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专练08 《傅雷家书》
【易失分点解读】
一、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二、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三、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易失分点“避雷”】
【注意事项】
主题思想
用现身说法,教儿女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人物形象
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热爱音乐、执着追求理想,热爱祖国,不断努力奋斗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艺术特色
家书中涉及的艺术领域相当广泛,谈到了美术、音乐作品,及谈到一些表现技巧,艺术修养,整个的家书真情流露,表现了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文字生动优美、感人至深。
【对点过关训练】
一、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父亲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集,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说说《傅雷家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给你的启发?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傅雷家书》饱含着他对儿子的拳拳父爱,同时也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B.《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C.在《傅雷家书》中,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书信中还多处表达对傅敏妻儿的关心。
D.《傅雷家书》是傅雷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3.名著阅读
(1)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人名)的,在这封信中,傅雷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
A.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B.《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问题。
D.《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E.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4.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_________的,傅雷主张教育的原则是_________。
(2)傅雷说,人生本是_________。年轻人往往_________自己。
5.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孩子,特别是儿子 (姓名)的,其中“书”就是 的意思。傅雷对如何教育儿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是第一位的。
(2)一部《傅雷家书》,有人读出了“拳拳父爱”,有人读出了“修身励志”,请你结合书中具体事件简单谈谈你的一点感受。
6.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 的,“书”指的是 。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
(3)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C.傅雷、傅聪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艺术上的知音。
D.傅聪去英国留学期间,傅雷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指导。
(2)读过《傅雷家书》后,你觉得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后面小题
8.《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成长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
9.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认为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9.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哩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可知,青年人要理解长辈的情感;从“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可知,青年人要尊重老人的意见。
《傅雷家书》阅读
10.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傅雷家书》,你会觉得傅雷既是儿子生活上的守护者、人格上的引路人,更是儿子精神上的导师。
B.傅雷在家信中说:“对你,第一要紧是安排时间,多多腾出无谓的‘浪费时间’…… ”他叮嘱傅聪要尽量少应酬聚会、少与自然接触,要拿出足够的时间用于独处和训练,以寻找外界环境和内心世界的静谧与安逸。
C.傅雷把儿子当成朋友,经常在书信中谈自己的工作,谈自己对绘画、音乐、翻译的见解和心得。
D.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傅雷家书》中闪光的内容。信中既有生活中最细微处的指导,更强调将自我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醒傅聪只有建塑“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才有吸取、消化外来文化的底气。
11.阅读《傅雷家书》节选,回答问题。
一月三十日晚
……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
……
从这封家书的语言风格考虑,下面哪一句更适合填入横线?请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12.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对居住海外的长子_______(填名字),只能通过_______(填方式)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
(2)选出对名著《傅雷家书》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______)
A.傅雷对儿子的指导,就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B.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C.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13.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2)下列关于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B.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常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C.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表明了自己的生活准则,即学问第一,真理第一,艺术第一,爱情第二。
D.《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名著阅读
14.《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_______(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5.傅雷写第一封家书的主要目的是( )
A.告之家里近期生活工作情况 B.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
C.提醒儿子加强音乐方面学习 D.表达对儿子严厉管教的歉意
16.名著阅读。
(1)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张鸣同学。(80字以内)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 )
A.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B.《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对傅聪谈论音乐、美术、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显示出其知识渊博、见解精深。
C.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仅仅是指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
D.开头称呼“聪,亲爱的孩子”是因为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和开导,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E.作者特地举克利斯多夫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17.阅读名著《傅雷家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自己的夸耀。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操。
C.《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体现了他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1955年1月26日)
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赤壁的夜景,历历在目,而且也写尽了一切兼有幽远、崇高与寒意的夜景:同时两句话说得多么平易,真叫“天籁”!(1961年5月1日)
有人说,《傅雷家书》是艺术学徒的入门读物,阅读上面两段选文,概括傅雷关于艺术创作的观点。
18.(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的教育观念。
B.《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篇篇家书都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傅雷教育傅聪的人生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家书》中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
(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对你的欣赏,妈妈一边念信一边直淌眼泪。你瞧,孩子,你的成功给我们多大的欢乐!而你的自我批评更使我们喜悦得无可形容。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从选段中你看到家长傅雷对儿子的最大期望是什么?真切的劝告是什么?
