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气温的变化》精品教学示范课(实录+课件+教案+练习+阶段性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气温和气温的变化》精品教学示范课(实录+课件+教案+练习+阶段性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1-04 13:36:2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反思
东升旭日中学地理科组 刘加彬
课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我认为:
一、小组竞赛、讨论是一个较好的交流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可在进行适当的引导、提示,然后学生绘图。最后,各小组挑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投影到屏幕上,让大家进行点评,指出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二、“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得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对各种气候特征的理解和分析。学生的错题和错误的经验是比较重要的。 画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1、 把握图幅的大小。
2、 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
3、 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处标上点。
4、 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三、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为了使纷乱的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 的读图方法。同时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可以设计相关的反馈题。
四、让学生自已动手,能力提高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课堂练习(12)
姓名 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1、中山最高峰五桂山(海拔531米)某天测得山上的气温是15° C,此时山下某地(海拔约30米)的气温大约是 ( )
A、21°C B、9°C C、18°C D、12°C
2、一般来说,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左右
C、午后2时左右 D、傍晚
3、北半球海洋上,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4、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远离海洋 B、纬度高
C、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D、海拔高
5、从全世界范围看,气温分布( )
A、从高纬向低纬递增 B、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C、从沿海向内陆递增 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6、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
(1)该地月最高气温约是 ℃,气温年较差
是 ℃, 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2)该地 月降水量最多,降水量为 。
(4)(3)该地夏季降水 ,冬季降水 (填多或少)。
(5)从南北半球来看,该地位于 半球,判断依
据是 。
答案:1D,2C,3C,4D,5A,6(1)24,14,7,(2)6,400,(3)多,少,(4)南,其当年最高气温是在1月
降水量/mm
200
400
500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100
3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2张PPT)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霜冻
雷阵雨
沙尘暴

台风
多云
练 一 练
看看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
昆明四季如春
明天大风降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东边日出西边雨
想一想
气候
人们为什么那么关心气温?
答:气温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
气温与生活
海滩:炎热夏季的好去所
沙漠中的房屋
冬季流行的饮食:火锅
闽北受冻害的蕃木瓜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气温的单位是?
怎样观测气温?
温度计
30°C (摄氏度)
百叶箱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
气象台站 ------- 百叶箱
8时 14时 20时 2时
月平均气温、年平
均气温又是怎样计算的?
15℃
7℃
4℃
(7+15+12+4)/4=9.5
12℃
8时
14时
20时
2时
30
20
10
0

日平均气温
0
10
20
30

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
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1、气温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二、气温的变化
23
25

31
33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1
27
29
气温℃
24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14时左右
曰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 30 ℃ - 24 ℃
= 6 ℃
  根椐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当中最高
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月份?
2、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某陆地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月份

北半球某海洋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____。
气温最低月份:___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____。
气温最低月份:_____。
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____。
气温最低月份:_____。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_____。
气温最低月份:_____。
7月
1月
8月
2月
1月
7月
2月
8月
 1、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为    、出现在 ___ 月。
 2、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为    、出现在 ___月。
 3、该地气温年较差为     。
  
28.8℃
7
1
28.8-10.2=
18.6℃
18.6℃
10.2℃
10
20
月份
1
7
4
10
某地气温年变化图 
气温/℃
30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1、甲地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
2、乙地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
3、甲、乙两地, 地是在北半球; 地是在南半球。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7
1
7
1


乙地
甲地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波谷)南半球
(波峰)北半球
一、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温的描述常用到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等词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2.按下图数据,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
-15.8
-0.6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1
7
4
10
月份
气温/℃
30
10
-10
-30
20
0
-20
气温的年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日(年)较差
气温日变化




