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溶液的浓度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3 溶液的浓度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3 15:1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溶液的浓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乙>丙>甲
D.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
2.根据溶解度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时将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关系是C>B>A
C.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20℃时100g饱和溶液A恒温蒸发掉9.9g水,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3.某实验小组进行物质溶解实验,20℃时,称取2.5g、5. 0g、7.5g NaOH固体,分别加入3个小烧杯中(均已盛装50mL水),均完全溶解。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
B.三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都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D.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4.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便利。关于如图的溶解度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的质量不变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
D.6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溶解度均为20g
B.加水或降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30℃时a的饱和溶液(溶液底部无晶体)降温至15℃,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向100g水中加入20g a和b,升温至30℃,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6.如图是M和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在50℃时,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50g的M
D.在20℃时,M和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7.下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C.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30
B.a2℃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C.在0℃~a1℃之间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D.a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可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将20g氯化钠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8.6% B.25.7% C.26.5% D.29.4%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t2℃时,将50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C.t1℃时,a 的饱和溶液溶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
D.将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
11.右图为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30℃时,氯化铵、硫酸钠的溶解度相同
B.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6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始终有晶体析出
12.读图识图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A是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B.图B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图C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溶液
D.图D是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
13.10℃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两者的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其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b
B.0℃时,甲、乙的两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0℃时,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3:10
D.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14.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15.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B.向装有锌粒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锌粒
D.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16.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
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
非选择题(共8题)
17.如图为KNO3、NaNO2(亚硝酸钠)、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NO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NaNO2因外观与NaCl相似,经常会出现误食中毒的事件。20℃时,取这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没有溶解完的固体是____________,固体完全溶解的溶液属于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8.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医用外科口罩能防控病毒,说明被污染的空气是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写出粒子的符号)构成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浓度会_____(填“改变”或“不变”)。
(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 NaClO),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4)乙醇消毒液中,75%是指乙醇占_____比(填“质量”或“体积”),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有_____、_____。(写化学式)
19.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及相关知识,请回答:
(1)A实验中,两种物质反应后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原因是___。
(2)配制一瓶B图溶液需氯化钠____g。
(3)C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4)D是氢气燃烧实验,点燃前必须_____。
2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乙(填“>”、“=”或“<”).
(2)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甲___乙(填“>”、“=”或“<”).
(3)40℃时,将16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是___.
2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管中盛有10g的稀盐酸,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锌粒.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反应前装置总质量为252.50g,将试管中的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底部仍有剩余固体,称量装置总质量为252.48g,发现质量减轻了.
(1)反思实验结论,由此可知,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必须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
(2)请根据题中信息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
22.小可同学在学习了近一年的化学后,总结了一些说法,判断这些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在旁边的空白栏打“√”,若错误,用溶质的化学式或者化学反应方程式证明。
说法 溶质的化学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不是所有的溶液都是无色的 _________________
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2并进行相关的系列实验。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
(1)如果让装置A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指出装置A需要怎样调整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装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尾气CO可用装置G收集,利用了CO的性质有______。
(6)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7)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大理石加入2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结束后得知混合物质量减轻22g(不考虑氯化氢和水蒸气的挥发),求该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
24.在实验室加热3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分别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因为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因此乙的质量分数大于甲,因为丙在t2℃的溶解度小于甲在t1℃的溶解度,因此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乙>甲>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1℃时,丙的溶解度是40g,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D
【详解】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C物质额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故A错误;
B.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A=C>B,升温到t2℃时,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关系是A=C>B,故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错误;
D.20℃时100g饱和溶液A恒温蒸发掉9.9g水,剩下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三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均完全溶解,说明氢氧化钠20℃时的溶解度大于10g,易溶于水,选项A正确;
B、三个烧杯中的氢氧化钠均完全溶解,溶解2.5g、5. 0g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溶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但溶解7.5g氢氧化钠的烧杯中溶液不能确定是不饱和溶液,因为题中没有说明此时溶液能否再溶解氢氧化钠,选项B错误;
C、根据图像分析可知,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选项C正确;
D、相同条件下,溶解的NaOH越多,溶液中溶质质量越大,溶质质量分数也越大,选项D正确。故选B。
4.D
【详解】
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A正确;
B、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升温时甲的饱和溶液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故C正确;
D、由于在6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因此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D错误。
故选D。
5.C
【详解】
A、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在15℃时都是20g,其它温度时都不是20g,不符合题意;
B、加水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由于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b的饱和溶液降温时还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时,将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a的溶解度增大,没有析出晶体,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D、分别向100g水中加入20g a和b,升温至30℃,由图可知,30℃时,a的溶解度小于20g,故a溶液为饱和溶液,30℃时,b的溶解度大于20g,故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
