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竹 韵——《竹影》说课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向端一、解读教材,开启艺术之旅二、走进教材,徜徉艺术长廊一、解读教材,开启艺术之旅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难点5、说教法、学法4、说学情1、说教材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靠我们的孩子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是由《竹影》、《社戏》、《安塞腰鼓》等课文组成的“文化艺术”系列单元。从中可以管窥到作家对生活、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由此生发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2、《竹影》是绘画艺术形式的体现,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一篇关于艺术启蒙的散文。生活处处蕴含着美,但需要用心才能发现,而艺术之美需要智慧和创造,由生活之美到艺术之美更需要艺术的引领和艺术技巧。将《竹影》安排在“文化艺术”单元,既让学生接触到中国画这种艺术,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艺术的引领是爸爸“寓教于乐”的艺术教育,也是丰子恺“寓教于乐”的艺术启蒙,丰子恺借“竹影”的故事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艺术的大门。2、说教学目标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1、学会抓关键词、句,提炼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语言,调动学生体验,感受生活之美 。3、理解“寓教于乐”的匠心,领悟生活到
艺术的升华。 3、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调动学生体验,感受生活之美 。
教学难点理解“寓教于乐”的匠心,领悟生活到艺术的升华。4、说学情1、《竹影》的取材有一些唯美的倾向。虽是写生活,却与学生的生活有相当的距离。
2、进入中学学习尚不到一年的七年级学生,年龄偏小、生活积累不够,阅读积淀不足,领悟能力有限。5、说教法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与点拨,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感受生活之美 。设置有梯度的问题,注意教学中的有效追问,巧妙地引导与点拨,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注重朗读6、说学法圈点勾画法。
2. 朗读欣赏法。
3. 自主探究法。
二、走进教材,徜徉艺术长廊(二)寻竹影,
把握主要内容。(四)谈竹影,理解“寓教于乐”。(一)赏国画,
感受艺术之美。(三)品竹影,
发现生活之美。(五)赏名作,
领悟艺术之美。(一)赏国画,感受艺术之美。1.欣赏国画感受艺术之美;
2.师导入课文,激发学生情感。(二)寻竹影,把握主要内容。浏览课文,用一句话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竹影,发现生活之美。1.自由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发现生活之美——美景趣事,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
用 “他们发现了 的美,你看, (原句),我认为美在 ”的句式品味文中的生活之美。2. 引导学生追忆童年趣事,分享童年的生活之美。 (四)谈竹影,理解“寓教于乐”。1.浏览3-5段,揣摩品味两个“好玩” ,
体会“爸爸”的引领艺术。2.速读5、6段,提炼有关国画知识,
理解“爸爸”的艺术教育。3.走进丰子恺的世界,领会丰子恺的艺术启蒙匠心。 ( 五)赏名作,领悟艺术之美。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明确“我”的领悟。2.欣赏吴昌硕《墨竹图》,领悟艺术之美。(六)结语 生活——艺术,其实,很近很近,请让我们拥一颗童心,携一双慧眼,在生活艺术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看描 发现
谈论 竹影 艺术 引领
品赏 丰子恺 领悟
(七)板书设计 一个理念——“艺术启蒙”,
两条主线——“竹影”和“艺术”
三种方法——“抓关键词、联想想象
朗读”
四大板块—— 寻竹影,把握主要内容;
品竹影,发现生活之美;
谈竹影,理解“寓教于乐”;
赏名作,领悟艺术之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