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复习攻略
第一组课文整理
本组
主题
文 题
文体
主 要 内 容
感
受
自
然
《山中访友》
散文
通过欣赏山中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山雨》
散文
通过对山雨(雨前-雨中-雨后)的具体描绘,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草虫的村落》
散文
通过游历草虫的村落,表达了喜爱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感情。
《索溪峪的“野”》
散文
通过表现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表达了对山水的赞美和热爱。
第1、2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
①词语盘点
清爽 吟诵 唱和( )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湛( )蓝 精致 恩泽
蕴( )含 奥秘 歌谣 优雅 凝聚 清脆 余韵 欢悦 神奇 辨认 波光明灭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②近义词与反义词
清爽——清新——混浊 精致——精细——粗糙 优雅——高雅——粗俗
清脆——清晰——模糊 凝聚——凝集——分散 神奇——奇特——平庸
③词语积累
津津乐道(AABC叠词)
⒉比喻句
①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②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③山雨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仿照写一句:
⒊佳句点评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丝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简评】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声的清脆,雨中景物的美丽可爱,分别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
仿照写一句:
⒋问题回眸
①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而不是以“山中看景”为题?
答:“访友”写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读来亲切可感。②《山中访友》中多处运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增加了亲切感,能更好地抒发感情。
③《山雨》第8、9段,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衬出了雨后山林的空灵寂静。
阅读常考题型(一)
【问题】如何概括一篇文章(一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解答技巧】概括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一定要抓住标题或中心段,看它写了什么,概括时多用自己的话。(写景类)通过描绘什么,表达了对什么的喜爱和赞美;(写人记事类)什么人(主人公)做了什么事(写出事情经过)。概括一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一定要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实战演练
阅读P152《林海》,完成练习。
⒈查字典。“酿”,应查音序 ,音节是 ,第12画是 。释义有①利用发酵制酒;②蜜蜂做蜜;③事情积累而成。“酿造”取第 种,“酝酿”取第 种。
⒉分别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俏丽——( )——( )
⒊摘抄文中你喜爱的比喻句,并做简评。
第3、4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盘点
①词语盘点
静谧 追随 寒暄( ) 亲戚( ) 烘烤 斑斓 勤勉 漫游 亲吻 蕴藏 胆颤( ) 恶作剧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大街小巷 庞然大物 全神贯注 行色匆匆
熙( )熙攘( )攘 望而生畏 不拘一格 返璞归真
②近义词和反义词
静谧——宁静——嘈杂 勤勉——勤奋——懒惰 蕴藏——蕴含——暴露
意味深长——别有深意——索然无味 不拘一格——不拘小节——千篇一律
③词语积累
行色匆匆(ABCC叠词)
⒉拟人句
①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②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悦地走回洞穴里去。
③它(索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
仿照写一句:
⒊ 佳句点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出来。
【简评】“音乐家”、“全神贯注”这一拟人手法赋予了甲虫的思想和灵性,通过“像灵泉一般”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声音的悦耳动听,配得上人间最优美的音乐。
仿照写一句:
⒋问题回眸
①《草虫的村落》第1段中的“静谧”不仅指环境的宁静,还指什么?
答:还指作者与自然相融的心灵上的宁静。
②《索溪峪的“野”》中的“野”为什么用引号?为什么不直接写“美”?
答: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含义。因为索溪峪美得特别,美得与众不同,所以用“野”,而“野”其实就是“美”。
阅读常考题型(二)
【问题】某一句(段)话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解答技巧】这要看这句话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上。(篇首)作用有开门见山、点明中心、引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等;(篇中)作用有过渡、承上启下等;(篇末)作用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呼应开头、卒章显志、留有想像空间等。
实战演练
默写P15《日积月累》
再次阅读P152《林海》,完成练习。
⒈一句话概括《林海》主要写了什么?
