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21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课件(共21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4 10:42:46

内容文字预览

(共21张PPT)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部编版 八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庄子和孔子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思想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智、博学、善辩。




































































































鲦鱼:
是:
安:
一种白色小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邹垚娟1031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反问句: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方法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足见他的机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新知导入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全:
循其本:
云者:
完全,肯定(是这样)。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出下文。
惠子采用逻辑推理,首先承认不是庄子,故不知道庄子,然后照此推理,庄子不是鱼,因此也不知鱼之乐。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其“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庄子与惠子辩论的问题是什么?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惠子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他的依据是什么?
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3.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力辩
求真
拘泥
【庄子】
【惠子】
巧辩
尚美
超然
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品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方式,以“非我”者“不知我”推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1)采用对话形式。
文章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幽默、机智。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本文却用闲适、轻松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语言幽默。
1、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
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合作探究
2、《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机智
巧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故事的寓意。
(二)过程与方法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3.诵读理解寓言阐述的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感受辩论的艺术,体会庄子的机智、巧妙,领会庄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感受辩论的艺术,体会庄子的机智、巧妙,领会庄子的思想。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庄子和孔子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思想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智、博学、善辩。
二、自主预习,突破重点
(一)基础积累
(1)重难字
鲦鱼(tiáo) 濠梁(háo)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
②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二)译读课文
1.重点词语解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鲦鱼:一种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从容:悠闲自得。
安:怎么;哪里。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其,代话题。本,最初。
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既:已经。
2.重点句子翻译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
(三)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其“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第2课时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庄子与惠子辩论的问题是什么?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
【点拨】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惠子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他的依据是什么?
【点拨】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庄子,不知道庄子的想法。
3.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点拨】庄子把“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庄子为什么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文章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点拨】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
2.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点呢?
【点拨】像数学证明题一样,层层推理,讲究逻辑。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品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点拨】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方式,以“非我”者“不知我”推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点拨】(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五)再读课文,归纳特色
【点拨】
(1)采用对话形式。
文章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幽默、机智。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本文却用闲适、轻松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语言幽默。
四、课外练习,延伸巩固
1、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点拨】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2、《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
【点拨】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五、课堂小结,加深巩固
本文讲述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其题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庄子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子则否定了庄子的说法。且不说这场辩论谁是谁非,光是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就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板书设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机智巧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