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九章第一节
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三、知识拓展——交通
一、世界屋脊
学习内容
一、世界屋脊
青藏地区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
思考:
一、世界屋脊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青藏地区处于27 N —40 N,73 E—104 E之间,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甘肃和新疆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青藏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在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活跃,容易将地层深部的热量传递至地表浅层,使地下水温升高,再通过裂隙涌出地面,使青藏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能。
青藏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在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条件下,它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呢?
以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为主,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
青藏地区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拉萨(日光城)
1.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空气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
3.纬度相对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青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三大牲畜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1、牦牛体形防寒保暖,体躯紧凑,颈短耳小,皮厚表面积小;汗腺机能极不发达,被毛长度、细度不等且随季节变化,体侧及下部裙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
2、牦牛胸廓大,心胸发达,气管粗短,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呼吸、脉搏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3、牦牛容易调教;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合群性强、食性广、耐饥渴、耐粗放。
4、牦牛具有耐苦、耐寒、耐饥、耐渴的本领,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很多野生有蹄类和家畜难以利用和到达的灌木林地、高山草场,它却能登临受用。
“高原之舟”——牦牛
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小麦。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思考:
为什么?
河谷地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 相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热量相对充足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靠近河流,水源较为充足
地势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青 藏 高 原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世界屋脊”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活动探究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条件。
雅鲁藏布江谷地
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在3 000 ~4 000 米,相对高差在1 500 ~2 000 米。这里河流流速缓慢,河谷宽阔,土地肥沃,集中了西藏80% 以上的人口。这里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甜菜比北方地区的甜菜平均单根重 20% ~30%。
1. 阅读课本图9.5,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发展农业所具备的热量条件。
在6、7月份最高气温接近20℃,适合农作物的成熟。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青稞酒。
青稞酒
糌粑
酥油茶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帐篷
平顶碉房
碉房
牛毛毡帐篷
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厚实。
抵御寒冷
避免烈日照射
适应游牧生活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由于高原上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20℃,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高原早晚很冷,藏民可以将双手藏在藏袍袖中,紧裹藏袍而御寒;而一到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或脱下两只袖子系在腰间。
藏 袍
三、知识拓展——交通
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
1.以拉萨为中心公路网: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喀什—日喀则)。
2.航空:地面交通建设难度大,航空可避开地表影响。
3.主要铁路:兰青线、青藏线。
4.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
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
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修建青藏铁路的难题:
高寒、冻土、缺氧、生态环境脆弱
课堂小结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世界屋脊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横断山以西,昆仑—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
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大江大河发源地;水能、地热能丰富
独特的高寒气候
太阳能丰富
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两大谷地;主要农作物
饮食;建筑形式;服饰
交通
以公路为主;青藏铁路
小试牛刀
1.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影响 B 季风影响 C 纬度影响 D 海洋影响
2.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B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C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D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A
C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与青藏高原“高”和“寒”特征无关的是( )
A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 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 地广人稀 D 地热资源丰富
4.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约两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条件
B 两地区均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地区
C 两地区的交通运输均以高速公路运输为主
D 两地区农作物单产较高的共同原因是海拔高,气温高
D
B
5.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 )
A.旱地麦浪大豆香 B.山清水秀稻花香
C.雪山青稞奶茶香 D.椰林婆娑菠萝香
C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