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单元盐 化肥元测试(一)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4题)
1、 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
A . 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B . 碳酸氢钠属于碱
C . 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Na 2 HCO 3
2、 下图为 xx 泡打粉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 . 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 .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 .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3、 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溶液呈碱性 B . 固体难溶于水
C . “ 纯碱 ” 是碳酸钠的俗名 D . 可用于烘焙糕点
4、 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NaOH、CuSO4、HCl、KNO3 B.HCl、KOH、NaCl、Na2SO4
C.Ca(OH)2、Na2CO3、NaCl、HCl D.NaNO3、MgCl2、KCl、Ba(OH)2
5、 十一世纪,中国就用 “ 卓筒井 ” 凿井技术获取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
A . NaHCO 3 B . Na 2 CO 3 C . NaCl D . NaOH
6、 根据下面内容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HCl═NaCl+CO2↑+H2O
B.工业上冶炼铝 2Al2O3 4Al+3O2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Fe+3O2 2Fe2O3
D.在盛有氢氧化镁的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Na2CO3+Mg(OH)2═MgCO3↓+2NaOH
7、 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OH)2溶液 D.酚酞溶液
8、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Fe2+ 、OH、-
B.Na+ 、Mg2+ 、OH-
C.K+ 、 、 OH-
D.Ag+ 、Ca2+ 、 Cl-
9、 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分离、鉴别以及检验的做法,正确的是
A. 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Cl2: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B. 分离铁粉与铜粉∶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硫酸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加入BaCl2溶液
D. 检验二氧化硫气体:将气体通入稀高锰酸钾溶液
10、 已知某无色溶液 X 是 NaOH 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 BaCl 2 溶液、 Na 2 CO 3 溶液、 NH 4 Cl 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 X ,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加入试剂 甲 乙 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无明显现象 产生沉淀
A . 溶液 X 一定是 NaOH 溶液 B . 溶液 X 一定是稀硫酸
C . 乙一定是 NH 4 Cl 溶液 D . 丙一定是 Na 2 CO 3 溶液
11、 A 、 B 、 C 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 A 是氯化钠,在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生产 B 和氯气( Cl 2 )等; C 俗称纯碱, C 的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可制取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海水里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
B . 物质 B 的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C . 用石蕊试液或稀硝酸均不能将 A 、 C 的溶液区分开来
D . 图示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12、 下列有关盐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B . 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C . 亚硝酸钠可用于腌制蔬菜
D . 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13、 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进行了探究,最终确认废液中的溶质为 CaCl 2 和 HCl 。已知 CaCl 2 溶液呈中性。某同学取了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于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 Na 2 CO 3 溶液,以下坐标图是他对烧杯中物质变化情况的分析图,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14、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钾,最合理的方法是 ( )
A . 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B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加热
C . 加入足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热
二、填空题(共6题)
1、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序号填空。
①氧气 ②氢气 ③小苏打 ④碳酸钙 ⑤氯化钠 ⑥硝酸钾
( 1 )最清洁的燃料是 ______ 。
( 2 )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______ 。
( 3 )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______ 。
( 4 )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是 ______ 。
2、 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低钠盐能预防高血压,碘盐能补充人体所需碘元素,工业用盐使用不当易使人中毒。
(1)氯化钠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元素。
(2)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硫酸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碘盐中加了碘酸钾(KIO3),则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工业用盐含NaNO2,NaNO2的名称为_________ (填序号)。
A.磷酸钠 B.硝酸钠 C.亚硝酸钠
3、 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均属于钠盐,缘自三者都含有相同的____(用符号表示),其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可以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若要鉴别 NaCl、Na2CO3这两种钠盐,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多选,填序号,完整给分)。
①无色酚酞溶液 ②稀盐酸 ③Ca(OH)2溶液 ④KCl溶液 ⑤Ca(NO3)2
4、 从①水 ②纯碱 ③氢氧化钙 ④盐酸 ⑤氯化钠五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除(5)外,其余各小题均用序号填空)
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⑵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__。
⑶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
⑷为使馒头松软可口且无酸味,在蒸馒头之前,可加入一些__________。
⑸写出用Mg(OH)2中和过多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5、 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
(1)我国海盐年产量3千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_____(填选项序号)。
①潮汐能 ②生物能 ③电能 ④太阳能 ⑤化学能
(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①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中和”“复分解”“氧化”“化合”“分解”之一)。
(3)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9g。在20℃时,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80g KNO3,升温至80℃,在该温度下,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6、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以其强大的传染性和杀伤力惊惶了全世界。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各场所进行消毒。但是一定要注意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用。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氯原子________,两个氯离子________;
(2)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由________ 种元素组成,用化学用语表示标出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3)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反应除生成有毒的氯气(Cl2)外,还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盐和一种常见的液体物质,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若要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4)在化学反应中,我们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则盐酸与次氯酸钠反应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实验题(共3题)
