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学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例6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让学生初步掌握笔算加、减法“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列竖式计算只是形式不同,算理相同,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
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正式学习加减法笔算的开始,又是接着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乃至以后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2、学生能够经历探索笔算两位数加、减法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T: 一天,熊大熊二邀请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到它们家做客。他们准备出发啦,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一)
T:(齐读题目)小朋友们,通过读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吴老师。
S:通过观察,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大巴车(蓝色车)上坐了45人,中巴车(黄色车)上做了31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T:要解决“两辆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你列的算式是?
S1:我列的算式是45+31=
S2:我列的算式是45+31=76,单位是(人)。
板书:45+31=
T: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S:求“一共”也就是求总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二)互动探究
T:在熊大和熊二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森林。。。。。。快看!在门口遇到了好学的小猴子毛毛。
(出示ppt 毛毛:小朋友们,计算45+31你是怎样算的?和同学说一说。)
预设1:口算
S1:我是这样算的:十位4+3得7,个位5+1得6,所以是76
(强调:T:为什么这样算,S: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
预设2:算理
S2:我是这样算的: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5个一加1个一是6个一,合起来是76。
预设3:小棒(学生上讲台板演)
S3:我是借用小棒来算的:先摆出4个十和5个一,再摆出3个十和1个一,先算40加30得70,再算5加1得6,合起来是76。(学生上讲台边摆边说)。
预设4:计数器(学生上讲台板演)
S4:我是借用计数器来算的:先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表示45;再在十位上添3颗珠子,个位上添1颗珠子;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76。(学生上讲台边摆边说)。
(三)学习竖式计算
这时,聪明的小松鼠蹦蹦来了:用小棒和计数器能够帮助我们计算,但是当我们遇到更大的数时,就不方便了,所以呢今天我要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板书:竖式计算)
说明竖式计算的由来
T:竖式是相对于横式而言,两个加数竖着排列,所以叫竖式。
2、详细介绍竖式的写法。
T:可以先写出第一个加数45,再在它的下面写上“+”加号和第二个加数31,(强调)31要与45数位对齐(注意书写美观)。接下来在两个加数的下面画一条横线“——”,这条横线相当于横式中的等号。
示范计算的步骤。
计算时,注意从个位算起,先算5加1得6,6写在个位上,再算十位,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写在十位上。所以45+31=76。
T:回忆一下,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T:大家掌握好计算方法了吗?让我们独立完成两道题试试看。(完成学习单上的第1题)
4、试一试,用竖式计算67-34.
蹦蹦:用竖式计算67-34,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快试试吧。(学习单)
师边讲边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过渡:你们真了不起呀!让我们赶紧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玩耍吧。
这不是光头强吗?他在做什么!(伐木!)我们赶紧去阻止他!
光头强:哈哈哈,想要阻止我,先闯过这四关吧!
练习巩固
第一关:用竖式计算
65+24= 44+30= 62+33= 5+42=
39-12= 95-50= 58-28= 78-6=
第二关: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第三关:
第四关:
四、课堂小结
T: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打败了光头强,保护小动物们美丽的家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