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03 23:4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果来一次穿越我国的春节之旅,你会发现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生活习惯等存在显著差异,为什么我国地理差异如此之大呢?
海南
上海
黑龙江
西藏
新疆
陕西
【导入新课】
1.阅读地图,感受并总结我国显著的自然地理差异。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地理实践力)
3.阅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区域认知)
【展示目标】
读图5.1,试从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描述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探究一: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新知探究】
一 地理差异显著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1.气温差异: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
黑龙江
影响 因素
纬度因素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2.降水差异: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沿

西北内陆
影响 因素
海陆因素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3.地势差异: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渐下降
西部


影响 因素
地势因素
项目 描述内容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地势分布
中国的自然环境差异:
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知识梳理】
探究二:人类活动差异
【思考交流】我国不同地方在人类活动、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也存在差异,结合八年级上册的学习,完成下表。
人文差异 表  现
农业生产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东密西疏
东部高,西部低
哈尔滨人
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
广州人
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8点以后,大街上就很少有行人了。
我们一般午后休息一会,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9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很晚才回家。
【拓展延伸】这种作息时间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是很有名的,糖是他们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人们饮食口味差异的形成,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频繁,带动了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交流和整合,作为辣味代表的川菜火爆全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
【迁移应用】
人文地理现象千姿百态
(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4)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大
【知识梳理】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1.读图:体会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不同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
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探究三: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农田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1.读图:体会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不同
耕地类型:南水北旱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交通运输:南船北马
饮食习俗:南甜北咸
工业结构:南轻北重
民居建筑:南尖北平、南敞北封
武术专长:南拳北腿
方言种类:南繁北简
2.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在生活和文化等方面还存在哪些差异?请举例说明!
【思考交流】
3.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高或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低于0℃
高于0℃
低于800mm
高于800mm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盆地、
高原、丘陵


旱地
水田
小麦、玉米
水稻
4. 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
5.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有什么不同?
北方:
南方: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共同的影响因素:
河流流量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方气温高于北方
北方:
南方:
流量小
流量大
南方降水比北方多
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因素
归纳
【疑难点拨】
秦岭淮河线
【知识梳理】
1.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1月份气温0℃等温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7.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
8.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我国西北
青藏高原上
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新知探究】
探究一:读图说出我国划分为哪四大地理区域?你能说一说每个区域的大体位置吗?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图5.5
图5.1
A
400mm
探究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点,读图5.1与5.5,探究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与考虑的主导因素。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思考交流】
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图5.5
2.观察图5.5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B
图5.1
800mm
0℃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思考交流】
(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气候

3.观察图5.5中的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
(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图5.5
图5.1
C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地势和地形
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
【思考交流】
中国的地理差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秦岭
淮河
南北生活景观差异
南北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分布
分界线
区域范围
【课堂小结】
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B.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D.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2.下列有关我国的地理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升高
B.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C.我国农业具有东牧西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D.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低,西部高
B
B
【训练·评价】
3.读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四大地理区域名城:
①是______地区、②是______地区、③是______地区、④是______地区;
(2)划分①、②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山脉和______河;
北方
南方
西北
青藏
秦岭 淮
(3)划分①、③区域的主导因素是______;
(4)“早穿皮袄午穿纱”是描述①②③④区域中的______地区;
(5)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
方式,反映的是①②③④区域中的______地区。
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