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复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福建省各地区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复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福建省各地区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4 08:2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福建省各地区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福建三明·九年级期末)《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2.(2021·福建上杭·九年级期末)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 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A.莱特兄弟 B.卡尔·本茨 C.史蒂芬孙 D.瓦特
3.(2021·福建上杭·九年级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应该是( )
A.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4.(2021·福建龙岩·九年级期末)某国“在1825年建成世界上地一条铁路,1850年基本形成全国干线铁路网”,率先进入“铁路时代”。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5.(2021·福建新罗·九年级期末)“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这段材料可以用来
A.阐述工业革命的过程
B.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C.说明工业革命的性质
D.论证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6.(2021·福建·莆田砺志学校九年级期末)卡尔·本茨被称为“汽车之父”,使他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 )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动机的发明 C.电器的发明 D.内燃机的创设
7.(2021·福建新罗·九年级期末)詹姆士是一位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建在交通便利的内陆城市。最可能是因为
A.珍妮机的发明
B.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火车、轮船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8.(2021·福建·莆田二中九年级期末)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纺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到1792年,这个工厂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使用
A.珍妮机
B.内燃机
C.蒸汽机
D.电动机
9.(2021·福建·莆田砺志学校九年级期末)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是被一个男子“一脚踢出来”,然后才开始的。这个男子“踢”出了( )
A.蒸汽机 B.珍妮机 C.飞梭 D.工厂
10.(2021·福建三明·九年级期末)导致下图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航海时代的到来 B.三角贸易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推进 D.殖民体系的建成
11.(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工业革命促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出现了( )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现代工厂 D.垄断组织
12.(2021·福建三明·九年级期末)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在1831~1841年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这一阶段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污染严重 B.城市环境恶化 C.工厂事故频发 D.医疗技术退步
13.(2021·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D.工业革命的发展
14.(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下图是1867年英国不同阶层家庭在总人口和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图,该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 )
A.人口迅速增长 B.大众教育普及 C.生活方式改变 D.贫富分化明显
15.(2021·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开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是( )
A.汽车 B.蒸汽机 C.火车 D.珍妮机
16.(2021·福建新罗·九年级期末)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
A.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
C.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
D.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7.(2021·福建·莆田砺志学校九年级期末)《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这论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A.原因 B.条件 C.过程 D.意义
18.(2021·福建涵江·九年级期末)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东西方的冲突与隔绝 D.晚清政府的挣扎与徘徊
19.(2021·福建三明·九年级期末)“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它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共产党宣言》 C.国际工人协会 D.巴黎公社
20.(2021·福建厦门·九年级期末)下图简要描述了某位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马克思 D.斯大林
21.(2021·福建南平·九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纲领的发表( )
A.表达了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 B.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胜利之路
C.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D.鞭笞了殖民统治的野蛮行径
22.(2021·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举行了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民意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的票数高居榜首,这说明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第一国际的成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资本论》的发表
23.(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原则的社会形式。”这一观点出自(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24.(2021·福建漳州·九年级期末)毛泽东曾说,青年时期读的一本书使他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大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新法典》 D.《战争与和平》
25.(2021·福建上杭·九年级期末)列宁说:“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创造的优秀成果”。“马克思的学说”诞生标志是( )
A.宪章运动的开展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综合题
26.(2021·福建厦门·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 发明与简单的经历 历史影响
凯伊 他出身贫寒,做过钟表匠,1733年发明飞梭。他的邻居发现这种装置可以做两人的活,担心这会剥夺他们的生计,就捣毁了他的梭子。他被迫离开家乡,在贫穷和孤独中死去。 后来他的发明还是被各地积极采用。
哈格里夫斯 他是贫穷的天才织工,1764年,发明了第一台珍妮机。邻居发现并担心这一发明会夺走他们的工作,就将珍妮机砍成了碎片。发明家夫妇被迫逃亡,但他们还是努力改进珍妮机,并于1768年获得国家专利。 慢慢地珍妮机的价值得到了认可。 1784年英国有了2万多台珍妮机。
? 他身体虚弱,喜欢摆弄机器,曾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改良蒸汽机,经历多次失败,于1765年终于成功。后来他同富商博尔顿建立了合作关系,又申请了国家专利。晚年的他幸福而富足。 1783年欧洲的很多煤矿都使用他改良的蒸汽机。
注:1624年前后英国颁布法律开始保护发明专利。
——据[美]哈特曼《全球通史》编制
(1)材料中的“?”是谁?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7.(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世纪后,西欧和亚洲、非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往来,以前欧洲很少人食用的烟草、茶叶、甘蔗、咖啡等都成了输入欧洲的重要商品,海外商业开始面向广大居民的需要贩运大宗商品。西欧封建行会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市场的需要,客观上要求从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从而刺激了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凤茹《新航路开辟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蒸汽的呼啸一场“革命”从英国迅速扩散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欧洲的资产阶级,尤其英国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到处建立联系世界各国的贸易额有了急剧增长,18世纪60年代比50年代增长了一倍,比20年代则翻了两番。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780-1820年为1.37%,1820-1840年为2.81%,1840-1860年高达4.84%。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西欧与其他各洲实现直接商业往来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英国“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总结十六至十九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28.(2021·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二百多年前,一个国家曾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当时,该国煤的产量占了世界的二分之二,铁的产量占了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
——摘编自《世界历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材料一中,间接史料是图 ,直接史料是图 。(写出图片序号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例在这场革命中“彻底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明。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三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两难局面”,从不同角度提出具体对策。(提示:可从政府民众、企业等角度思考)
三、论述题
29.(2021·福建三明·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640年英国新议会召开到1688年光荣革命期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不断斗争,最终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步创造了全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变革。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限制王权的法律性文件。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0.(2021·福建南平·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绘制
(1)根据材料,指出工业革命时期为机器运转提供主要动力的发明。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
)
参考答案
1.A
【详解】