19.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20.《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 (人名)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
2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22.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 ________ (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吗?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_______(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_)
A、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B、随遇而安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24.填空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________、________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______到______年六月。
(2)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3)这是一部充满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25.以下是某班的《傅雷家书》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与理解
选择性阅读 (1)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节选自1954年8月16日晚书信) (2)惟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1955年3月20日书信) (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节选自1955年3月27日书信) 结合这三则材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答:(1)___
评价性阅读 傅雷好友楼适夷有一次带了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傅雷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的好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楼适夷对此事如此评价:“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答:(2)___
26.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阅读上面语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家书》这本______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儿子________(填人名)、傅敏等人深厚的爱。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什么?
③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将《傅雷家书》推荐为全民共读书目,请你结合上文及原著内容,写一段简明的推荐语。
(2)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还好她的头发天生微卷,不需要像她那些朋友一般费尽心思,只为了让头发卷起一点点。她的另一个优点是一双深绿色的眼睛。
句中的“她”是________(人名)。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具有_____的性格特征。
(3)《__________》是朱光潜先生在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次一个话题教会中学生学会生活。我们可以运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的_______方法进行阅读,其中《谈读书》篇提醒我们:能否在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__________。
(4)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可以加深对“_________”内涵的理解.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27.以上选段出自《傅雷家书》,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28.阅读了《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提示:至少答出两种关系)
29.《傅雷家书》和《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均有父亲教育孩子的描写,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这两位父亲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30.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习题。
选段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选段②: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觉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选段③: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 ,选段①是作者在__________情况下写的内容。
(2)选段②和选段③中作者都提到了“坚强”,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文中“坚强”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两项是(_____)
A.《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B.《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他的作品达34部,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英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C.傅雷教导儿子不能忘记对文学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D.在家书中,傅雷举莫扎特的例子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
E.杰维茨基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①孩子:
接十六日信,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②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31.①中的“孩子”是傅雷对其儿子____________(填人名)的心性教育。纵观全书,它就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
32.结合《傅雷家书》谈谈傅雷所说的“②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的意思。八下
专练08 《傅雷家书》
【易失分点解读】
一、作品简介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二、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三、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常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易失分点“避雷”】
【注意事项】
主题思想
用现身说法,教儿女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人物形象
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热爱音乐、执着追求理想,热爱祖国,不断努力奋斗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艺术特色
家书中涉及的艺术领域相当广泛,谈到了美术、音乐作品,及谈到一些表现技巧,艺术修养,整个的家书真情流露,表现了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文字生动优美、感人至深。
【对点过关训练】
一、名著阅读
《傅雷家书》是父亲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集,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说说《傅雷家书》中有关成长的话题给你的启发?
【答案】读过《傅雷家书》让我明白: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困难不气馁,获得成绩不骄傲;作为青年要有人格的尊严,要有民族荣誉感。要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答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傅雷家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部作品凝聚着一个父亲对祖国、对儿子深沉的爱。在信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气馁,获的大奖不骄傲;还教育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和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傅雷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从以上方面来谈阅读感悟。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傅雷家书》饱含着他对儿子的拳拳父爱,同时也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B.《傅雷家书》中的傅雷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C.在《傅雷家书》中,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书信中还多处表达对傅敏妻儿的关心。
D.《傅雷家书》是傅雷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C.《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书信中多处表达了对傅聪妻儿的关心。“表达对傅敏妻儿的关心”表述有误。故选C。