试题分析:A、要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错误,B、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N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在50℃时,M的溶解度为50g,表示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50g的M,正确,D、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在20℃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故M和N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正确,故选A
7.B
【详解】
试题分析:A、要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t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将t1℃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它们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正确,C、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等质量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而没有指明是等质量,故无法比较,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更大,故当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错误,故选B
8.D
【详解】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等于30g,A错误;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B错误;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0℃~a1℃之间时,乙的溶解度比甲大,C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得到甲的饱和溶液方法有:甲溶质甲,蒸发溶剂和降温,D正确。故选D。
9.C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详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也就是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50g水中最多溶解18g氯化钠,将20g氯化钠投入50g水中,有2g没有溶解,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C。
10.D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选项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a,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选项正确;
C、t1℃时,a的饱和溶液溶若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浓度不变,选项正确;
D、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a>b>c,t1℃时,溶解度关系为b>c=a,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选项错误。
故选D。
11.D
【详解】
试题分析:ABC说法正确;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将50℃时硫酸钠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不会有晶体析出。选D。
12.C
【详解】
A.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少量生石灰会与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原饱和溶液由于溶剂减少而导致溶质析出质量减少,A图像可以反应该过程溶质质量的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会分解,所以开始阶段混合物中氧元素变化不明显,开始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元素会以氧气形式跑走,氧元素质量很快减小,但是二氧化锰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元素,所以氧元素质量不会减少到0,B图氧元素质量符合变化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Ba(OH)2 溶液,一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中的硫酸根离子就会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图像应该从原点开始上升。故C符合题意;
D. 将形状相同质量相等的铁和锌分别加入到足量的质量和浓度都相等的稀硫酸中,,,铁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56和65,氢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对溶液体系质量进行分析,每56份质量的铁进入到溶液中,同时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跑出去,所以溶液质量相当于增加54份质量。每65份质量的锌与稀硫酸反应进入溶液中,同时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跑出去,所以溶液质量增加63份质量,所以最后锌完全反应后溶液增加的质量比铁大,且图像上拐点是反应结束点,从时间上看,锌比铁先反应完,因为锌的活动性比铁活泼,D图符合对应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
A、10℃时,将甲、乙两种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物质有剩余,故可知甲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小于30g,故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应该是a,此选项不正确;
B、根据A中的分析可知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a,则乙物质对应的是b,分析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b的溶解度大于30g,a的溶解度小于20g,故该温度下乙为不饱和溶液,甲为饱和溶液,此选项不正确;
C、根据B中的分析可知0℃时,乙为不饱和溶液,故此时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10,此选项正确;
D、当温度升高至25℃时,甲的溶解度升高,剩余固体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4.C
【详解】
A、因为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影响因素是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因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故B错误;
C、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C正确;
D、固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是温度,由于最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所以最后的溶解度与开始时相等,但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故选C。
15.C
【详解】
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装有锌粒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刚开始溶液质量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锌粒,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质量增加,当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不再增加,故正确;
D、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分数会减小,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C。
16.D
【解析】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错误;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g,错误;C、升温可以是甲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乙升温还是饱和溶液,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错误;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在t3℃时,是80g,在t2℃时是40g,正确。故选D。
17.等于 氯化钠 不饱和
【详解】
(1)60℃时,硝酸钾与亚硝酸钠的溶解度相等,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NaNO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NaNO2因外观与NaCl相似,经常会出现误食中毒的事件。20℃时,亚硝酸钠的溶解度大于50g,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50g,取这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没有溶解完的固体是氯化钠,亚硝酸钠固体完全溶解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18.混合物 Na+ Cl- 不变 +1 体积 H2O CO2
【详解】
(1)被污染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污染物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2)氯化钠是由Na+、Cl-构成的,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浓度不变。
(3)次氯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1)+x+(-2)=0,x=+1,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4)乙醇消毒液中,75%是体积分数,是指乙醇所占的体积比,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的产物有H2O、CO2。
19.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4.5 搅拌,加速蔗糖溶解 验纯
【详解】
(1)A实验中,两种物质反应后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原因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2)配制一瓶B图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0mL×1.0g/L×0.9%=4.5g。
(3)C实验是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蔗糖溶解。
(4)D是氢气燃烧实验,点燃前必须验纯,如果点燃的是不纯净的氢气,可能会发生爆炸。
20.> = 6g
【分析】
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详解】
(1)0℃时,甲的图像在乙的上面,故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2)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甲=乙。
(3)40℃时,将16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是
21.(1)密闭(2)7.3%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氢气,所以可以求算氢气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
【详解】
(1)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实验必须在 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52.50g-252.48g=0.02g
设所消耗的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7.3%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22.√ 合理方程式即可 Ca(OH)2 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溶液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溶液并不都是无色的,例如CuSO4溶液是蓝色的,正确;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的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
不是所有的溶液都是无色的 √
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错误,如:CO2+2NaOH═Na2CO3+H2O
饱和溶液降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错误,如:Ca(OH)2
23.将长颈漏斗深入试管底部 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红棕色的粉末变成黑色
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等 Ca(OH)2+CO2=CaCO3↓+H2O 混合物质量减轻的质量俄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解得x=18.25%
【详解】
(1)如果让装置A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将将长颈漏斗深入试管底部,故填:将长颈漏斗深入试管底部;
(2)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故填: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装置D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4)装置E中二氧化三铁在一氧化碳的作用下还原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的粉末变成黑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红棕色的粉末变成黑色, ;
(5)尾气CO可用装置G收集,利用了CO的性质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等,故填: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等;
(6)F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Ca(OH)2+CO2=CaCO3↓+H2O;
(7)见答案。    
24.(1)9.6g (2)KCl和MnO2(3)13.0%
【详解】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KCl和MnO2;
设:生成9.6g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149 96
x 9.6g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