七年级期末)图一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A.种植粟 B.使用打制石器 C.过定居生活 D.使用陶器
20.(2021·湖北枣阳·七年级期末)“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21.(2021·湖北孝感·七年级期末)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22.(2021·湖北黄梅·七年级期末)梁启超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里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是
A.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 B.由一个民族不断演化而形成
C.部落之间不断攻伐不断合并中形成 D.部落与部落联合繁衍而形成
23.(2021·湖北宜城·七年级期末)“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_____________
A.黄帝 B.炎帝 C.禹 D.启
24.(2021·湖北孝感·七年级期末)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25.(2021·湖北黄石·七年级期末)台湾某旅行社来大陆追寻华夏族祖先,为了了解“人文始祖”他们应去
A.炎帝、黄帝陵墓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26.(2021·湖北崇阳·七年级期末)坐落于郑州黄河南岸,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二人巨型雕像,此二人应是
A.盘古、后羿
B.炎帝、黄帝
C.尧、舜
D.禹、启
27.(2021·湖北洪山·七年级期末)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1958年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等历史遗存。这说明( )
A.传说与神话是完全杜撰的 B.只有考古发现才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依据
C.黄帝和嫘祖是我国著名的传说人物 D.传说与神话传递了一定的历史信息
28.(2021·湖北监利·七年级期末)《礼记·礼运》记载“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哪时期的社会景象
A.夏桀时期 B.殷商时期 C.尧舜时 D.春秋时期
二、综合题
29.(2021·湖北监利·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①,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②禽兽虫蛇。”(注;①上世:远古的时代;②不胜:力不能敌)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生活的时代叫什么时代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它所证明的史实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2.D
【详解】
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北京人复原头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头像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没有明显下额,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北京人只学会打制石器;B项说法错误,最早知道了使用火的是元谋人;C项信息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抓住信息“北京人复原头像”是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使用的工具,逐项分析,确定正确答案。从“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
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因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而得名,他们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4.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北京”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正确;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河姆渡人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排除C;半坡人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排除D。故选B。
5.A
【详解】
考查点:北京人。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生活时间、会使用天然火、会使用打制石器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京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A正确;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B错误;蓝田人大约生活在100万至50万年前,C错误;马坝人,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D错误。综上故选A。
6.C
【详解】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最早”,排除A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省元谋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C符合题意;半坡人生活在陕西省,A排除;北京人生活在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B排除;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省,D排除。故选择C。
8.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B选项符合题意。ACD可直接排除,故选B。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碳屑和烧骨,考古学者把元谋县境内发现的远古人类称为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远古人类,A项正确;北京周口店生活的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蓝田人”即“蓝田猿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生活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故考古队发现化石的地方是云南元谋县,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B项错误。半坡人生活在陕西半坡村,C项错误。河姆渡人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D项错误。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1.D
【详解】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故选D。
12.B
【详解】
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根据“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信息可知,该地的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陶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今天的黄河流域,采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有特点的是彩陶,其中以人面鱼纹彩陶盆为典型。B正确;半地穴式房屋的出现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定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开始定居生活,AC错误;河姆渡居民由于生活在潮湿多雨的长江流域,所以多采用的是干栏式房屋,D错误。综上故选B。
13.C
【详解】
了解河姆渡人生活状况的最科学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考古实物是最客观的依据,C符合题意;神话传说、影视作品和学者推断都带有主观色彩,反映的情况不一定准确,不能算是科学依据,排除ABD。故选C。
14.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①③符合题意,D正确;④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不符合题意,B排除;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代表作品有鱼纹彩陶盆,②错误,AC排除;故选D。
15.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较早制作彩陶的远古居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较早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并使用陶器,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定居生活,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不会制造彩陶,AB排除;河姆渡居民会制造陶器,但不会制造彩陶,C排除。故此题选择D。
1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是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人类,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于半地穴式房屋,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半坡居民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居住着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的石器,木制的耒耜石刀,箭头,鱼钩,骨头制品,捕鱼工具生活,B项正确;北京人没有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A项;山顶洞人没有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排除C项;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8.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结合所学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ABD项都是属于半坡居民的代表,排除ABD项;故选C。
19.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河姆渡居民建设的干栏式房屋,说明他们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在此之前,远古居民居无定所,或是山林或是山洞,主要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而河姆渡居民学会制造房屋、还学会种植水稻。饲养家畜等等。这为他们提供定居生活了前提和保障。C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的农耕生活。
2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与黄帝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故B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著名战役。故C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朝灭亡的关键性战役,发生在秦军和项羽的军队之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C符合题意;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A
【详解】
根据“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可知华夏民族是不同民族交流融合而形成的,A项正确;华夏民族不是由一个民族演化而成的,排除B项;华夏民族是众多民族不断交流融合而形成的,不是部落间不断攻伐不断合并中形成的,排除C项;华夏民族是不同民族不断交融形成的,并不仅仅是部落与部落联合繁衍而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名叫“公孙轩辕”,姓公孙名轩辕,所以答案选择A。
24.A
【详解】
依据题干“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后又打败蚩尤部落,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Wie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称为“炎黄子孙”。A正确;BD排除;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国家的建立者,C排除;故选A。
2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炎黄部落在在涿鹿大败蚩尤部落,之后,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B符合题意;盘古、后羿、尧、舜、 禹、启未被称为人文始祖,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7.D
【详解】
据“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1958年,在距今4000多年的浙江吴山钱山漾遗址中发现了家蚕丝线、丝带和绢片。”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传说和神话传递了一定的历史信息。故选D;AB说法绝对化,排除;C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8.C
【详解】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反映的是尧舜禹时期实行的禅让制,故C项符合题意;夏桀时期、殷商时期、春秋时期都实行王位世袭制,排除ABD项。故选C项。
29.
(1)群居生活(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旧石器时代。
(2)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分析】
(1)
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会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
(2)
根据“发现有大量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学会用火,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