1、 某兴趣小组向甲、乙试管中各加入2mL 10%的CuSO4溶液,再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甲试管中加入5mL、乙试管中加入2滴,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乙试管中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实验讨论】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那么浅绿色沉淀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1)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碱式硫酸铜,它是浅绿色固体,受热会分解;
(2)碱式硫酸铜有多种可能的组成,如Cu2(OH)2SO4、Cu3(OH)4SO4或Cu4(OH)6SO4;
(3)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探究】该小组对碱式硫酸铜产生了兴趣,想探究碱式硫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设计】取少量碱式硫酸铜加入试管中并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结束后,试管A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后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B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证明有水生成;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生成 ;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有 生成;
【实验反思】
(1)当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时,只要CuSO4溶液的量一定,NaOH溶液 (填“过量”或“不足”)时就能生成浅绿色沉淀;
(2)碱式硫酸铜可表示为:aCu(OH)2 bCuSO4,如将Cu4(OH)6SO4改写该表示方式,则a与b的比值为 ;
【拓展延伸】当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个例子: 。
2、 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下表实验现象中的①②③。
实验方案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产生白色沉淀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 ②7 ③
实验结论 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猜想三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3、 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第1题图
(1)Na2CO3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振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详解】
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A 错误。
B 、碳酸氢钠是由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B 错误。
C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 正确。
D 、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NaHCO 3 , D 错误。
2、 B
【详解】
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正确;
B .由题中信息可知,泡打粉应放在干燥阴凉处,错误;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因其中的碳酸氢钠等与发面产生的酸反应生成气体,正确;
D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物。面粉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正确;
故选 B 。
3、 B
【解析】
A 、 Na 2 CO 3 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 、 NaHCO 3 固体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故选项说法正确。
D 、 NaHCO 3 可用于烘焙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
4、 AC
5、 C
【详解】
A 、碳酸氢钠是小苏打,故 A 不正确;
B 、碳酸钠是苏打,故 B 不正确;
C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为 NaCl ,故 C 正确;
D 、氢氧化钠是碱,故 D 不正确。故选 C 。
6、 A
【详解】
A、小苏打的碳酸氢钠的俗称,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用小苏打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A正确;
B、由于铝的矿物比较稳定,工业上冶炼铝的方法是电解法,反应原理是: 2Al2O3 4Al+3O2↑,B不正确;
C、该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应该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方程式为: 3Fe+2O2 Fe3O4,C不正确;
D、该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滴加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看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否遵守两个原则,一符合客观事实;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7、 A
【详解】
A、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硫酸钠溶液不能反应,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A正确;
B、MgCl2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硫酸钠溶液不能反应,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B错误;
C、Ba(OH)2溶液与H2SO4、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C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Ca(OH)2、H2SO4、Na2SO4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时要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即符合题意。
8、 C
【解析】
A、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而不共存,选项错误;
B、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而不共存,选项错误;
C、三种离子间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选项正确;
D、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项错误。
故选C。
9、 D
【解析】除杂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详解】A、过量K2CO3溶液可与CaCl2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却在KCl溶液中引入了K2CO3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正确;
B、铁粉与铜粉均可以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置换出银单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错误;
C、硫酸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均可以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错误;
D、将气体通入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如果溶液褪色,那么它是二氧化硫气体。因为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会将强氧化性的酸性高锰酸钾还原成无色的物质,故D选项正确;因此,该题答案选D。
10、 BC
【详解】
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产生沉淀,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稀硫酸和氯化铵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无色溶液 X 为稀硫酸,甲为碳酸钠,乙为氯化铵,丙为氯化钡。
故选 BC 。
11、 B
【分析】
A 、 B 、 C 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 A 是氯化钠,故它们均含钠元素,在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生产 B 和氯气( Cl 2 )等; C 俗称纯碱,可推出 C 为碳酸钠, C 的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可制取 B ,可推出 B 为氢氧化钠。
【详解】
A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不是氯化钠,是水,不符合题意;
B 、物质 B 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水分,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符合题意;
C 、 A 是氯化钠, C 是碳酸钠,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碳酸钠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钠和稀硝酸不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故用石蕊试液或稀硝酸均能将 A 、 C 的溶液区分开来,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
12、 C
【详解】
A、 生理盐水是 0.9%的氯化钠溶液,所以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正确;