3.名著阅读
(1)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下列问题。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人名)的,在这封信中,傅雷从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2)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
A.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
B.《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音乐艺术道路上成长的问题。
D.《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E.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还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作为父亲,傅雷很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
【答案】(1)傅聪 日常生活,文明礼仪,习惯养成(任意两点即可) (2)BC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的分析概括能力。《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在波兰留学的儿子傅聪的。从“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可以概括出“习惯养成”;从“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可以概括出“日常生活”;从“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可以概括出“文明礼仪”。
(2)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B.错在“日记”,《傅雷家书》是一部书信作品集。它通过书信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C.在这些家书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故选BC。
4.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_________的,傅雷主张教育的原则是_________。
(2)傅雷说,人生本是_________。年轻人往往_________自己。
【答案】傅聪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 高估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重点强调了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待生活的问题。
(2)傅雷在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上午给儿子的家书中写道: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我过去对你的低估,在某些方面对你也许有不良的影响,但有一点至少是对你有极大的帮助的。唯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5.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孩子,特别是儿子 (姓名)的,其中“书”就是 的意思。傅雷对如何教育儿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 是第一位的。
(2)一部《傅雷家书》,有人读出了“拳拳父爱”,有人读出了“修身励志”,请你结合书中具体事件简单谈谈你的一点感受。
【答案】(1)傅聪;信或书信;做人
(2)示例:我读出了修身励志。如:傅雷在对傅聪音乐方面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傅雷教育儿子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意对即可)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孩子,特别是在波兰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傅雷家书》的“书”意思是信、书信。在书信中,傅雷对如何教育儿子,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2)这道题考查阅读名著的感受。题干给我们限定了感受的角度:有人读出了“拳拳父爱”,有人读出了“修身励志”。我们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结合书中具体事件来谈即可。比如,从《傅雷家书》中,我读出了拳拳父爱。在那一封封书信里,不仅有他对孩子的叮咛嘱咐,也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他会时刻关注傅聪的钢琴学习情况,会对他提出批评,也会对他夸奖鼓励,鞭策傅聪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直至成为一个艺术大师。
6.名著阅读。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 的,“书”指的是 。
(2)《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 。
(3)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答案】(1)傅聪、信
(2)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 如何对待生活。
(3)要点: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 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
示例: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解析】
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和内容的理解。
(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书”指的是信。
(2)《傅雷家书》中,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3)解答此题要结合傅聪的职业和莫扎特的身份,及材料对莫扎特的评价作答。傅聪从事音乐工作,莫扎特是音乐界的大师,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便于和儿子交流,产生共鸣,在教育方法上循循善诱,用心良苦,体现了傅雷对傅聪的期望和深深的爱。
7.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C.傅雷、傅聪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也是艺术上的知音。
D.傅聪去英国留学期间,傅雷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指导。
(2)读过《傅雷家书》后,你觉得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答案】(1)D
(2)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深谙教子之道(不乏爱心)的父亲。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D.傅聪留学国家是波兰。故选D。
(2)这道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阅读《傅雷家书》,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深谙教子之道(不乏爱心)的父亲。他不吝啬表达对儿子的爱,相反,他很享受表达爱的过程;对于对儿子的亏欠,他真诚道歉,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儿子一个厚实的人生,丰富饱满;他亦师亦友,打破了传统文化中“父为子纲”的观念,在父子关系中追求平等、尊重。傅雷既是父亲,又是儿子的人生导师。傅雷在各方面给予儿子帮助和指导,每一封家信都在“传道、授业、解惑”。在对儿子爱情婚姻的指导上,傅雷有他的婚姻观、爱情观,并且毫无保留地解读给儿子。除了在生活方面傅雷给予儿子傅聪指导,在艺术的追求上,傅雷更是倾尽毕生学识、智慧,尽可能地帮助儿子实现艺术梦想。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后面小题
8.《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成长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
9.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认为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案】
8.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对顺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荣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
9.青年人应该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
【解析】
8.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摘编,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根据作品内容,傅雷现身说法,从做人、对待艺术、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儿子做出了悉心指导。答题时要紧密结合原著内容,语言要流畅。如:“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说明控制情绪的重要;“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告诉儿子态度决定一切,要有信心和坚强的毅力,用心去做,成功是不会离你远去的。
9.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望的,不愿意回忆的;我们啰哩啰嗦地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可知,青年人要理解长辈的情感;从“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可知,青年人要尊重老人的意见。
《傅雷家书》阅读
10.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傅雷家书》,你会觉得傅雷既是儿子生活上的守护者、人格上的引路人,更是儿子精神上的导师。
B.傅雷在家信中说:“对你,第一要紧是安排时间,多多腾出无谓的‘浪费时间’…… ”他叮嘱傅聪要尽量少应酬聚会、少与自然接触,要拿出足够的时间用于独处和训练,以寻找外界环境和内心世界的静谧与安逸。
C.傅雷把儿子当成朋友,经常在书信中谈自己的工作,谈自己对绘画、音乐、翻译的见解和心得。
