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2.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北大校长周其凤写了一首歌,歌名为《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其中写道:“……你我你我,要温暖漂亮,化学提供衣装婀娜;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化学提供,营养多多;你我你我,要飞天探地,化学提供,动力几何;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学密码解锁……”写出了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关于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
B.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C.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 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3.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 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 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 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 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4.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 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 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5.碳酸钾(K2CO3)属于( )
A. 复合肥
B. 氮肥
C. 磷肥
D. 钾肥
6.下列措施或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增强肥效
B. 用10 mL的量筒量取9.5 mL的水
C. 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7.施用钾肥能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可用作钾肥的是( )
A. NH4HCO3
B. K2CO3
C. CO(NH2)2
D. Ca(H2PO4)2
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 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没有刺激性气味,一定不是氮肥
C. 碱的溶液pH都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D.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9.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纯碱所需的原料是( )
A. 石灰石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水
10.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化钾可用作钾肥
B. 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C. 农药施用后,不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
D. 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
11.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C+O2CO2
B. CO+CuOCu+CO2
C. 2H2O2H2↑+O2↑
D. HCl+NaHCO3===NaCl+CO2↑+H2O
12.粗食盐中常含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用粗盐制备精盐时,通常采用溶解、除杂、过滤和蒸发的操作,其中往粗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盐酸(均可以过量)的目的就是除杂。所加溶液的顺序错误的是( )
A.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B. 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
C. 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盐酸
D. 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13.把 CaCO3、NaCl、MgCl2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 )
A. H2O NaOH HCl
B. H2O KOH HCl
C. H2O NaOH H2SO4
D. H2O KOH H2SO4
14.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15年地球日的活动主要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下列做法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
A. 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
B.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
C. 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各种化肥、农药
D.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废弃塑料
15.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K2SO4和CuCl2
B. NaOH和CuSO4
C. HCl和Ba(OH)2
D. BaCO3和HCl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某同学家中有一袋化肥,可能混入了其他化肥,且化肥包装袋上字迹模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该化肥中含有什么物质?
[收集信息]经询问得知,该化肥可能为铵态氮肥。
[提出猜想]该化肥所含的阴离子可能是Cl-、CO、SO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结论]若该化肥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则其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
[实验反思]若步骤(2)中用氯化钡溶液代替硝酸钡溶液________(选填“是”或“否”)可行,请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 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E的固体俗称干冰。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园林工人配制波尔多液时,将胆矾(CuSO4·5H2O)晶体、生石灰(CaO)分别与水按1∶50的质量比混合(胆矾溶于水得到CuSO4溶液),然后把得到的两种液体在木桶里混合并充分搅拌。
(1)配制波尔多液不用铁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液体在木桶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检验所配的波尔多液中是否还含有CuSO4,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 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 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D中氢氧化钡属于可溶性碱,分类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所给信息考查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从材料能够得知化学能够研制出许多的新型材料、新物品,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保障人体的健康。化石燃料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违背,故C错误。
3.【答案】D
【解析】A项,氯化钾中含有氯离子,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错误;B项,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溶液中的铁离子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只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所以溶液黄色消失,实验能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而是由铁离子造成的,错误;C项,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生成硝酸铁和氯化银沉淀,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溶液黄色未消失,实验能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而是由铁离子造成的,错误;D项,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浓度变浅所以黄色变浅不能说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正确。
4.【答案】C
【解析】A项,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正确;B项,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正确;C项,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不是用纯酒精,错误;D项,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以用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清洁剂去除炉具上的油污,正确。故选C。
5.【答案】D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6.【答案】A
【解析】A项,熟石灰是碱,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错误;B项,可以用10 mL的量筒量取9.5 mL的水,正确;C项,pH测得的结果是整数,因此可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正确;D项,盖上锅盖把空气(氧气)隔绝了从而使火熄灭,正确。故选A。
7.【答案】B
【解析】A项,NH4H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B项,K2CO3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钾元素,属于钾肥;C项,CO(NH2)2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D项,Ca(H2PO4)2只含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磷元素,属于磷肥。
8.【答案】C
【解析】A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错误;B项,加熟石灰不产生氨气说明不含铵根离子,不能说明不含氮元素,还可能含硝酸根,错误;C项,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9.【答案】C
【解析】根据氨碱法制纯碱的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即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烧制时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即CaO+H2O===Ca(OH)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项,氯化钾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正确;B项,化肥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正确;C项,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错误;D项,农药应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合理施用,过量施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A项,C+O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项,CO+CuOCu+CO2,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铜是单质,不是复分解反应,错误;C项,2H2O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错误;D项,HCl+NaHCO3===NaCl+CO2↑+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解析】这三种溶液中的杂质离子分别是Ca2+、Mg2+、,除去的杂质离子的试剂分别选用
上述离子过量再用这些离子除去:H+、H+、CO
根据分析Ba2+应该加在的前面,最后加入含H+的盐酸,所以正确答案是C。
13.【答案】A
【解析】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解答。
14.【答案】C
【解析】A项,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浸灌为喷灌、滴灌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正确;B项,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可提高汽油利用率,正确;C项,由于多施化肥、农药,会造成对水土污染,错误;D项,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籍及废弃塑料可节约资源并可防止环境污染,正确。故选C。
15.【答案】A
【解析】A项,K2SO4和CuCl2溶液混合时,既无沉淀又无水也无气体产生,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B项,NaOH和CuSO4混合时,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C项,HCl和Ba(OH)2溶液混合时,有水生成,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D项,BaCO3和HCl溶液混合时,可生成水、二氧化碳气体,既有水又有气体,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A。
16.【答案】产生刺激性气味 CO 硝酸银溶液 白色沉淀 NH4Cl和(NH4)2SO4 否 加入氯化钡会干扰Cl-检验
【解析】(1)根据铵根离子能够和熟石灰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分析;
(2)根据硫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和碳酸根离子的特点分析:加硝酸钡溶液,再滴加少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3)根据氯离子的鉴别方法分析。
17.【答案】(1)CuO CO2
(2)Na2CO3+2HCl===2NaCl+CO2↑+H2O 2CuO+C2Cu+CO2↑
【解析】根据A、B、C、D、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黑色固体,且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①、②、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所以D是氧化铜,C是碳,A是碳酸钠,B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8.【答案】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或Fe+CuSO4===Cu+FeSO4) Ca(OH)2+CuSO4===CaSO4+Cu(OH)2↓ 将一根光亮的铁丝插入波尔多液中,观察铁丝表面是否变红
【解析】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硫酸铜溶液与石灰水的混合溶液称为波尔多液,其中硫酸铜溶液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而使波尔多液失去药效。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NaCl的质量为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