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质量守恒定律
一、选择题(共15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种类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⑤⑥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
2.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的种类 B.原子的个数 C.分子的种类 D.元素的种类
3.在一个密闭装置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B.乙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丁的质量之比为4:1 D.反应后丙的质量X为8g
4.“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为减轻污染,北京市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 )
A.CO2与N2 B.CO2和NO2 C.CO2和O2 D.CO2和NH3
5.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该反应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 : 3
6.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以下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鉴别: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氧气、二氢化碳和氮气三种气体
B.物质的制备:选择合适催化剂,将水变成油
C.物质的应用:镁燃烧产生耀眼白光,常用于制作照明弹
D.物质的分离: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6 5 4 7
反应后质量/g 10 5 8 待测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得反应后d的质量为9g B.b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a与生成d的质量比4:1
8.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碳酸生成
B.探究铁制品表面红棕色的物质可能只是四氧化三铁
C.探究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D.探究在吹灭蜡烛瞬间产生的白烟中含有石蜡蒸气
9.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是五种物质
B.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
C.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10.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新型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该技术的成功为新能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11.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的化学式是O2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C.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可用来减少甲醛的危害
12.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M
反应前质量/g 68 1 1 16
反应后质量/g 4 45 37 x
A.X为10
B.未知物质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C.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D.M的化学式为C2H6O
13.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发扬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能放出的能量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 = 2X↑ + 3 N2↑ + 4H2O↑,则X所表示的化学式是( )
A.CO B.CH2O C.NO D.CO2
1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
C.CO 和 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也一定是氧化物
15.某物质4.4 g完全燃烧后生成8.8 g CO2和3.6 g H2O,对该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该物质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二、综合题(共8题)
16.制笔行业中经常用到铂(Pt)、钌(Ru)等贵金属。现有5种含钌元素的物质:Ru、RuO2、Ru2O3、RuCl3、K2RuO4。
(1)RuCl3读作_________。
(2)计算K2RuO4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17.如图是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B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使之正确________;
(2)画出与A中一个分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3)此变化过程的微观实质是在1000℃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烷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碳原子,_________。
(4)A中分子和C中分子的相同点____________。
18.在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X为十6价,Y为十3价,Z为﹣2价,X、Z两种元素在化合物中组成的原子团为﹣2价,此原子团含有5个原子核.则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19.“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图1是某宝上出售的罐装呼伦贝尔空气 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转化关系图
(1)图1中“”表示1个_________分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图2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图2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填物质的名称)。
(3)往图3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0.用H、C、O、Cl、Ca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种单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 。
(2)某气体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与该气体组成元素相同,该气体是 ___________ 。
(3)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甲物质可发生分解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画出丙的微粒图示 _______________ 。
(4)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良好),将液体滴入瓶中,关闭活塞。请根据表中现象,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
现象 物质 气球变鼓,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 气球变鼓,一段时间后不恢复原状
固体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液体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1)“吸附池”中常用_____(填物质名称)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色素和异味。
(2)“消毒池”中可用高铁酸钠(Na2FeO4)作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高铁酸钠可用氢氧化铁和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反应得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X+5H2O,X的化学式为_____。
(3)下面是小明在实验室里进行水净化的部分操作:将浑浊的湖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然后进行如图2所示的操作。请写出如图2所示操作的错误之处:
①_____;②_____。
(4)如图3是阳离子交换柱软化硬水的原理(图中阴离子未画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①生活中可用_____(填物质名称)鉴别硬水和软水。
②2个Na+可以交换出水中_____个Ca2+。
(5)请设计实验检验电解水实验(如图4所示)中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22.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上述图片中,有__________种化合物分子
(2)在该反应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属于置换反应 B.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分子的个数没有改变 D.A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
(3)该微观示意图中,为了体现化学变化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反应后图片中补画____________个D分子
(4)①Fe;②③Fe2+;④Fe3+;⑤Fe3O4是常见的化学用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表示一个铁原子的是-①; B.表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的是—②;
C.表示铁离子的是—③; D.表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的是—⑤
23.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1)如图1。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 (说出一点即可);
(实验2)如图2、图3。
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铁丝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3)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
(4)由此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 ;
为了奖励同学们的积极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 并要求同学们解决两个问题:
(实验3)该实验原理的示意图及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5)白烟是指 _______ (填物质名称),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 ;
老师告诉同学们,若干年前,不法分子在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以提高奶粉中含氮量的造假事件在全国引起轰动,并指导他们为探究三聚氰胺的制取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询资料) 工业上用尿素[CO(NH2)2]为反应物,以氧化铝为催化剂,在380℃的温度下,分解生成三聚氰胺和另外两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其中一种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NH3不会与石灰水反应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上述混合气体的成份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 猜想A:CO2和NH3 猜想B:O2和NH3 猜想C:N2和SO2 ……
(6)同学们讨论认为可以排除猜想 _______ ,原因是 ____ ;
(实验4)
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图的装置来验证混合气体:(提示:酚酞溶液是酚酞固体溶解在酒精中配制而成,澄清石灰水是将氢氧化钙溶解在水中配制而成)
(实验现象)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酚酞溶液无变化;
乙:酚酞溶液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7)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定猜想 _____ 成立,甲、乙现象的对比还可证明NH3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 ;
(实验反思)(8)奶粉中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目前检测蛋白质的主要手段是检测牛奶中的含氮量。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从而造成蛋白质含量合格的假象。试计算: 合格牛奶的含氮量≥0.46%,向每桶重1000g含氮量为0. 36%的不合格牛奶中加入6.3g三聚氰胺(化学式为C3H6N6,相对分子质量为126),该牛奶 _______ (填“会”或“不会”)被检测为合格奶粉(保留简要的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1.D2.C3.C4.A5.D6.C7.A8.B9.D10.C11.C12.B13.D14.A15.A
16. 三氯化钌 39×2+101+16×4
17.(1)(2)
(3)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或构成或组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碳原子聚集成(单质)碳
(4)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
18.Y2(XZ4)3
19.氧/氧气/O2 O2 氧元素/氧/O 没有 碳/一氧化碳(答案合理即可) 放热
20.H2 (或C、O2、O3、Cl2、Ca等) CO CaO CaCO3 H2O HCl
21.(1)活性炭(2) +6 NaCl (3)未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管口未紧靠烧杯内壁 (4)肥皂水 1一
(5)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处,慢慢打开玻璃管活塞 放在b玻璃管尖嘴处的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b玻璃管中的气体为氧气
22.3 BD 2 C
23.酚酞溶液变红 没有设计对比实验 图2、图3中纸花由下而上变红,且图3中速率更快 能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氯化铵 NH3+HClNH4Cl C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A NH3易溶于水 合格,100%=100%≈0.7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