化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南半球大陆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日出前后
14时左右
1月
7月
8月
2月
1月
7月
3.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
定义:
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思考
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
如何定义等温线?
等温线的绘制.
等温线的绘制
判读等温线图@
判读等温线图
E
A
C
B
D
高温中心
低温中心
温差大
温差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
从两极到赤道,气温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观察
气温从赤道往两极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是不同的;在赤道地区获得的多,而两极地区获得的少
地形
在山地地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而北半球比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100米
山脚26.6oC
山顶 ?
2000米
山脚
26.6oC
山顶?2011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初一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地球演变过程中海陆的分布情况,根据大陆漂移的假说,由早到晚
排列顺序是 (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2.下列理论中,可以解释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这一现象的是 ( )
A、地质力学 B、板块构造说 C、大陆漂移说 D、海底扩张说
3.亚欧板块与 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 )
A 美洲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非洲板块
甲 乙 丙 丁
4.甲乙丙丁四图的名称依次是 ( )
A、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B、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
C、西半球、东半球、北半球、南半球 D、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南半球
5.处于印度洋南面的大洲是 ( )
A、南极洲 B、欧洲 C南美洲 D、亚洲
6.下列大洲中,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包围的是 ( )
A.非洲 B.大洋洲 C.亚洲 D.北美洲
7.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下列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 ( )
A、北美洲 B、欧洲 C、大洋洲 D、非洲
9.下列海峡中,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 )
A、马六甲海峡 B、白令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英吉利海峡
10.纬度最高,并且又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 )
A、亚洲和印度洋 B、南极洲和北冰洋 C、大洋洲和太平洋 D、南极洲和大西洋
11.天气预报图上的 表示的是 ( )
A.多云转睛 B.多云转阴
C.阴转多云 D.小雨转多云
1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地区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 )
A.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13.江西省的庐山成为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高,气温低 B.近海,气温低 C.地形因素,地势高 D.山上云雾多
14.从日本东京,到中国北京,再到乌鲁木齐,气候越来越干燥。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洋流 D.地形
15.从全世界范围看,气温分布 ( )
A.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B.从高纬向低纬递增
C.从沿海向内陆递增 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16. 表示 ( )
A.东风6级 B.北风6级 C.南风3级 D.西风6级
17.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它的首都堪培拉的学校放寒假时间一般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8.元旦期间,海南省鲜花盛开,哈尔滨冰天雪地,造成两地景观不同的原因是 ( )
A.风俗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纬度不同,海南纬度低,气温高 D.海陆位置
19.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为2158米,当山麓地带海拔为358米的某地温度为10℃时,黄岗
山顶的温度为 ( )
A.10℃ B.-0.8℃ C、10.8℃ D、20.8℃
20.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
A. 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C.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二.填空题(共40分)
21.读亚洲开发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完成题目。(10分)
(1)填写船只从黑海到新加坡航线的路经过的水域:黑海→ 海峡→地中海→ 运河→ 海→印度洋→新加坡。
(2)图中A为 山脉,B为 河。
22.依据我国科学考察船“大洋1号”首次进行横跨三大洋的考察环形线路(航行线路如图所示),完成题目。(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G. ;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是
① ;四大洋中,考察船没有穿过
洋。
(2)考察船穿过的大洲分界线是( )
A. 土耳其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 .乌拉尔河 D.巴拿马运河
(3)赤道穿过的三个大洲有
亚洲、 和 。
23.读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问题。(18分)
(1)该地月最高气温约是 ℃,气温年较差
是 ℃, 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2)该地 月降水量最多,降水量为 。
(3)该地夏季降水 ,冬季降水 (填多或少)。
(4)从南北半球来看,该地位于 半球,判断依
据是 。
初一级地理段考 答题卡 成绩
1、 选择题(每空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非选择题(每空2分)
21.(1) 、 、
(2) 、
22.(1)G ① 洋
(2) ( )
(3) 、
23.(1) 、 、
(2) 、
(3) 、
(4) 、
初一级地理段考 答题卡 成绩
2、 选择题(每空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A D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B D C C D D
3、非选择题(每空2分)
21.(1) 土耳其 、 苏伊士 、 红
(2) 乌拉尔 、 乌拉尔
22.(1)G 欧洲 ① 太平洋 北冰 洋
(2) ( D )
(3) 非洲 、 南美洲
24.(1) 24 、 14 、 7
(2) 6 、 400毫米(或400mm)(没写单位不给分)
(3) 少 、 多
(4) 南 、 7月份气温最低,1月份气温最高。(或最高
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


