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复习题——2020-2021学年上学期湖南省各地区七年级期末历史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娄星·七年级期末)“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2.(2021·湖南雨花·七年级期末)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3.(2021·湖南北湖·七年级期末)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4.(2021·湖南华容·七年级期末)“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5.(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6.(2021·湖南汉寿·七年级期末)“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北京人
7.(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彩陶 D.青铜器
8.(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其中北京人遗址是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其入选的理由是
A.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B.学会人工取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C.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建造房屋,进入农耕社会
D.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步入了新石器时代
9.(2021·湖南中方·七年级期末)时间轴是历史时空观的重要体现。观察下面的时间轴,你认为山顶洞人应该生活在哪一时期
A.A B.B C.C D.D
10.(2021·湖南北湖·七年级期末)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①居于周口店的山洞里 ②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
③使用天然火 ④过着群居生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11.(2021·湖南·安仁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2021·湖南耒阳·七年级期末)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13.(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4.(2021·湖南华容·七年级期末)“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5.(2021·湖南新田·七年级期末)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最可靠的是
A.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B.《诗经》的相关描述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齐民要术》的记载
16.(2021·湖南常德·七年级期末)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代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应是
A.北京人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7.(2021·湖南雨花·七年级期末)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18.(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
A.半坡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19.(2021·湖南·湘潭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期末)英国一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半坡居民的生活,请你当一名小导游。你不会向客人介绍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20.(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人们认为中国人类的开端存在一个巢居时代,即在树上用树枝搭架而居,因类似禽动物的筑巢得名。这种房屋,既可以防潮,也可以躲避野兽的侵袭。下面哪种房屋样式与此相似( )
A.洞穴 B.半地穴式房屋 C.干栏式房屋 D.瓦房
21.(2021·湖南会同·七年级期末)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22.(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其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23.(2021·湖南桂阳·七年级期末)“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使华夏民族“合以成一族”的是
A.尧、舜、禹 B.盘古、女娲 C.炎帝、黄帝 D.黄帝、蚩尤
24.(2021·湖南茶陵·七年级期末)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把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
A.黄帝 B.尧 C.大禹 D.秦始皇
25.(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是:“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和炎帝 B.尧和舜 C.舜和禹 D.周文王和周武王
26.(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7.(2021·湖南·湘潭市第十二中学七年级期末)“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人物都曾担任过部落联盟首领,其先后顺序是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舜、禹
D.尧、禹、舜
28.(2021·湖南凤凰·七年级期末)“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_____________
A.黄帝 B.炎帝 C.禹 D.启
29.(2021·湖南新田·七年级期末)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如下图)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0.(2021·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二、综合题
31.(2021·湖南中方·七年级期末)解读邮票,探究其蕴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使命;走进古遗址,感悟历史空间的恒远和生命传承的意义。观察下面两组邮票和古遗址图片,回答问题。
(邮票)
(古遗址)
(1)将四枚邮票和对应的文化遗址进行正确的搭配(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邮票序号)。
E河姆渡遗址_____;F半坡遗址______。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过着定居生活。促使他们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原始农业的发展 D.学会建造房屋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属于哪一大河流域?分别种植什么主要农作物?
32.(2021·湖南·汨罗市白塘镇磊石学校七年级期末)(中华文明五千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华夏是也。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什么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 “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
(3)请列举传说中“轩辕”的发明有哪些?(至少4项)
(4)材料三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哪种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谁在位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的?
33.(2021·湖南·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
材料二 舜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
材料三 禹治水十分辛苦,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
材料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
(1)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请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
(2)传说中,舜有哪些作为?
(3)大禹治的“水”是指哪条河流?采用的办法是什么?
