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区九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复习题(含解析)——2020-2021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区九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4 08: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区九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茶陵·九年级期末)“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2.(2021·湖南郴州·九年级期末)2019年4月15日,法国 重要活动场所巴黎圣母院失火。值得欣慰的是巴黎圣母院祭坛、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文中空格处应为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2021·湖南邵东·九年级期末)公元800年前后,该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800年,教皇在罗马为该国国王举行了加冕礼,称之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个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西罗马帝国 C.法兰西王国 D.意大利王国
4.(2021·湖南会同·九年级期末)诞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人们只要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5.(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九年级期末)有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
A.印度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 C.欧洲封建等级制度 D.日本大化改新
6.(2021·湖南新化·九年级期末)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7.(2021·湖南鹤城·九年级期末)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英吉利王国 D.意大利
8.(2021·湖南衡阳·九年级期末)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方法,与下面哪一种文化有关
A.基督教文化
B.佛教文化
C.伊斯兰教文化
D.儒家文化
9.(2021·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10.(2021·湖南新田·九年级期末)封建庄园制度盛行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特征之一。下列对庄园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是平民
B.大学主宰了庄园中西欧人的精神生活
C.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
D.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种姓制度
11.(2021·湖南中方·九年级期末)《欧洲史》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 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庄园主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庄园法庭 D.人民法院
12.(2021·湖南永定·九年级期末)“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由此可见,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是
A.驱逐出庄园 B.送入监狱 C.处以罚金 D.没收财产
13.(2021·湖南鹤城·九年级期末)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
A.人民公社 B.庄园 C.手工工场 D.大种植园
14.(2021·湖南赫山·九年级期末)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基本自给自足
C.严格禁止竞争 D.自耕农为主体
15.(2021·湖南雨花·九年级期末)以下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世界古代史时整理的内容,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两河流域的雅利安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
② 公元前5世纪苏格拉底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③ 佛教、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基督教起源于欧洲
④ 西欧庄园法庭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维护公共秩序
A.① B.② C.③ D.④
16.(2021·湖南郴州·九年级期末)欧洲中世纪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说明西欧庄园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是区域的经济中心 D.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17.(2021·湖南会同·九年级期末)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18.(2021·湖南·永州市第九中学九年级期末)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9.(2021·湖南新田·九年级期末)“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20.(2021·湖南鹤城·九年级期末)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1.(2021·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这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这里,洋溢着自由的空气;这里,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这里,点亮了冲破中世纪黑暗的曙光。“这里”是
A.古希腊雅典城邦 B.中世纪欧洲庄园
C.中古西欧的城市 D.中世纪罗马教廷
22.(2021·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学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 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C.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23.(2021·湖南炎陵·九年级期末)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4.(2021·湖南永定·九年级期末)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基督教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庄园的出现
D.城市的兴起
25.(2021·湖南攸县·九年级期末)《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
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26.(2021·湖南古丈·九年级期末)据《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了,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A.形成博大缜密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初步具有“契约”思想
27.(2021·湖南岳阳·九年级期末)《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其第九表第三条中规定:“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由此可见,古代罗马(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维护法律程序公正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成文法削弱了贵族势力
28.(2021·湖南邵阳·九年级期末)小华正在通过互联网下载“东罗马四分五裂”“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小华探究的问题是(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D.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29.(2021·湖南雨花·九年级期末)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一文明包括( )
A.象形文字、《查士丁尼法典》 B.大竞技场、《汉谟拉比法典》
C.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D.大竞技场、《查士丁尼法典》
30.(2021·湖南常德·九年级期末)如果想了解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可以参阅的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31.(2021·湖南汉寿·九年级期末)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
A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西欧封建制度改革
B 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哈里发设立“智慧宫”
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波罗行纪》
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奥斯曼帝国入侵
A.A B.B C.C D.D
32.(2021·湖南隆回·九年级期末)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让我们不能不想起奠定欧洲民法基础的( )
A.《汉谟拉比法典》 B.《人权宣言》
C.《罗马民法大全》 D.《权利法案》
二、简答题
33.(2021·湖南永定·九年级期末)回答有关古代欧洲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组问题。
(1)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高峰在谁执政时期 指出这一时期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指的是哪一法律文献
(3)查士丁尼时代编纂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他在位时期编纂的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什么文献 这一文献的局限性和地位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考查点:封君封臣制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等信息可知,通过土地的封赐形成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內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这种封君封臣制度必须以土地封赐为直接纽带,因此第一级封君由于没有直接对二次分封的封臣赐予土地,所以双方之间就不存在契约关系,也就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B正确;“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西周的分封制,与材料不符,A错误;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与材料不符,C错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指城市发展, 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19年4月15日下午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内部严重受损宛如炼狱。和该报道中建筑相关的宗教是基督教。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基督)教堂,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上中的一个岛上。它始建于12世纪中期,前后用了180多年时间才全部建成,是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誉为“中世纪建筑中最完美的花”,雨果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A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罗马人的皇帝”并结合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因此A项符合题意;B项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灭亡,与题干时间“800年”不符,排除;CD项是843年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成,排除。故选A。