D.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傅雷家书》中闪光的内容。信中既有生活中最细微处的指导,更强调将自我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不断提醒傅聪只有建塑“中国人气质,中国人灵魂”,才有吸取、消化外来文化的底气。
11.阅读《傅雷家书》节选,回答问题。
一月三十日晚
……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
……
从这封家书的语言风格考虑,下面哪一句更适合填入横线?请简要说明理由。
A.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B.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答案】
10.B
11.选B句,理由:B句与这封信的语气、口吻相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像朋友谈心一般。
【解析】
10.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B项中“尽量少应酬聚会、少与自然接触”理解不准确,傅雷曾在家书中多次劝说爱子傅聪尽量推掉其他与音乐不相关、毫无意义的应酬活动,以拨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自身喜爱的音乐事业,鼓励傅聪多多练琴。故选B。
1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理解。结合傅雷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的语言风格来看,“证明我是对的”语气过于绝对,生硬,而“证明我并没大错”语气委婉,态度谦和。所以应该选择B句。
12.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对居住海外的长子_______(填名字),只能通过_______(填方式)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
(2)选出对名著《傅雷家书》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______)
A.傅雷对儿子的指导,就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建议和意见。
B.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C.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说,世界上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答案】(1)傅聪 书信 (2)C
【解析】
(1)考查对名著文学常识的理解。《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
(2)C.错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故选C。
13.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2)下列关于名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经典的“教子篇”。
B.傅雷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能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常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C.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表明了自己的生活准则,即学问第一,真理第一,艺术第一,爱情第二。
D.《傅雷家书》是一部日记体式作品,它通过日记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答案】(1)示例一①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
②示例二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首先明确莫扎特的身份,是著名音乐家。此封书信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傅聪也是一位音乐家,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与其谈论莫扎特,既拉近了与儿子的距离,又能循循善诱。这也体现了一个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
D.《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集子,是书信体,它通过书信这种形式与远在海外的儿子进行交流;
故选D。
名著阅读
14.《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_______(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5.傅雷写第一封家书的主要目的是( )
A.告之家里近期生活工作情况 B.劝慰儿子正确对待情绪消沉
C.提醒儿子加强音乐方面学习 D.表达对儿子严厉管教的歉意
【答案】
14. (1)傅聪; (2)德艺俱备
15.B
【解析】
14.《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虛,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5.傅雷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他劝慰儿子:“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故答案选B。
16.名著阅读。
(1)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张鸣同学。(80字以内)
(2)下列关于《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两项是( )( )
A.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B.《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对傅聪谈论音乐、美术、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显示出其知识渊博、见解精深。
C.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仅仅是指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
D.开头称呼“聪,亲爱的孩子”是因为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和开导,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E.作者特地举克利斯多夫的例子正是为了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答案】(1)张鸣,《傅雷家书》是一个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做人、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书 。 (2)A、C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推荐语的能力。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一般写法:读懂作品,把握作品的体裁类型及主题。要向读者介绍一部作品,首先应该告诉大家作品的主要内容。然后应该介绍这部作品值得推荐的地方,即作品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语句,加以具体说明。本题示例:《傅雷家书》是傅雷作为一个父亲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书。书中的苦心说教背后流露出浓浓的父爱。
(2)A.错误,应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C. 有误。“坚强”更包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
故选AC。
17.阅读名著《傅雷家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自己的夸耀。
B.《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操。
C.《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体现了他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2)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1955年1月26日)
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赤壁的夜景,历历在目,而且也写尽了一切兼有幽远、崇高与寒意的夜景:同时两句话说得多么平易,真叫“天籁”!(1961年5月1日)
有人说,《傅雷家书》是艺术学徒的入门读物,阅读上面两段选文,概括傅雷关于艺术创作的观点。
【答案】(1)A
(2)保持赤子之心(保持纯洁真诚的心灵)。追求自然。
【解析】
(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A. 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故选A。
(2)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概括。结合第一段中的“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可知傅雷认为艺术创作要保持赤子之心;结合第二段中的“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可知傅雷认为艺术创作还需追求自然。
18.(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的教育观念。
B.《傅雷家书》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篇篇家书都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傅雷教育傅聪的人生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傅雷家书》中傅雷告诉儿子,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
(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大家对你的欣赏,妈妈一边念信一边直淌眼泪。你瞧,孩子,你的成功给我们多大的欢乐!而你的自我批评更使我们喜悦得无可形容。
要是你看我的信,总觉得有教训意味,仿佛父亲老做牧师似的;或者我的一套言论,你从小听得太熟,耳朵起了茧;那么希望你从感情出发,体会我的苦心;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别因为是听腻了的,无动于衷,当作耳边风!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从选段中你看到家长傅雷对儿子的最大期望是什么?真切的劝告是什么?
