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玩偶之家(节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玩偶之家(节选)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4 14: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任务一:文学常识储备
一、作者档案
【简历】 易卜生(1828-1906),19世纪后半期挪威著名的戏剧家。1828年3月,生于挪威希恩小镇的一个富足家庭。1836年,父亲破产。迫于生计,16岁时,经由父亲安排,到一家小药店当学徒。工作之余,自学希腊文。1848年至1849年期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凯替莱恩》。1850年,研读古典文学。1906年5月23日逝世
【作品】 《彼尔·京特》《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
二、背景链接
两个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女性主义运动的高潮。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这次女性主义运动是英美等国的妇女争取投票权与公民权的社会运动。《玩偶之家》的创作稍早于第一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时期,不过剧作的创作时期已经是女性主义的萌芽时期了。二十世纪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涉及妇女问题。在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作家们更多的是从外部的社会原因探讨男女不平等的原因,即认为是社会的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平等。他们通过家庭的内部矛盾把问题的严重性表现出来,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平等”,对于家庭中的父权文化很少触及。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相关知识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著名的四大社会问题剧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易卜生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现今也泛指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
任务二:语言自主梳理
一、认读字音
1.单音字
(1)啰唆(suo)       (2)按捺(nà)
(3)撅折(juē) (4)噩梦(è)
(5)撺掇(cuān) (6)打岔(chà)
2.多音字
(1)悄 (2)埋
(3)茄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化妆·化装
“化妆”与“化装”都是动词,都有打扮、修饰的意思,但使用范围有区别。“化妆”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 “化装”是指为了演出的需要,装扮成特定的角色。“化装”不仅指头部、面部,还包括身体。
[情境选词] ①对于一个这样漂亮的女孩来说,化妆有些画蛇添足。
②为了侦察敌情,他化装成商人进城去了。
(2)推托·推脱
“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如“他推托有事,不来了”。“推脱”是推卸、开脱责任。如“这个责任他是无法推脱的”。两词的区别在于:“推托”的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推脱”的对象是与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
[情境选词] ①他推托肚子疼,怎么也不肯上台表演。
②人生如契约,有不可推脱的责任;生活像行舟,必须不断地前进。
2.明确词义
(1)心不在焉:                                    
(2)斩钉截铁:                                    
(3)花言巧语:                                    
(4)装腔作势:                                    
(5)莫名其妙:                                    
(6)颠扑不破:                                    
答案:(1)心思不在这里,指精神不集中。(2)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3)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4)故意做作,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5)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6)比喻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
[情境呈现]
1.他上课心不在焉,一直望着窗外发呆。
2.在战斗的紧要关头,团长斩钉截铁地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3.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以免受骗上当。
4.作学问应该脚踏实地,最忌装腔作势,任意吹嘘。
5.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中颠扑不破的准则。
精讲点拨 归纳提升
任务一:整体把握
【任务设计】
1.把握故事情节,补全发展脉络。
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盛赞娜拉→阮克医生到访,在信箱里留下画着黑十字的名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①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
②认清了海尔茂的嘴脸,娜拉出走
2.请结合选文及你所了解的相关戏剧情节简述两封来信的内容。
答:                                    
                                    
                                    
                                    
[明确] 第一封信:柯洛克斯泰拿娜拉当年的借据要挟海尔茂不要开除他。
第二封信:柯洛克斯泰在女友的劝说下将借据退给海尔茂,不再要挟。
3.任务小结
4.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观念等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任务二:重点突破
微任务一:分析戏剧冲突
【任务导引】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好的剧本能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它来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因此,鉴赏时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样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题。
【任务设计】
1.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心理冲突经历了哪些变化?
答:                                    
                                    
                                    
[明确] 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老婆”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2.以剧中人物为例,谈谈本文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内心冲突的,并简单地阐释人物的内心冲突的作用。
答:                                    
                                    
                                    
[明确] 冲突:①娜拉在受到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之后,既害怕海尔茂知道,又期待奇迹会发生;甚至仍然相信“奇迹”,相信海尔茂可以为了自己“挺身出来,把全部责任担在自己肩膀上”。②阮克大夫既想向娜拉表白自己的情感,又担心失去娜拉的友谊。
作用:这些冲突令剧中人物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既使人物丰满立体,更具魅力,又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微任务二:理解戏剧语言
【任务导引】
戏剧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无论是说明剧情、连接过场,还是展示冲突、刻画人物、揭示戏剧主题,都离不开戏剧语言。
【任务设计】
3.“娜拉:是,是,是,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这句话表现了娜拉什么心理?
答:                                    
                                    
                                    
[明确] 这句话连用三个“是”表现了娜拉内心对海尔茂的厌烦。
4.“海尔茂: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这几句话表现了什么?
答:                                    
                                    