线





班别
姓名
座号



南极
北极
欧 洲
亚 洲
地中海
非 洲
B
A
里海
黑海
红海
G
降水量/mm
200
400
500
气温/℃
月份
1
7
4
10
10
20
30
100
300


线





学校 姓名 班别 座号 成绩
学校 姓名 班别 座号 成绩
- 1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上一节刚学过的天气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变化知识的基础,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逐步深入学习气温的知识。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方面。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教材讲述气温,内容上更多是指向气候而非天气。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树立人文地理观。
二、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概念。
3.能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初步判断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4.初步学会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
难点:等温线图的特点。
四、教具准备:投影幻灯片、气温计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旧课】 关于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提问:请一位学生表述对气温的理解,再请其他学生评论、补充。然后一起学习气温的概念。
【板书】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一、 气温与生活(10分钟)
【出示气温计】简单介绍百叶箱、气温单位、气象站等基础知识。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教室内的气温。
【读图】让学生读图3.10,读出各时刻的气温。
【提问】如何描述当地的气温?
请一两位同学尝试描述当地的气温,由同学们在描述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
【计算练习】
让学生计算图3.10的日平均气温,理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根据P51活动第2题的某地月平均气温,计算出年平均气温。
【屏幕显示】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阅读】让学生阅读P50阅读材料,了解气温的观测。
【板书】 2.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5分钟)
【活动】 看P50的活动题,思考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加深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
1、总结资料中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和生活的哪一方面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分别就每一方面再补充一例。
3、在教材给出的几方面外,再思考并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活动其他方面的关系。
【承转】气温是否固定不变的呢?
二、气温的变化
1. 气温日(年)变化: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15分钟)
【转折】我们通常是通过气温变化曲线图来了解气温变化的。
【读图】引导学生阅读图3.12和图3.13,指导学生读图:气温变化曲线的变化规律、最高值及其出现的时间、最低值及其出现的时间和日(年)较差。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图中反映气温的日变化和气温的年变化等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进一步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活动】让学生阅读P51内容认识结论。并且学生完成P51“活动”内容。(10分钟)
1、按教材要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阅读图3.14。
【提问】这一幅图展示的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提示学生回答,进而说明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2、根据表3.1画出气温曲线图。(按教材中的要求和步骤)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中山与北京的气温曲线图投影到大屏幕上面)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
【过渡】 不同地方,气温变化是有差别的。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授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引导】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0分钟)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读图】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然后对应读图3.15,教师板图,引导学生认识下列知识点。(10分钟)
1、 等温线是闭合的,要么是高温中心,要么是低温中心,具体由闭合中心气温高低决定。
2、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3、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
4、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活动】引导学生读P53图3.17,完成活动1的问题,将刚学过的读图要领运用于实际等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
【设问】图上红色代表什么?
【活动】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赤道,看看赤道穿过的地方是什么颜色,气温怎样?找出北极和南极,看看气温又怎样。
【设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怎样变化?为什么?
【归纳板书】1.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5分钟)
【提问】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让学生掌握:通过等温线的分布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
【板书】2.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逐渐减少。(5分钟)
【活动】(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广州和北回归线,说出北回归线的纬度。
(2)指出20℃以上地区和低于-10℃地区的分布范围。
思考:为什么每年秋天都能看到“雁南飞”?
活动:再一次沿赤道找,是不是赤道所经之处全都是红色20℃以上区域?
设问:为什么有的地方气温低了,而且还有积雪?
【归纳板书】3.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5分钟)
【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53活动2,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对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记忆。(5分钟)
【全课总结】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
七、教学反思
1、小组竞赛、讨论是一个较好的交流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可在进行适当的引导、提示,然后学生绘图。最后,各小组挑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投影到屏幕上,让大家进行点评,指出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掌握得的情况直接影响学生对各种气候特征的理解和分析。学生的错题和错误的经验是比较重要的。 画图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几点:
① 把握图幅的大小。
② 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
③ 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处标上点。
④ 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3、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为了使纷乱的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 的读图方法。同时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可以设计相关的反馈题。
4、让学生自已动手,能力提高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