【答案】(1)D
(2)期望:傅雷期望儿子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劝告:要虚心听取父母和朋友的叮嘱。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识记。
D.原著中把“人生”比作“跑步”的内容是“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还长着呢”,这里是把“人生”比作了“马拉松”,强调人生之长,所以选项中“人生本来就是短暂的,是一场短跑”说法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和识记。
根据文段中的“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可知,作者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根据“同时更要想到: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可知,作者对儿子的劝告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9.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_的。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答案】(1)傅聪
(2)要点: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
【解析】
(1)《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2)结合“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可知,傅雷在和儿子傅聪谈论莫扎特的音乐,因为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雷在和儿子沟通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结合“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可知,这里对儿子提出了肯定和表扬,指出其已经真正理解了莫扎特,理解了莫扎特的音乐,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的期望,表现了傅雷望子成龙的用心良苦。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20.《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 (人名)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
21.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答案】
20. 傅聪 信(书信)
21.示例: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解析】
①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中教育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书”的意思是“书信”。
②细读语段,联系全书内容,可知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因为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莫扎特是大音乐家,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
22.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 ________ (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__________。
(2)傅雷认为“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你同意吗?简要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傅聪 真诚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艺术是艺术家们艺术才华的精妙体现,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欣赏艺术时,它没有世俗的功利色彩,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作者认为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傅聪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它是一部充满父爱的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具体要求有: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2)傅雷对儿子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他感到莫大的幸福与骄傲。傅雷的欢乐来自于儿子的成功和儿子为祖国增光、给别人带来欢笑,表达了傅雷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我同意傅雷先生的这句话。可从艺术的作用及意义等方面阐述,如: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艺术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所以说“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23.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傅雷教育儿子_______(姓名)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_)
A、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B、随遇而安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答案】(1)傅聪 (2)C
【解析】
(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
(2)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是《傅雷家书》中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故选C。
24.填空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________、________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______到______年六月。
(2)无论从事什么职业,_______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3)这是一部充满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答案】傅聪 傅敏 1954 1966 做人 父爱的苦心孤诣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其中有一部分是给傅敏的,还有一部分是给傅聪的老婆弥拉的,部分信件还有傅聪母亲的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据此作答即可。
(2)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这是傅雷教给儿子的人生信条。傅雷对儿子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格的教育,他所推崇的是“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书信中,傅雷教导儿子的关键在做人,他希望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傅雷先生在一九六一年中叮嘱儿子傅聪:“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傅聪一个人在国外学习音乐,又是一个没有多少人生经验的年轻人。这里的“先为人”意思是先学会如何做人。在傅雷先生看来,做人是第一位的,艺术是第二位的。因此,他对儿子的教育重在人格教育,他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拥有“赤子之心”的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终身贯彻的家训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3)《傅雷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和傅敏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其中有一部分是给傅敏的,还有一部分是给傅聪的老婆弥拉的,部分信件还有傅聪母亲的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25.以下是某班的《傅雷家书》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与理解
选择性阅读 (1)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节选自1954年8月16日晚书信) (2)惟其我对你要求严格,终不至于骄纵你——你该记得罗马尼亚三奖初宣布时你的愤懑心理,可见年轻人往往容易估高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1955年3月20日书信) (3)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 (节选自1955年3月27日书信) 结合这三则材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人? 答:(1)___
评价性阅读 傅雷好友楼适夷有一次带了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傅雷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的好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楼适夷对此事如此评价:“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结合《傅雷家书》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傅雷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答:(2)___
【答案】(1)希望傅聪成为讲礼、谦虚、爱国的人。 (2)评价教育的方法(赞同或反对都可以),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管束式的(教育严格、刻板、专制),其行为本身包含着傅雷对傅聪的爱(前两点必答)。如果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傅聪不可能在音乐上有如此高的造诣。(傅雷培养了一个杰出的钢琴家、音乐家),或者这种要求太过严格,刻板,他在给傅聪信中常反思自己曾经错误的教育行为。
【解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信息。如可分析“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随时随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植”等句,即可归纳整理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讲礼、谦虚、爱国的人的答案。
(2)要求谈谈你对傅雷没收金笔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赞成可从严格中包含着傅雷对傅聪的爱的角度作答。不赞同可从这种要求太过严格,刻板等角度作答。
26.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谈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①名著之所以“著名”不仅因文字,更因情怀。阅读上面语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家书》这本______集,凝聚着傅雷先生对儿子________(填人名)、傅敏等人深厚的爱。
②在这封家书中,傅雷多次提到莫扎特的原因是什么?
