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物质的比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物质的比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11-05 13:58:08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4节 物质的比热高低活动一: 四位同学一组,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
100克冷水。
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温度计不拿出来),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3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思考: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100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1千克砂石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1千克砂石温度降低10℃放出的热量1千克煤油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4.24.2×1029.2×1029.2×1032.1×104想一想: 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 ,对吗?为什么?﹥50℃﹤50℃﹦50℃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设计:方案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相同?水和砂石活动二:1、先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并记录。
2、用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给两试管同时进行水浴加热(热水只接触试管底部),每隔30秒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测2次并记录。 3、分析实验数据:温度升高较快的是_________。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吸收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__。砂石水水 方案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因为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大,在吸收(或放出)相等热量后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较少而砂石升温(或降温)较多。总结一下热量
(Q)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焦耳(J)与温度变化量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物质种类(比热)有关定义多少单
位1.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
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
的过程中,水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放出 降低 吸收 升高 大于 练一练:2. 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如寒冷、饥饿、缺水等。表 4-9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存活的时间。
(1)表 4-9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2)该因素会威胁人生命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人的正常体温为 37℃左右)
(3)根据表 4-9中的数据,如果在海水温度为 16℃的区域发生海难,结束搜寻落水人员的行动离海难发生的时间应不少于几个小时?是温度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因为水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水吸收人体的热量后,人的体温会下降。当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调节维持正常体温时,就会出现危险。应不少于12 小时。 3. 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一样大,已知铁的比热比铜的大,则( )(本题可多选)
A.放出相同的热量,铁块温度降低较多
B.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较多
C.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BC 再见!第4节 物质的比热
教学目标: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
3、知道的水的比热较大,了解水的这一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兴趣实验:
你知道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二、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
问:相同温度的两杯水,为什么没有发生热传递?
学生活动1:
四位同学一组,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克冷水。
1、两位同学一起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温度计不拿出来),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3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记录表
时间(秒)
0
30
60
小烧杯里的水温(℃)
大烧杯里的水温(℃)
分析数据得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
讲解:热量用符号___表示 ;热量的单位为____,简称____,符号为____。它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____而命名的。
分析图表并思考: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一想:老师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水壶烧水。我应该烧一壶水还是半壶水呢?为什么?
得出结论: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比一比: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 ,对吗?为什么?
用图表分析:
问: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设计:
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相同?
方案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实验改进:
学生活动2:
1、先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并记录。
2、用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给两试管同时进行水浴加热(热水只接触试管底部),每隔30秒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测2次并记录。
记录表
时间(秒)
0
30
60
水的温度(℃)
砂石的温度(℃)
3、分析实验数据:温度升高较快的是_________。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吸收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__。
比一比:
物质种类
质量(千克)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焦耳)

1
1
4.2×103
酒精
1
1
2.4×103
煤油
1
1
2.1×103
水银
1
1
0.14×103
得出:大量实验表明: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是不同的。
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
考一考:
三、总结
说说今天的收获!
四、练习
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
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
的过程中,水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