(4)综上材料,我们可以从尧、舜、禹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这两种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这是可以验证的历史遗存,属于第一手资料。最能支持这一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故A符合题意;文献记载、 神话传说、 调查问卷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4.A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故选A。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生活在今云南省境内,生活时代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A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北京地区,B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地区,C不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D不符合题意。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6.D
【详解】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其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D项正确;元谋人发现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排除A项;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排除B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因此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由于北京人遗址是已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排除B;最早学会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排除C;最早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的是山顶洞人,排除D。故选A。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D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A是元谋人。A错误;BC不符合山顶洞人生活年代,BC错误。综上故选D。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考古发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当时的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反映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留火种。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会制作鱼纹彩陶盆,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的房子,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2.C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说明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的农耕生活。A项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与材料内容不符;B项游牧渔猎与材料中的生活方式不符;D项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方式。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3.D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约6000年前已经种植粟的居民是半坡居民。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所以C项符合题意;AB项还没有出现原始农业,D项种植水稻,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发达的中国原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进行人工栽培稻谷,说明中国原始农业发达。选项C符合题意;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传说通常不可靠,A可排除;文字记载的历史,具有人为因素,其真实性必然不如考古挖出来的文物,B排除;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与“中国原始农业”不符,D排除。故选C。
16.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有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D项符合题意;A项北京人生活在北京的周口店,与“浙江省余姚市”信息不符;B项元谋人生活在在云南元谋县,与“浙江省余姚市”信息不符;C项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与题干“稻谷、稻秆、稻叶”信息不符。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抓住信息“浙江省余姚市”和“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是解题的关键,这是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由此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17.C
【详解】
考查点:半坡居民。解题思路:依据题干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会烧制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故C符合题意;半坡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排除A;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排除B;司母戊鼎是商朝的青铜器,排除D。故选C。
18.C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C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故A不合题意;远古时代的山顶洞人、北京人还不会种植农作物,而是以采集、狩猎为生,故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日里稻花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是解题的关键,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
1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BCD项内容都是关于半坡居民的正确表述,可以向客人介绍,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0.C
【详解】
依据材料“在树上用树枝搭架而居,因类似飞禽动物的筑巢得名。这种房屋,既可以防潮,也可以躲避野兽的侵袭”,可知这种房屋是树枝搭建的,可防潮,可躲避野兽的侵袭。结合课本所学,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1.C
【详解】
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22.B
【详解】
题干材料反映了尧之子品德不好,故而尧让品行高尚的舜做了他的继承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度,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故选B。
2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传说时代,在黄河流域,炎帝、黄帝两个部落,在融合中形成华夏族,炎帝与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C符合题意。尧、舜、禹以禅让制推选首领,盘古、女娲是神话中为远古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蚩尤被黄帝打败自杀,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A
【详解】
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从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因此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始祖,A符合题意;BCD项人物与“人文始祖”称号无关,排除。故选择A。
25.A
【详解】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A符合题意;BCD项人物与“人文始祖”不符,排除。故选择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
2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根据才德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选项A符合题意;B项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赐给亲属和功臣,分封他们为诸侯,C排除;科举制是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D排除。故选A。
2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8.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名叫“公孙轩辕”,姓公孙名轩辕,所以答案选择A。
29.C
【详解】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因而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C项正确;ABD项不是“炎黄子孙”说法的主要来源,排除ABD项。故选C。
30.A
【详解】
“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能力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禅让制,A项正确;世袭制包括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排除B项;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排除C项;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D项。
31.(1)河姆渡遗址:A、B、D;半坡遗址:C。
(2)C。
(3)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水稻;粟。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划桨行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会制作彩陶,所以属于河姆渡人的是ABD;属于半坡居民的是C。
(2)依据所学可知,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过着定居生活,C符合题意;ABD项不是促使原始居民定居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择C。
(3)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属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陕西,属于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种植粟。
32.(1)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由多个民族交融发展而来。
(2)黄帝;涿鹿之战。
(3)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发明了弓箭、指南车等。
(4)禅让制。舜。
【详解】
(1)根据“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可知中华民族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由多个民族交融发展而来。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轩辕”指的是黄帝;“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
(3)黄帝的发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包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发明了弓箭、指南车等。
(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禅让制。舜在位时,派遣大禹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消除了水患。
33.(1)禅让制;使用推举的方式,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黄河流域;疏导
(4)他们克己奉公、品德高尚、选贤任能等。
(5)“天下为公”实行的是禅让制,推举贤德之人作为部落首领;“天下为家”实行的是世袭制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2)根据所学可知,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治理黄河水,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
(4)传说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尧、禹、舜都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尧生活简朴,克己爱民;禹领导人民治水13年,三国家门而不入;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他们都有克己奉公、品德高尚、选贤任能等优秀品质。
(5)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可知,“天下为公”实行的是禅让制,推举贤德之人作为部落首领。根据“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家”实行的是世袭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