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起义遭到血腥镇压。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宣扬人们只要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故C符合题意;道教 、佛教、伊斯兰教与耶稣无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详解】
8世纪前期西欧法兰克王国,查理马特任相时,进行改革,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土地是主要的财富,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西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主要依靠剥削农奴为生,从而形成了阶梯式的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宗教指的是基督教。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早期基督教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4世纪后期,罗马帝国确定基督教为国教,大大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土生土长得宗教,排除;C项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亚洲,排除;D项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排除。故选B。
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在高卢地区的法兰克王国,A项符合题意;B项建立的时间是800年前后;C项建立的时间是9世纪初;D项是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三分帝国后建立的。由此可知BCD三项与题干“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时间不符。故选A。
【点睛】
抓住信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是解题的关键,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灭亡的废墟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根据“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时间,排除BCD三项,确定正确答案。
8.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天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方法与基督教文化有关。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耶稣出生”那年算起的,而耶稣出生的时间12月25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圣诞节。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故C正确。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是农奴,故排除A项。教会主宰了庄园中西欧人的精神生活,故排除B项。种姓制度是印度的一种制度,故排除D项。故选C。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行使司法权的权力机构是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或未按规定缴纳足额的租税,这些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2.C
【详解】
依据题干的“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基本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西欧中世纪乡村一种新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因此材料体现的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基本自给自足。B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发达,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严格禁止竞争,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自耕农为主体,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时期以庄园为基本单位,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因此西欧庄园法庭既维护领主的利益也维护公共秩序。选项D符合题意;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A排除;公元前5世纪中期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B排除;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起源于亚洲,C排除。故选D。
16.B
【详解】
根据“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等食物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说明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方面的,A排除;是区域的经济中心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D排除。故选择B。
17.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城市市民,城市市民为争取自治权展开与封建主的斗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题文中的“政治权利”是指城市自治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A。
18.C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9.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0.D
【详解】
此题中的提示词是: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结合课本所学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在这里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故此题选择答案D。
21.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0世纪起,中古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中古西欧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加强,逐渐瓦解了封建经济。城市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着渴望自由的农奴们,逃亡农奴只要在城市里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取得自由人的身份。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城市代表了更美好的生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22.A
【详解】
中世纪由于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促进大学的出现。材料中“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说明了中世纪大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世纪大学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大学与商业发展关系,并不是说明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大学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正确;中世纪城市并不能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故“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排除A;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是庄园法庭,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不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D。故选C。
2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B。
25.D
【详解】
依据题干“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制定《查士丁尼法典》,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排除;故选D。
2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明确马主人是奴隶主,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有什么证据,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意思为当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该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故D项正确,故选D。
27.B
【详解】
根据材料“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古代罗马注重法律程序的公正,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息,排除A项;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势力始终不会被消弱,排除D项。故选B项。
2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由于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13世纪末,奥斯曼士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14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所以,根据“东罗马四分五裂”“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等资料可以推断小华探究的问题是拜占庭帝国的灭亡,C项符合题意;A项探究的问题不完整;BD两项与题干无关。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D
【详解】
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突,又华丽宏伟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还有庆祝胜利的凯旋门、方尖碑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公元6世纪,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相继编成《査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故选D;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ABC错误。
30.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执政时期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31.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故D正确;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时期,其原因是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故A错误;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622年他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带兵攻打麦加,使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故B错误;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源于阿拉伯人的传播,故C错误;故选D。
3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C正确;《汉谟拉比法典》迄今世界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排除A;《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B;《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D。故选C。
33.(1)伯里克利;公民大会
(2)《十二铜表法》
(3)稳固帝国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详解】
(1)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2)公元前450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3)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篆》,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的局限性是仍然承认奴隶制。《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