⒉“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⒊本文最后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组课文整理
本组
主题
文 题
文体
主 要 内 容
心
怀
祖
国
《詹天佑》
记叙文
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设计并修筑了京张铁路。
《怀念母亲》
散文
“我”远在海外,对生身母亲及祖国母亲的真挚怀念。
《彩色的翅膀》
记叙文
通过一次宝石岛上尝瓜会的经历,赞扬了边防战士以岛为家,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
《中华少年》
诗歌
/
第5、6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
①词语盘点
杰出 修筑 阻挠( ) 要( )挟( ) 控制 轰动 轻蔑( ) 毅然
艰巨 勉励 恶劣 勘测 隧( )道 岔道 竣工 藐( )视 真挚 朦胧 凄凉 沮( )丧( ) 怅望 居庸关 悬崖峭壁 狂风怒号( ) 寝不安席 思潮起伏
可见一斑
②近义词和反义词
阻挠——阻止——支持 毅然——果断——犹豫 勉励——鼓励——打击
恶劣——恶毒——优良 藐视——蔑视——重视 沮丧——懊丧——振奋
③词语积累
可见一斑(含有数字的成语)
⒉排比句
①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仿照写一句:
⒊佳句点评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简评】句子运用反问表达了强烈的语气,“怅望”、“幻”真实而形象地表达出海外游子对母亲日思夜想,无比怀念的哀愁。
仿照写一句:
⒋问题回眸
①《詹天佑》第四段,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詹天佑勘测线路的过程?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答:一、白天定点测绘;二、晚上绘图计算;三、常请教当地农民。詹天佑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投入工作,源于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②《怀念母亲》里,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答:“凄凉”是因为自己与祖国距离遥远,心中有思念有忧愁,“甜蜜”是因为时常怀念在故乡的生活情景,心中有宽慰有甜蜜。
阅读常考题型(三)
【问题】某个词在句子中能不能去掉?或能不能调换位置?
【解答技巧】一个词在句中不能去掉,因为去掉后,句子的愿意被改变了。也不能调换位置,因为调换后,句子中原有的顺序就被打乱了。两者都影响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实战演练
阅读P154《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完成练习。
⒈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杰出——( )——( )
⒉注音并解释
①募( )捐: ②会晤( ):
⒊本文第4段第一句话在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第7、8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
①词语盘点
调( )节 沉闷 分享 翱( )翔 刚劲 萦( )绕 领略 复苏 先驱
迷恋 惊叹 铭记 纤( )夫 噩( )梦 碧空如洗 波涛起伏 水落石出
安居乐业 百折不回 立地顶天 牙牙学语 蹒( )跚( )学步 竞相开放
②近义词和近义词
沉闷——压抑——活跃 迷恋——沉迷——反感 刚劲——刚强——柔弱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匿影藏形
③词语积累
立地顶天(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⒉反问句
①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②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③詹天佑修筑了京张铁路,给了帝国主义者有力的回击,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
仿照写一句:
⒊佳句点评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简评】这句话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捏”、“端详”、“闻”、“咬”、“赞叹”,生动地表现出战士们对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的爱惜之情,而“细细”、“轻轻”、“慢慢”、“啧啧”一系列叠词极富节奏,文字自然清新。
仿照写一句:
⒋问题回眸
①“彩色的翅膀”这一标题有什么含义?
答:“彩色的翅膀”既指像蝴蝶一样的昆虫扇着翅膀,改造了海岛,也象征着边防战士爱岛如家的美好心灵及乐观主义精神。
②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A改为肯定句
他笑嘻嘻地说:“我相信,这些小精灵会爱我们祖国的海岛,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B改为转述句
他笑嘻嘻地说,他就不相信,那些小精灵会不爱他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那时安居乐业。
阅读常考题型(四)
【问题】如何分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答技巧】可以从三方面去分析(体会)。一、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表达了)什么内容;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出了(表达了)什么内容;三、抓住句中具有表现力的词,写出了(表达了)什么内容。
实战演练
默写P36《日积月累》
再次阅读P154《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完成练习。
⒈文中详细地写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表明了什么?
⒉将“1955年,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改为肯定句。
⒊文中第4段末尾一句中的“不断”能否去掉?为什么?
⒋纵看古今,你还能列举出哪些著名的爱国人士吗?
