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上册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3 09:5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化学让世界更美好
一、选择题(共16题)
1.以下关于金属的一些变化,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燃烧 B.铜丝导电 C.保险丝熔断 D.铁棒磨成针
2.下列历史典故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 B.武老太铁杵磨针 C.燧人氏钻木取火 D.楚人刻舟求剑
3.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氢气燃烧、水汽化 B.植物光合作用、水果腐烂
C.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D.灯泡发光、铁棒磨针
4.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铁铸成锅 B.干冰制冷 C.盐酸除锈 D.海水晒盐
5.下列实验现象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变短
B.发出黄色火焰
C.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放出热量
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冰雪融化 C.铁器生锈 D.纸张燃烧
7.康康同学爱做家务劳动,他所做的家务劳动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汽油擦沾在衣服上的油漆 B.用活性炭为冰箱除异味
C.用小苏打蒸馒头 D.把洗干净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8.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 C.西瓜榨成西瓜汁 D.檀树皮制成宣
9.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镁条燃烧 B.切割玻璃 C.衣服晒干 D.酒精挥发
10.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嫦娥四号卫星,已于2019年1月3号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下列发射步骤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加注燃料 B.火箭点火起飞
C.卫星与火箭分离 D.进入预定轨道
1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丝线织锦
B.瓷盘破碎
C.胆矾研碎
D.水煤气燃烧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的是
A.炸药定向爆破撤除楼房 B.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
C.氧气用于金属切割 D.不锈钢做锅
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汽油与酒精混合
C.食盐水结晶
D.氢气球遇火爆炸
1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①氢气用作燃料 ②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③干冰用作制冷剂 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 ⑤氦气用作保护气 ⑥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或异味
A.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 C.②③⑥ D.③⑥
15.下列诗句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母子火焰”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B.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气
C.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的石蜡沸点较低,受热易成气态
D.导管的一端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很充足
二、非选择题(共6题)
17.________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家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发现了很多规律.
18.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发光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器上出现铜绿⑦镁能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9.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大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①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0℃的水变成冰
③铁矿石炼成铁
④煤炭可用于取暖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
20.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常表现为发光、_____、_____等。
21.碳铵哪儿去了?
[资料信息]
A.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常用于检验氨气。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碳铵加热会消失,此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作出假设:
(1)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气,发生了___________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___________变化。
收集证据:
(2)完成表格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 ①有________生成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酚酞试纸变红 ②有________生成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获得结论:
(3)___________
交流评价:
(4)①仅仅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是否严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②能不能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
③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确实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碳铵加热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④碳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根据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在使用和储存碳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22.氦气(He)在空气中含量甚微。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0.1785g/L,大约是氢气的2倍,空气的七分之一。氦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不易爆,使用十分安全。近年来,在塑料及合成纤维工业中,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生产工艺:将氦气的微泡入塑料或合成纤维,制成特别轻盈的泡沫塑料或纤维。例如风靡一时的“太空服”,轻巧、保暖性好,就是因为它的纤维中含有氦气微泡。氦气也可作为焊接金属和治炼金属时的保护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氦的沸点是-268.9℃,固态氦的熔点为-272.3℃,它与“绝对零度”(-273.15℃)仅一步之遥,因此,液氦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冷的液体”了。液氦的这种超低温特性,在生产与科学研究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依据短文回答问题:
(1)氦气代替氢气灌充飞艇,利用氦气的物理性质是___,化学性质____。
(2)通过阅读你已了解氦气的一些用途,除此之外,请再举一例氦气可能的用途:____。
参考答案
1.
【详解】

2.C
【详解】
A、司马光砸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武老太铁杵磨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燧人氏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楚人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氢气燃烧有新物质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汽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植物光合作用有有机物、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瓷碗破碎,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剩饭变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灯泡发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棒磨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A.铁铸成锅是铁单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干冰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盐酸除锈是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是蒸发水分析出食盐晶体,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故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说明蜡烛燃烧属化学变化。故选C。
6.B
【详解】
大米酿酒生成酒精,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铁器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
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故选B。
7.C
【解析】
A、汽油能溶解油漆,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活性炭吸附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用小苏打蒸馒头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
8.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节日燃放焰火,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B. 木炭烤熟食物,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西瓜榨成西瓜汁,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 檀树皮制成宣,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C。
9.A
【详解】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切割玻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衣服晒干是水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详解】
A、加注燃料,没有点燃,不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火箭点火起飞,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卫星与火箭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进入预定轨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丝线织锦、瓷盘破碎、胆矾研碎,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水煤气燃烧,有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2.D
【详解】
A、炸药爆炸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光合作用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B错误;
C、氧气切割金属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即氧气的氧化性,故C错误;
D、不锈钢做锅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即不锈钢熔点高、易导热、具有延展性,故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A、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汽油与酒精混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食盐水结晶只是食盐从水中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氢气球遇火爆炸是氢气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在有限空间急速膨胀导致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①氢气用作燃料,体现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②氧气用于医疗急救,要氧气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
③干冰用作制冷剂,利用其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
④一氧化碳用于炼铁工业,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⑤氦气用作保护气是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利用化学性质;
⑥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异味物质,是利用物理性质;
故选:D。
15.B
【详解】
A、野火烧不尽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爆竹声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6.D
【详解】
A、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导气管不能太长,如果导气管太长,由于温度的降低,石蜡蒸汽会在导管中冷凝,不能从导气管的末端导出,使实验不成功,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白烟,是石蜡蒸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蜡烛中主要物质在温度不高的条件下能变为石蜡蒸气,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低,受热易成气态,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充分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气,而不是该处氧气充足,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7.实验
【详解】
根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18.③④; ②⑤⑥; ⑧; ①⑦.
【分析】
物理变化,变化前后物质不变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物质形状、状态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对比变化前后的物质,判断是否有不同于反应物的新物质出现,对变化进行分类;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等等。区分依据:通过观察或测量就可得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而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
【详解】
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②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电灯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⑤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⑥铜器上出现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碱式碳酸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镁与空气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⑤⑥,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⑧;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⑦。
19.① ④ ② ③
【详解】
①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颜色、气味等是可以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②0℃的水变成冰,指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③铁矿石炼成铁,铁矿石炼成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单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④煤炭可用于取暖,是利用煤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故(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①,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④,(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
20.有无新物质产生 吸热 放热
【详解】
物理变化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 发光等。
21.
(1) 物理 化学
(2) 水 氨气 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 不严密 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不能 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答一条即可)
【分析】
(1)
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汽,发生了物理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2)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管口有水珠,说明生成了水;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酚酞试纸变红,说明生成氨气;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观察到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说明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
因为有水、氨气生成,所以可以得出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
①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所以不严密,是因为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②因为碳铵蒸汽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说明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③碳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④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容易消失,因此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
22.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可做霓虹灯
【详解】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氦气的性质和生活经验可以知道灌装飞艇需要密度小的空气。
(1)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2)考虑到飞艇的安全性则利用到氦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不易爆;
(3)由于稀有气体在电离时会发出彩色的光则可以用作填充霓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