题干的“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表明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到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与伤害到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所受到的惩罚不同,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具有等级性。故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材料,认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不同等级的人,受到的惩罚不同,这是法典等级性的体现。
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带动了钢铁、煤炭等生产行业的革新,导致新的交通工具火车和汽船的发明,D项符合题意;AB两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用内燃机做动力的新工具,不符合题意;C项发明的火车,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做动力的新工具,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国家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推动城市化;但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由史蒂芬孙设计的蒸汽火车载着450名乘客,以24千米的时速行驶,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1850年基本形成全国干线铁路网,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5.D
【详解】
根据 “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采用的机械动力是内燃机,所以卡尔·本茨创制汽车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内燃机的创设。A项是火车和汽船的动力机械;B项是电产生的动力机械;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785年后,改良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故B符合题意。珍妮机的发明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火车、轮船的出现改善了交通运输情况,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轮船、飞机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详解】
依据题干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纺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到1792年,这个工厂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机械化装置使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动力成为制约机器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问题。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新的动力。瓦特经过多年的钻研,广泛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蒸汽机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动力问题,还为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开拓了极其广阔的地理空间。C选项符合题意;珍妮机的出现是棉纺织业第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珍妮机的发明,一般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A选项不符合题意;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B选项不符合题意;电动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9.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成功的制造出能同时纺出多根棉纱的纺纱车,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排除;C项飞梭还不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排除;D项大工厂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排除。故选B。
10.C
【详解】
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1841-1877年,英国从事农业和服务业的人口比重下降,从事工业的人口比重上升,这说明当时英国的工业产业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期间,所以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推进,故选C;航海时代的到来和三角贸易的影响都在1841年以前,排除AB;殖民体系的建成是在19世纪末,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
1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改良之后,大规模的应用于工厂,促进了工厂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工厂出现,故C符合题意;AB是工业革命之前的组织形式,不符合题意;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B
【详解】
据题意可知,工厂集中的城市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应该是工业发展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故选B;石油的大规模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C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应该是进步的,排除D。
13.D
【详解】
依据图片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情况图,可以看出从1750年(18世纪50年代)到1870即19世纪70年代,农村人口不断下降,城市人口增长。结合课本所学,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增多即城市人口增多。很多农村人到城市上班,农村人口下降。D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发生在15—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A排除;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B排除;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与城市、农村人口的变化无关,C排除;故选D。
14.D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资产阶级家庭占人口的25%,而国民收入却占60%;无产阶级家庭占人口的75%,而国民收入却占4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种失衡是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越来越富裕,无产阶级越来越贫困,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贫富分化,故选项D符合题意;图片信息不能体现人口迅速增长,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图片信息没有涉及大众教育的内容,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生活方式的内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765年英国工程师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珍妮机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D正确;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排除;蒸汽机、火车是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成果,BC排除;故选D。
1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共产党宣言》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局面,成为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依据题干信息“1864年,欧洲各国工人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随后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继展开”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只适合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经验的总结、只适合中俄两国的暴力革命,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7.D
【详解】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这论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8.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火车的发明”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此时中国的清王朝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世界才会“逐渐缩小”,因此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工业文明下的世界,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指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排除B项;东西方的冲突与隔绝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晚清政府的挣扎与徘徊仅仅是题干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描述了未来理想的社会,但没有阐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排除;C项国际工人协会就是“第一国际”,主要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进行经济斗争,排除;D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故选B。
20.C
【详解】
仔细观察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马克思。马克思,1818年生于特里尔,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决心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获博士学位后,1842年被聘为《莱茵报》主编,但由于宣传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这份报纸很快被查封了。后来,马克思来到法国,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864年建立第一国际,1867年他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83年3月由于贫困、疾病和长期过度的劳累在伦敦与世长辞,故C符合题意;克伦威尔是英国人,故A错误;华盛顿是美国人,故B错误;斯大林是苏联人,故D错误;故选C。
21.B
【详解】
由图中的“《共产党宣言》”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它的发表,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指明了无产阶级的胜利之路,所以B项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表达了无产阶级的诉求,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鞭笞了的是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行径,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2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C正确;ABD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排除;故选C。
23.D
【详解】
依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原则的社会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D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发表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人权宣言》发表于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法典》颁布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仑帝国时期,三者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选项B符合题意;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发《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A排除;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C排除;《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等,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D排除。故选B。