第三组课文整理
本组
主题
文 题
文体
主 要 内 容
至
善
人
性
《穷人》
小说
善良的桑娜夫妇领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
《别饿坏了那匹马》
小说
残疾青年以善意的谎言帮助“我”看书,保护了“我”的自尊心。
《唯一的听众》
小说
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助“我”走向了成功。
《用心去倾听》
小说
苏珊用心灵倾听了“我”的心声,给“我”关怀,教我乐观面对生活。
第9、10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
①词语盘点
舒适 呼啸( ) 勉强( ) 抱怨 倾听 保佑 魁梧( ) 寡( )妇
蜷( )缩 倒霉 严肃 忧虑 瘦削 尴( )尬( ) 张皇 竭力 泰然
强制 茫然 心惊肉跳 自作自受 忐( )忑( )不安 流连忘返 溜之大吉
刻骨铭心 身无分文 一如既往 怒目圆睁 十指连心
②近义词和反义词
舒适——舒服——难受 抱怨——埋怨——感激 魁梧——高大——矮小
竭力——尽力——怠慢 忧虑——担忧——放心
③词语积累
忐忑不安(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
⒉夸张句
①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②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③他瘦得令人担心,仿佛风一吹整个人就没了。
仿照写一句:
⒊佳句点评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简评】通过“呼啸”、“拍击”、“溅”、“又黑又冷”、“温暖而舒适”等词,生动地描写了屋外、屋里的环境,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出了桑娜的勤劳和心地善良。
仿照写一句:
⒋问题回眸
①《穷人》一文中,反复写到海上风暴,这是什么描写?有何用意?
答:环境描写。这样写暗示了渔夫一无所获,渔夫家生活的艰难以及西蒙的死去等情节的发生,还烘托了桑娜为夫担心、紧张、害怕的心理。
②《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通过他打“我”巴掌可以看出他的严厉;通过他悄悄塞给残疾青年的毛票可心看出他的善良;通过他对“我”的教育,可以看出他的真诚。
③“别饿坏了那匹马”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指什么意思?
答: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对“我”说的,意思是帮助像“我”这样爱看书的孩子;第二次是残疾青年对碧云说的,意思是用书去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第三次是“我”不明真相时对残疾青年说的,意思是别让马饿久了。
阅读常考题型(五)
【问题】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
【解答技巧】要抓住标题中的“眼”(关键词)理解。先说字面上的意思,再说蕴含的意思,即能体现文章主题的意思。
实战演练
阅读P156《小抄写员》,完成练习。
⒈注音并组词
屏{① ( ) 觉{① ( )
② ( ) ② ( )
啜 ( ) 赘 ( )
缀 ( ) 熬 ( )
⒉用关联词填空
①父亲年纪大了,( )一向辛苦,( )脸上看起来十分苍老。
②( )叙利奥如何请求,父亲( )不答应。
③( )父亲一向不责骂孩子,( )他最后动怒了。
⒊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全文写了什么?
第11、12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
①词语盘点
神圣 隆重 仪式 抱歉 介意 荒唐 慈祥 洋溢 着( )迷 谋面 割舍
如愿以偿 蹑( )手蹑脚 兴高采烈
②近义词和反义词
神圣——崇高——卑鄙 隆重——庄重——简朴 介意——在意——释怀
割舍——放弃——坚持 兴高采烈——神采奕奕——萎靡不振
③词语积累
蹑手蹑脚(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兴高采烈(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⒉环境描写句
①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②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③林子时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仿照写一句:
⒊佳句点评
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
【简评】“相信”写出了“我”对苏珊的情感依赖,是她教给了“我”乐观,让“我”懂得了倾听的幸福。
⒋问题回眸
①《唯一的听众》多次写到老教授的眼神,有何用意?
答:从老人每一次眼神中读出了她内心对“我”的鼓励、欣赏和更高的期待。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慈祥、关爱青年,宁可有损自己的名声也要帮助别人找回自信的人。
②《用心灵去倾听》里,“倾听”有哪两层含义?
答:“倾听”在文中既指苏珊耐心地听取并解答“我”的问题,鼓励“我”克服困难;又指“我”用心听取并感受苏珊对“我”的至善至爱。
阅读常考题型(六)
【问题】就文章某一处内容提问题。
【解答技巧】首先看问题问什么,关于人,关于物,关于事,还是关于感情?事出总有因;再回到文中找到问题的出处;接着理解上下文之间表达的意思;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
实战演练
默写P56《日积月累》
再次阅读P156的《小抄写员》,完成练习。
⒈开头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用?
⒉文中第25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父亲?试说说父亲此时在想什么?