③在今年“世界读书日”,学校决定将《傅雷家书》推荐为全民共读书目,请你结合上文及原著内容,写一段简明的推荐语。
(2)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还好她的头发天生微卷,不需要像她那些朋友一般费尽心思,只为了让头发卷起一点点。她的另一个优点是一双深绿色的眼睛。
句中的“她”是________(人名)。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具有_____的性格特征。
(3)《__________》是朱光潜先生在留学英国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次一个话题教会中学生学会生活。我们可以运用八年级下册教材中推荐的_______方法进行阅读,其中《谈读书》篇提醒我们:能否在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__________。
(4)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可以加深对“_________”内涵的理解.
【答案】(1)①书信(或:信、家书等), 傅聪
②要点: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 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
示例1: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示例2:傅聪是位音乐家,傅雷多次提及莫扎特这位音乐史上的巨匠,是为了给儿子普及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儿子在音乐事业方面有更大的成就,循循善诱、望子成龙的深厚父爱体现得淋漓尽致。
③示例:《傅雷家书》既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家书字字珠玑,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期望,包含着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对世界的高尚情感。
(2)席德 聪明、求知欲强、善于思考、有同情心
(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选择性阅读 决心(或“养成读书的习惯”)
(4)延安精神
【解析】
(1)①《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题空1家信或家书,题空2傅聪。
②本题考查内容。这封家书是写给儿子傅聪的。傅聪从事音乐工作。莫扎特是著名的音乐家,傅聪很喜欢他,因此傅雷在信中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这是与傅聪进行交流,希望儿子在音乐方面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从中可看出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及他的一片苦心。
③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推荐语,重在“推介”,目的在于让人喜欢。一般写法:要向读者介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文章值得推荐的地方,即文章的主要特点,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可以阐述其几个主要方面。一般可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文章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示例:《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傅雷作为一个优秀的父亲,他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了两个孩子,让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此书是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题干“她是‘苏菲的世界’的旁观者,被启蒙者”可知,这是《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席德”是苏菲的原型,是苏菲世界的旁观者。席德是艾勃特·纳格的女儿,苏菲和艾勃特都是为逗她开心而创造出的人物。席德也爱沉思,书中的哲学家引发了她的极大兴趣。席德还极富同情心,她同情苏菲和艾勃特。席德很独立,在父亲从黎巴嫩回家途中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此来证明她的独立性。席德深思熟虑,但有时也相信直觉甚于失去理智。
(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是朱光潜,主要讲述了十二封作者旅欧洲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信中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对于这十二封信,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一封或几封。
《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作品,文中写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意义。启示我们读书在于养成习惯。
(4)《小米的回忆》是曹靖华的散文,作者回顾了不同时期和小米有关的人和事。文章先摘录毛泽东的有关论述,引出小米,开启下文制,构成贯穿全文的中心。回忆了童年时代、白色恐怖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等与小米有关的人和事。表面上写小米,实际上写延安精神,写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品质。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27.以上选段出自《傅雷家书》,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什么?