                                    
[明确] 表现了海尔茂得知柯洛克斯泰归还借据之后的激动,同时重复说“我没事了”,又表现了海尔茂的自私。
5.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陌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答:                                    
                                    
                                    
[明确]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陌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对她来说就像一个陌生人。
6.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答:                                    
                                    
                                    
[明确] 奇迹中的奇迹:两个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娜拉通过这句话向海尔茂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他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7.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答:                                    
                                    
                                    
[明确] 这些舞台说明均是对娜拉动作的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出走的准备,此时她离家出走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8.《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萧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答:                                    
                                    
                                    
                                    
[明确] 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微任务三:鉴赏剧中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人物的性格在戏剧冲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从戏剧冲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人物的思想性格、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葛,而剧中的人物形象也往往寄寓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主题。
【任务设计】
9.娜拉出走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表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娜拉的形象特点。
答:                                    
                                    
[明确] 娜拉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妇女,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在识破海尔茂虚伪面目前,她一直生活在脉脉温情之中,从未考虑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但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女子,她忠于爱情,为了给丈夫治病,勇敢地假签支票借据,独立还债,并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而准备自杀。她对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抱着真正的同情心,面对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恐吓,她没有屈服,而是准备承担一切责任。在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状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10.海尔茂是剧中最富有特点的形象之一,请分析其性格特点。
答:                                    
                                    
                                    
[明确] 海尔茂是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者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传统观念的维护者。他实质上是一个极自私、冷酷、虚伪的伪君子。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待娜拉的态度和待人接物上。在家中他将娜拉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和玩偶,满嘴甜言蜜语。然而一旦他认为娜拉的行动危害到他的名誉地位,便立刻暴露出他的卑劣和自私。当柯洛克斯泰还回借据,海尔茂不再有任何危险时,他立刻又换回原来的面孔。当他看到用所谓的“爱”的言辞无法让娜拉回心转意时,便搬出道德和宗教来阻止娜拉的出走,甚至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企图使娜拉继续忍受其玩偶地位。他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
任务三:合作探究
【任务设计】
1.《玩偶之家》被称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请谈谈《玩偶之家》的思想内涵以及社会意义。
答:                                    
                                    
                                    
[明确] (1)思想内涵:易卜生提出的问题超越了以往人们所关注的婚姻中的几种常见的悲剧因素,诸如男权社会中的法律习俗观念(丈夫可寻花问柳,妻子必须忠贞)、父母权力造成的选择不自由、门第观念里衍生的婚姻悲剧,极其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2)社会意义:①女主人公娜拉这一人物展示了对男权社会的叛逆。在《玩偶之家》以前的文学作品中,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一致的男子结合;本文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②娜拉的出走引出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至今还能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2.1923年鲁迅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鲁迅提出,妇女要摆脱任人摆布的地位必须获得与男人平等的经济权。娜拉出走所表现出的历史局限性是什么?这一局限是否会削弱作品的社会意义?
答:                                    
                                    
                                    
[明确] 娜拉毅然出走,她的话是一篇“妇女独立宣言”。它意味着以娜拉为代表的中小资产阶级的先进妇女已经意识到了男权社会中自己的可悲地位,决心争得自身的解放,争得同男子一样的权利。但是,娜拉出走后真的能取得那么好的结果吗?答案是否定的。人格独立只有附丽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娜拉出走以后,如果没有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她是不能获得个人地位的真正解放的。
作品中,当娜拉认清海尔茂的真面目后,感到自己“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说明易卜生已经洞悉到妇女在家庭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是因为她们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尽管易卜生还不能回答妇女如何才能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如何才能从男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问题,但光是这些问题的提出以及对娜拉出走这一行动的肯定,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有力反抗,就足以给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以摧毁性打击。这就使这部作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定时训练 反馈补偿
巧用铺垫,构思精巧
【课内挖掘】
巧用铺垫、构思精巧、情节完整、前后呼应是《玩偶之家》的一大特点。如娜拉伪造签字借钱这一情节对展开戏剧冲突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作用。它既推动了柯洛克斯泰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又揭露了娜拉夫妻表面幸福而实际虚伪的资产阶级夫妇关系。
【技巧指导】
“巧用铺垫”的作用:①暗示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增强高潮突变、转折的合理性和真实感,使故事情节发展合乎逻辑。②能够在有限时间里,显出复杂的生活内容,增强作品的丰富感。
铺垫的方法主要有:
1.正面铺垫。在正铺中,铺垫所预示的方向和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
2.反面铺垫。在反铺中,铺垫的方向和情节发展的结局完全相反。
3.正反结合铺垫。正铺反铺巧妙结合,使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幅度大,又有很强的合理性和真实感。
【学以致用】
请运用铺垫的手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答:                                    
                                    