⒊有一种写法称为“一波三折”,这样写可以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文中父亲对叙利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
第四组课文整理
本组
主题
文 题
文体
主 要 内 容
善
待
环
境
《只有一个地球》
说明文
通过介绍地球的可爱和脆弱,呼吁保护地球,爱护环境。
《鹿和狼的故事》
说明文
通过介绍生物链的知识,告诉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散文
代印弟安人言,告诉我们要热爱土地,保护土地。
《青山不老》
记叙文
通过写山野老农造林这一绿化奇迹,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第13、14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
①词语盘点
遨( )游 遥望 晶莹 璀( )璨( ) 渺小 扁( )舟 资源 慷慨
恩赐 枯竭 滥用 威胁 目睹 葱郁 雇请 繁殖 厄运 承载( ) 糟蹋
相悖( ) 和蔼可亲 一命呜呼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面目全非
②近义词和反义词
渺小——微小——浩大 慷慨——大方——吝啬 威胁——恐吓——安慰
葱郁——茂盛——枯萎
③词语积累
和蔼可亲(表现人物性格的成语) ⒉对比句
①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③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
仿照写一句: ⒊佳句点评
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简评】这句话把海洋和白云交错比作蓝色纱衣,生动写出了地球的美丽壮观。还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生动地写出了地球的和蔼可亲。
仿照写一句: ⒋问题回眸
①“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中的“本来”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本来”强调了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合理使用,必将枯竭。去掉后改变了作者的愿意。
②怎样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答:地球因其美丽而爱,因其无私慷慨而可爱。但地球又因渺小而容易破碎,因资源有限而容易,更应人类的随意毁坏而易破碎。
③怎样理解“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
答:每种生物都有它的作用。因为没了鹿,狼就会饿死;没了狼,鹿就会啃食植被,导致严重后果。生态如果不能平衡,就会引来灾祸。
阅读常考题型(七)
【问题】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技巧】⒈举例子——其实可感,有例可证;⒉列数字——科学准确;⒊打比方——形象生动,易于理解;⒋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特征;⒌分类别——条理分明
实战演练
阅读P161《城市之肺》,完成练习。
⒈模仿下列成语的特点,再写出三个。
郁郁葱葱:
⒉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 )
②医生调查证明,常到公园散步的病人,他的心肺活动往往有明显好转。( )
③一棵榆树,生长在森林中可以活三百年,而生长在城市里,它的寿命却可能只有四五十年。( )
⒊本文第4段的中心句是什么?再将它分别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第15、16课复习要点
⒈词语
①词语盘点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 )潺 滋润 善待 松脂( ) 婴儿 眷恋 葬礼 语调
参天 肆虐( ) 归宿 荡漾 领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纷至沓( )来
世外桃源 风雨同舟 泥牛入海
②近义词和反义词
圣洁——神圣——邪恶 善待——优待——亏待 滋润——滋养——干燥
领悟——体会——不解
③词语积累
泥牛入海(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⒉对偶句
①青山不老,绿水常流
②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俯一仰一场笑。
③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仿照写一句:
⒊佳句点评
印弟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因为一切生命都需要它。
【简评】句中连用三个“喜爱”,分别从触觉、听觉和嗅觉上描写了清风轻柔的特点,生动地表达了清新的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
仿照写一句:
⒋问题回眸
①如何理解“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答:没有谁有权利控制和主宰大地。相反,因为大地能使人类的生命得以不断延续。因此人类属于大地,必须要保护好大地。这句话深化了文章主题。
②《青山不老》的第二段为什么要着力描写山沟的环境?
答:本段用生动的语言具体描写了山沟环境的险恶,这样读者更能体会到老人创造绿洲的巨大价值,领悟其精神的不老。
③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答:因为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奇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老人的精神是永不老去的。
阅读常考题型(八)
【问题】怎样谈阅读后的启发或感受。
【解答技巧】从文章主题出发,在把握文章蕴含的道理和情感的基础上具体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就文章主题结合自身实际表达读后的感受。
实战演练
默写P73《日积月累》
再次阅读P161《城市之肺》,完成练习。
⒈说说以“城市之肺”为题有什么好处?
⒉第3段中“科学家研究证明”能否去掉?为什么?
⒊为什么说城市的出现,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⒋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如何改善城市环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