28.阅读了《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提示:至少答出两种关系)
29.《傅雷家书》和《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均有父亲教育孩子的描写,结合具体情节说一说这两位父亲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答案】
27.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
28.人生和艺术的知音;亲密无间的朋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29.在《五猖会》中面对要去看五猖会的儿子父亲强迫背诵《鉴略》,可以看出父亲的教育内容艰深,教育方式单一,没有关注、激发儿童的兴趣。而《傅雷家书》中的父亲谦逊,平等待人,关爱儿子成长。如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等,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循循善诱。
【解析】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基本内容的识记能力。选文是《傅雷家书》第一封信的内容,这是傅聪在国外留学受到打击意志消沉时写的,傅雷写信安慰鼓励儿子,傅雷文中的提到克利斯朵夫是为了告诉自己的儿子,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潮,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外事所左右,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像克利斯朵夫一样,泰然处之,坦然接受,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学会正视现实和错误,变得坚强、乐观。
28.他们是人生和艺术的知音的关系,傅雷在信中除了关心傅聪的生活之外还一起讨论音乐(谈贝多芬、克利斯朵夫、肖邦等等)和其他的艺术,相互学习;傅雷先生还把自己的一些缺点告诉傅聪,以期望他不要犯同类的错误,傅聪从国外回家的时候,他们无话不谈,是某种意义上的朋友关系;傅雷不但是傅聪的爸爸,也是傅聪的老师,从小就严格要求傅聪好好学习,苦练钢琴,傅聪在国外的时候,经常给傅聪写信寄书,各种各样的书,有有关中国古文化的,如李白的一些诗词,还有一些名著,如《人间词话》等等,也有有关艺术的一些精美的书籍,除这些之外,还及时让傅聪拜访老师,给以前的老师写信等,这些已经超出了父亲的职责,因此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29.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五猖会》记述了“我”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可见父亲是一个封建时期的读书人,受封建教育的影响,强迫背诵《鉴略》的做法是对孩子天性的无知和抹杀,让背诵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手段粗暴,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傅雷家书》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的指导,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30.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习题。
选段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选段②: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觉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选段③: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 ,选段①是作者在__________情况下写的内容。
(2)选段②和选段③中作者都提到了“坚强”,请结合名著相关内容,简要概括文中“坚强”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两项是(_____)
A.《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常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B.《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他的作品达34部,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英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C.傅雷教导儿子不能忘记对文学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D.在家书中,傅雷举莫扎特的例子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
E.杰维茨基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答案】《傅雷家书》 傅聪面对感情创伤 结合材料可以得出“面对外物,坦然、理性、豁达,敢于正视错误,面对现实”,“保持谦卑的心态”等。 B D
【解析】
(1) 选段出自《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选段①是作者在傅聪面对感情创伤时,给他写的信,在信中,他告诉儿子,生活总会有高潮和低潮,高潮时不过分紧张,低潮时不过分颓废就好。
(2) 根据选段②中的“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可得:坦然。根据“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可得:理性、豁达。根据“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可得:敢于正视错误,面对现实。根据选段③中的“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可得:保持谦卑的心态。
(3) B.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而不是英国;
D.傅雷举克里斯朵夫的例子激励儿子勇敢地直面困难,从消沉中振奋起来,重新投入到艺术之中去。而不是“莫扎特”;
故选B D。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①孩子:
接十六日信,很高兴你又过了一关……②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31.①中的“孩子”是傅雷对其儿子____________(填人名)的心性教育。纵观全书,它就是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
32.结合《傅雷家书》谈谈傅雷所说的“②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
31. 傅聪 苦心孤诣的教子(或:良苦用心的教子)
32.傅雷告诉其子,在人生旅程中,肯定会充满挫折与坎坷,但挫折又有两重性,一方面会给人带来心理痛苦,造成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使人得到教益与磨练,因此要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挫折。(意近即可)
【解析】
31.要求学生把握《傅雷家书》的相关文学常识。文段用书信体来展开,结合写作的内容,可知出自名著《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贯穿着傅聪岀囯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被称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32.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结合“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分析得岀:人生不可能永远是春天,崎岖坎坷,荆棘丛生,每个人都会遇到,没有人的生活总是坦途,挫折一方面会给人带去心理痛苦,造成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使人得到教益与磨练。真正使一个人成长的,往往是人生中的不如意。所以,幸酸的眼泪,如同甜美的酒浆,培养出我们美好的品德,升华我们的心灵。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