                                    
                                    
                                    
                                    
                                    
[参考示例] 
春天在我心
雪,第一次光顾了我们的城市。
风雪中,我们的清洁工们正在向城市的“牛皮癣”宣战。楼群里,街道旁,到处是他们的身影。又是大规模的行动,莫非又有领导来检查?我心里想。
一位女清洁工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头戴红围巾,身穿工作服,手握着小铲子上下左右移动,那些小广告便纷纷落地,动作娴熟。遇到顽固的,她就用桶里的温水刷一下,然后再轻轻地刮,干得专注认真。
突然,她举起的右手停了下来,身子慢慢靠近小广告,像是在仔细地看小广告的内容。不一会儿,她移开了脚步,留下了那张广告,继续她的清理工作。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偌大的墙壁,只剩下一张广告,十分醒目。
好奇心驱使我去看看那张小广告,是什么内容让这位清洁工手下留情的?这时,却见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来到小广告面前,驻足查看,看来他和我一样好奇!奇怪的是,他停留了片刻,摇了摇头,也走开了。
我更加好奇了,见路上没车,一溜小跑地赶了过去。
原来是一张寻人启事,上面写着:老父,67岁,患小脑萎缩,于昨天下午走失。头戴蓝色毛线编织帽,上穿黑色羽绒服,下穿棉裤,脚穿黑色棉鞋,有发现者请……
啊,我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虽然眼前雪花依旧飘舞,但我心里却有盎然的春意,分明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原来,春天在我心中。
拓展延伸 考点链接
戏剧阅读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戏剧冲突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戏剧冲突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表现为某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冲突(外部冲突),也可能表现为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内部冲突),还可能表现为人同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课内回顾】
《玩偶之家》戏剧冲突的特点:
(1)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海尔茂自私自利,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娜拉追求妇女解放,不安于“玩偶”地位,于是双方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2)戏剧冲突高度集中。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中。
(3)戏剧冲突紧张曲折。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解题指津】
理清戏剧冲突,需从如下方面入手:
1.从戏剧情节入手,把握冲突
社会矛盾往往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戏剧冲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因此我们可以从情节的推进入手进行分析。分析时,可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位,进行微观把握,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仔细研究主要事件、主要场次的描写,最后把各个场面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2.从人物关系入手把握冲突
戏剧里面涉及哪些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是否有利害关系,主要从这些方面把握戏剧冲突。包括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冲突、次要人物之间的冲突等。
3.从人物自身的心理矛盾把握戏剧冲突
这种内心冲突往往使人物陷于不易摆脱的境地,如在《雷雨》中,四凤和周萍都是侍萍的亲生骨肉,要侍萍答应他们的结合,侍萍是既难同意,又无法道出真相的,儿女的要求使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她在内心深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4.从人物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矛盾把握冲突
在《牡丹亭》“惊梦”中,美好的自然景色,使杜丽娘惊喜万分,由此情思萌动,但在封建礼教所制约的现实环境中,这是不能被允许的,因此情与环境的不协调,构成了戏剧冲突。
【任务检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话,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贼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1.下列对戏剧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子狐假虎威,对关汉卿吆三喝四,让关汉卿跪下,拿棒要敲他的腿,显示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凶恶残忍。
B.狱吏对关汉卿有感恩之心,为了减轻关汉卿的罪行,找来了关汉卿的老朋友叶和甫,让其劝说关汉卿。
C.叶和甫见到关汉卿后,先表现出假惺惺的关怀,然后用恐吓的方法威吓,再用利诱的手法收买,都失败了。
D.关汉卿用一记耳光将叶和甫打倒在地,叶和甫仍然不死心,直到关汉卿表明心志,叶和甫才露出狰狞面目。
解析:选B。B项表述错误,叶和甫不是关汉卿的老朋友,也不是狱吏找来的。
2.下列对戏剧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节选部分看,除狱吏因为关汉卿曾经救治过他的母亲,对关汉卿比较礼貌客气外,狱卒、禁子都凶狠残暴。
B.关汉卿“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等几个简短的句子,都印证了“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C.戏剧善于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等都属于动作描写。
D.叶和甫与关汉卿的这段对话,采用了先恐吓后利诱的方式,叶和甫先讲了一个“极可怕的消息”,再告诉关汉卿忽辛大人的想法。
解析:选C。C项,“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应是神态描写,在文中是舞台说明部分。
★3.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答:                                    
                                    
                                    
解析: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个人心理的矛盾,根据文本依次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节选文段中的冲突有: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
4.“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
答案: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