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2.1 地形和地势(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04 08:3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2.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
3.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一些国家的地理,让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
(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从而引出要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也需要从上述内容去总结,而本节课首先从“地形”方面去学习、去体会。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去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第一步,分组讨论:
根据“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中国地势剖面图”,得出我国哪边高,哪边低,即地势如何?根据平均海拔高度,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主要地形类型。
自由发言:分析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或地势剖面图。
总结得出:地势西高东低。
通过,先小组分享,然后派代表进行集体分享。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让学生把握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一知识点,并让学生将问题和知识点在地图上发现,又落实到地图上,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教师叙述引导:分层设色图是一种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的地图,要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势剖面图。
举例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假设:在讲台上有一个馒头,竖着,沿馒头中部切开,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一个馒头的剖面图。地势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
第二步,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3)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阶梯的交界地带,如葛洲坝水电站和正在兴建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
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二、山脉“走向”的判断
教师引导: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山峰、山脉的最大区别,问如何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
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回答。
教师概括:用图例说明山峰与山脉的区别,并讲述山脉是有一定延伸方向的,其延伸方向即走向,表述时是将延伸的两端方向相加。教师板书几组不同类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其延伸方向。
1.东西走向。
2.南北走向。
3.东北—西南走向。
4.东西走向。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