2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C项正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开展,标志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排除A项;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排除B项;1917年,列宁在俄国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6.(1)瓦特。
(2)观点①:法制是社会进步的保障。
观点②:符合历史潮流的新事物尽管常常发展曲折,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观点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并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围绕观点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论点:个人奋斗推动社会进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凯伊出身贫寒、发明飞梭,虽然生前潦倒,但死后却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人类;面对阻力,哈格里夫斯坚持发明,珍妮机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体弱多病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前奏。他们都经历了痛苦与艰难,最终用自己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个人奋斗置身于时代的浪潮,最终也能成就时代的历史进程。
【详解】
(1)根据材料“摆弄机器”、“改良蒸汽机” 、“1765年终于成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个人是瓦特。
(2)根据上述凯伊、哈格里夫斯和瓦特的发明经历及其影响可以从:个人奋斗推动时代发展,苦难是人生的财富,科技发展促进等方面选题;例如,论点:个人奋斗推动社会进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凯伊出身贫寒、发明飞梭,虽然生前潦倒,但死后却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人类;面对阻力,哈格里夫斯坚持发明,珍妮机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体弱多病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前奏。他们都经历了痛苦与艰难,最终用自己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个人奋斗置身于时代的浪潮,最终也能成就时代的历史进程。
27.(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蒸汽机的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世界各国的贸易急剧增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十六世纪后,西欧和亚洲、非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往来,以前欧洲很少人食用的烟草、茶叶、甘蔗、咖啡等都成了输入欧洲的重要商品,海外商业开始面向广大居民的需要贩运大宗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可知促使西欧与其他各洲实现直接商业往来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根据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和蒸汽的呼啸一场‘革命’从英国迅速扩散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可知与工业革命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革命”的特点,蒸汽机的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世界各国的贸易急剧增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根据材料一新航路开辟、材料二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因此十六至十九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8.(1)二,一。
(2)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等。
(3)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4)政府: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较为完备的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对传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民众:加强环保意识,确立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与能源。
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走清洁、循环和节约型生产之路;从利用传统能源向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变,提高资源和能量利用效率。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直接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间接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故图一是当时英国国家档案文件,可作为直接史料,图二是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属于间接史料。故间接史料是图二,直接史料是图一。
(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一场通过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是指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使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故这两个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等。
(3)依据材料信息“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依据材料信息“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可知工业革命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可得出工业革命也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危机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从政府、民众和企业角度思考。如政府方面可从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环境,督促传统企业进行技术升级等方面作答。如民众从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方面作答。企业方面可从提高技术,走创新型道路等方面作答。如政府:颁布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较为完备的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对传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民众:加强环保意识,确立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与能源。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走清洁、循环和节约型生产之路;从利用传统能源向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变,提高资源和能量利用效率。
29.(1)《权利法案》。
(2)观点:英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论述: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后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初步实现了政治民主化,为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765年,英国正式开始工业革命,新发明层出不穷,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实现了经济工业化。总结:英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相互促进,促使英国顺利完成现代化。
【详解】
(1)依据材料“从1640年英国新议会召开到1688年光荣革命期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不断斗争,最终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步创造了全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进一步推动了技术的变革”可知,英国限制王权的法律性文件是《权利法案》;为了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限制。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2)文字材料展现的是英国政治民主化,即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的经济工业化提供了政治保障,而图片材料正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后取得的成就,可见材料的主题是英国的现代化。因此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是英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论述: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随后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初步实现了政治民主化,为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765年,英国正式开始工业革命,新发明层出不穷,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实现了经济工业化。总结:英国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相互促进,促使英国顺利完成现代化。
30.(1)瓦特蒸汽机
(2)科学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论述: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进,英国率先进行并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各种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英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70年代,电力逐渐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围绕“电”的使用而出现的一系列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可见,科技创新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迈步向前的不竭动力。
【详解】
(1)由示意图中的“瓦特蒸汽机主要动力”可知为机器运转提供主要动力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2)本题为较难题目,观点需要立足于给定的材料整体去提炼,如通过对本题示意图中的分析可知,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的作用,所以可以提炼出观点为科学技术的革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论述部分需要围绕观点,用两个以上史实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的作用进行论述,如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生产方式和技术的改进,英国率先进行并于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各种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英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70年代,电力逐渐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围绕“电”的使用而出现的一系列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最后进行总结即可。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