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地质灾害-课件+教案+练习(共33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2地质灾害-课件+教案+练习(共33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04 15:43:21

文档简介

6.1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
知识点梳理:
一、地震
1.概念
地壳中的 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 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 、B为 、BC为 、AB为 。
(2)弧线DE为 :是把地面 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
(1)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 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 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 等有直接关系,与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也有关。
4.主要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心理健康: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 。
5.地震的分布
(1)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集中分布在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我国的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岩体比较 、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 ,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2.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 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 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3)分布:山区沟谷地区。
(4)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 最为多发。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
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
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2.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B.地震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烈度越高,释放的能量越大
C.地震、火山喷发和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山区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不当,是泥石流和滑坡发生日益频繁的重要原因
3.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
2018年3月29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里氏4.8级地震,台湾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观测,最大震度是南投埔里及台中大肚,均为4级。根据地震测报中心地震报告,这起地震发生在上午8时17分,震中在南投县政府东偏北38.8千米,深度为5.2千米。除埔里及大肚4级震度外,南投市、台中市、彰化员林、彰化市、云林古坑、云林牛六震度都是3级,其他地区除屏东外,分别有1至2级震度。根据材料回答4~5题。
4.材料中的“里氏4.8级”和“震度”分别指的是(  )
A.震级 烈度 B.烈度 震级 C.震级 震级 D.烈度 烈度
5.此次地震震源发生在(  )
A.地核 B.上地幔 C.软流层 D.地壳
6.容易暴发泥石流的地区是(  )
A.陡峭的沟谷山区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答案
知识点梳理:
一、
1、岩层 断裂 地震波
2、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震中距 等震线 破坏程度
3、能量 多个 震源深度
4、心理健康
5、环太平洋
二、
1、重力 破碎 河道
2、暴雨 松散物质 西南地区
课堂练习:
1.D 2.D 3.A 4.A 5.D 6.A
7.(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教学内容 第六章第二节 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示和文字信息,判断地质灾害的类型。 人地协调观: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
教学难点 1、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地质灾害
教学过程 导入: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广闪射,地声轰鸣,房屋倒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如此诉说着这场重大灾难。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一、地震 1、地震的概念 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聚集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结构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 注意: 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②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思考:汶川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级,试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 展示汶川地震的资料,请学生完成问题,教师总结:地处大断裂带上; 建筑物防震能力差。 4、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依靠地震波为划分依据。 5、地震的分布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地震分布广; 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地区: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3)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和宁夏 6、地震的危害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7、地震的防御 技术层面:加强地震监测 加强防震隔震技术研究…… 国家层面:加强地震科研资金与技术投入 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 加强地震减灾教育与演练 健全相关法律…… 公众层面:积极参与地震演习,提高防震减震意识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二、滑坡 1、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成因和分布 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结合我国地形图,请学生谈谈我国滑坡的分布。 3、滑坡的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4、滑坡的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非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通过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 三、泥石流 1、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成因 地形陡峻、松散物质丰富、短时间大量水流 3、分布 主要发生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 原因:西南地区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是多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4、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5、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 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相同点: 区域的一致性 促发因素的相似性 危害的相似性 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或转化成泥石流 不同点: 泥石流的爆发多了短时间内大量水流这一项条件。 泥石流有明显的季节性,与集中降水的时间相一致;滑坡四季都可发生,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安全提示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练习设计 课后达标训练
板书设计(共33张PPT)
第二节 地质灾害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区域认知: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示和文字信息,判断地质灾害的类型。
人地协调观: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学习目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广闪射,地声轰鸣,房屋倒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如此诉说着这场重大灾难。
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导入
地震
LOREM IPSUM DOLOR
01
地震
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聚集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结构
地震结构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注意:
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②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
汶川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级,试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
震级大;
地处大断裂带上;
建筑物防震能力差。
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依靠地震波为划分依据。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地震的分布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地震的分布
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地震分布广;
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地震的分布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地区: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3)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震的危害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地震的防御
加强地震科研资金与技术投入
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
加强地震减灾教育与演练
健全相关法律……
积极参与地震演习,提高防震减震意识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地震监测
加强防震隔震技术研究……
技术层面
国家层面
公众层面
滑坡
LOREM IPSUM DOLOR
02
滑坡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的成因和分布
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滑坡的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滑坡的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非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通过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
泥石流
LOREM IPSUM DOLOR
03
泥石流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成因和分布
地形陡峻
松散物质丰富
短时间大量水流
主要发生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
原因:西南地区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是多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泥石流的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
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
泥石流的爆发多了短时间内大量水流这一项条件。
泥石流有明显的季节性,与集中降水的时间相一致;滑坡四季都可发生,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区域的一致性
促发因素的相似性
危害的相似性
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或转化成泥石流
应用
遇到泥石流该如何逃生
A
B
C




在山中,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离
课堂总结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感谢各位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