B 、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所以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故选项正确;
C 、亚硝酸钠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亚硝酸钠腌制蔬菜,故选项错误;
D 、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故选项正确。
故选 C
13、 C
【分析】
往 CaCl 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 2 CO 3 溶液时,先发生的反应为: Na 2 CO 3 +2HCl = 2NaCl+H 2 O+CO 2 ↑,后发生的反应为 CaCl 2 +Na 2 CO 3 = CaCO 3 ↓ +2NaCl 。
【详解】
A 、由于先发生的反应为: Na 2 CO 3 +2HCl = 2NaCl+H 2 O+CO 2 ↑,所以一开始滴加碳酸钠溶液时,不产生沉淀,待混合溶液中 HCl 消耗完后发生的反应为: CaCl 2 +Na 2 CO 3 = CaCO 3 ↓ +2NaCl ,此时开始产生沉淀,待 CaCl 2 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变,选项图示正确;
B 、由于先发生的反应为: Na 2 CO 3 +2HCl = 2NaCl+H 2 O+CO 2 ↑,所以一开始滴加碳酸钠溶液时,就开始产生气体,待溶液中 HCl 消耗完之后,不再产生气体,选项图示正确;
C 、往 CaCl 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Na 2 CO 3 溶液时,先发生的反应为: Na 2 CO 3 +2HCl = 2NaCl+H 2 O+CO 2 ↑,参与反应的碳酸的质量大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此时溶液质量增加,后发生的反应为 CaCl 2 +Na 2 CO 3 = CaCO 3 ↓ +2NaCl ,参与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大于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此时溶液质量继续增加,反应结束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质量继续增加,选项图示错误;
D 、由于溶液中含有 HCl ,溶液一开始 pH 值小于 7 ,随着碳酸钠的加入,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酸性减弱,溶液测 pH 值升高,当把盐酸反应完后,碳酸钠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此时溶液的 pH 值等于 7 ,当把氯化钙反应完后,再加入碳酸钠,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 pH 值又升高且大于 7 ,选项图示正确;
故选: C 。
14、 B
【解析】
A 、碳酸钾能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 ( 足量剩余的 ) ,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B 、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加热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 、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硝酸钡 ( 足量剩余的 ) ,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D 、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硫酸 ( 足量剩余的 ) ,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 B。
二、填空题
1、 ② ⑥ ④ ⑤
【详解】
( 1 ) ②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最清洁的燃料。
( 2 ) ⑥ 硝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的钾、氮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 3 ) ④ 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
( 4 ) ⑤ 氯化钠食盐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
2、 氯 MgSO4 +5 C
【详解】
(1)根据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及钠元素和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大;
(2)硫酸镁可以改变钠盐的“口味”,根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先读后写,后读先写,可知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
(3)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4)工业用盐含NaNO2,NaNO2的名称为亚硝酸钠。
3、 (1). Na+ (2). 三 (3). ①②③⑤
【解析】
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H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它们都含有:Na+;
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故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
①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碳酸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②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③Ca(OH)2与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④KCl与氯化钠和碳酸钠都不反应,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⑤Ca(NO3)2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钙与氯化钠不反应,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①②③⑤。
4、 ⑴③ ⑵① ⑶⑤ ⑷② ⑸
5、 ④ 复分解 大于 2:5
【解析】
(1)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所以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太阳能,故选④;
(2)由流程图可知①处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②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80℃时, KNO3的溶解度为169g,在20℃时,向盛有200g水的烧杯中加入80g KNO3,溶解的硝酸钾为63.2g,所以得到该温度时KNO3的饱和溶液,若使烧杯内物质缓慢升温至80℃,在该温度下,固体全部溶解,所以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80g:200g=2:5。
6、 (1)2Cl;2Cl -
(2)3;
(3)NaClO+2HCl=NaCl+Cl2↑+H2O;a或c
(4)是
【解析】(1)两个氯原子表示为2Cl,两个氯离子表示为2Cl -。
(2)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由钠、氯、氧共3 种元素组成,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表示为:。
(3)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与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反应除生成有毒的氯气(Cl2),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Cl2↑+H2O。
若要证明洁厕灵呈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也可以用pH试纸测定pH值。
故答案为:a或c
(4) 在化学反应中,我们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高和降低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则盐酸与次氯酸钠反应有氯气生成,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1)元素符号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原子。
化学式前有数字,表示多个分子。
(2)化学式中含有几种元素符号,物质就由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号前数后。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先判断生成物,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4)判断反应的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实验题
1、 解:【实验讨论】
得到的蓝色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铜,则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故填:CuSO4+2NaOH=Cu(OH)2↓+Na2SO4。
【实验设计】
实验结束后,试管A中残留有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后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为蓝色,是因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证明该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硫;
D中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
故填: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为蓝色;二氧化硫;氧气。
2、 【答案】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①无现象;②<;③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
(1)方案C中pH试纸浸入溶液中;(2)溶液中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是否有硫酸存在;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反应后的溶液,若氧化铜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三正确。
3、 (1)盐 (2)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酚酞试液中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4)白色沉淀
(5)碳酸钠溶液中的CO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