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小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小晓同学初秋穿着T恤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T恤变成单衣、由单衣变成夹克,最后甚至穿上了棉袄。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2.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位置 D.季风因素
3.图中四条线路,只跨越我国第一、第二两级阶梯的是 (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4.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变化大致是 ( )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5.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 )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七月份0℃等温线
6.家住福州的小丽暑假去新疆旅游,发现新疆在北京时间晚上八点太阳还没落山,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经度的差异
C.地形地势的差异 D.海陆位置的差异
2020年春天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等战役举措从北京向全国发出,突显北京市主要职能是 ( )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文化中心 D.交通中心
8.武汉市这次疫情中最受关注的城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它属于 ( )
A.湖北省 B.湖南省 C.广东省 D.山西省
读黄土高原某地景观图及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图中信息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 )
A.西高东低,地面崎岖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面坦荡,起伏和缓 D.峰峦绵延,山势雄浑
10.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区属于 ( )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
读“黄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正确的是 ( )
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冲刷严重
②土质疏松干燥,极易渗水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④开发历史久、过度放牧、不断开荒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频繁
C.洪涝灾害 D.水土流失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
A.地广人稀 B.人多地少
C.交通便捷 D.开发历史悠久
14.大规模农垦引发该区域沼泽面积锐减、水土
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对于该区域
开发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已开垦的耕地全部退还沼泽
B.继续开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5.我国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种植农作物一年收获次数是 (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东临太平洋
B.台湾岛东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是出入太平洋的门户
C.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北临南海
D.台湾岛东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南临东海
17.关于台湾岛城市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部 B.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
C.主要分布在西部 D.主要分布在中部
18.香港和澳门均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其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 )
A.人多地狭 B.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相邻
C.均有世界的“购物者天堂”的美誉 D.经济支柱都是旅游博彩业
19.长江沿江地带以钢铁、轻纺为主的工业基地,其中心城市是 ( )
A.南京 B.武汉 C.攀枝花 D.宜昌
20.如图是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台湾美称与当地
自然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A.东方甜岛﹣﹣甘蔗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B.海上米仓﹣﹣水稻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C.水果之乡﹣﹣以温带气候为主
D.植物王国﹣﹣树种单一,覆盖率高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有关两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三山夹两盆”是东北的地形格局 B.冷湿是东北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C.“山环水绕”是新疆的地形格局 D.高寒是新疆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22.有关两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棉花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B.甜菜是新疆主要油料作物
C.两地都有丰富的石油和煤 D.两地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省区东部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B.C处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黄河水
C.该地区主要有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D.盆地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4.塔里木盆地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河流补给
C.沼泽湿地 D.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25.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突出的自然特点是“高”“寒” B.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总量多
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D.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解答题(50分,每小题10分)
1.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B______地区,C______地区。
(2)图中数字代号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3)A、C两区的地理分界线在地面上的标志是______,
该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其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两个)
(4)C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为主;A区域的主
要能源是_______________。
(5)D区域的天然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________,产生
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完成相应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①________;
河流②________;邻国⑥________。
(2)B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这里是我国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这里成为商品粮基地的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该地区气候的典型特征是 ,地形以山地、
平原为主,形成 的格局。
(4)东北地区工业主要以________为主(重工业或轻工业),
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中①地区位于 (地形区),最突出的地表
特征是_____,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该地区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
为治理此问题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 。
②处为_____山脉,此山以西是_____省,以东是
_________(地形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及“B、
C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C、D、E五城市中,是我国规模最大城市,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是 ,与香港相邻的经济特区是 ,与澳门相邻的经济特区是 。(填字母),
(2)图中①②铁路都与北京相连,①线名称是 ,②线名称是 海域③是 。
(3)由B、C两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见,两地都属于 气候,气候特征是 。
(4)改革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互补关系,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在下列影响工业生产的要素中,港澳地区的优势是 (双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是 (双选)
A.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 B.科学的管理水平
C.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 D.价格相对低廉的土地资源
5.读我国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是________(山脉),大致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量线经过的地方。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原因是 。
(3)西北地区农业以________业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4)图中②是 ,该山脉以南为 地区,该地区自然环境典型的特征是 。9.从图中信息判断,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 )
八年级地理小测试题 A.西高东低,地面崎岖 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地面坦荡,起伏和缓 D.峰峦绵延,山势雄浑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0.从气候资料图来看,该地区属于 ( )
小晓同学初秋穿着 T 恤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 T恤变成单衣、由单衣变成夹克,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半湿润地区 D.湿润地区
最后甚至穿上了棉袄。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读“黄河流域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 ) 11.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正确的是 ( )
A.①线 ①年降水量在 800 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冲刷严重
B.②线 ②土质疏松干燥,极易渗水
C.③线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D.④线 ④开发历史久、过度放牧、不断开荒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
2.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②③④ D.①②④
C.纬度位置 D.季风因素 12.黄土高原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
3.图中四条线路,只跨越我国第一、第二两级阶梯的是 ( )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频繁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C.洪涝灾害 D.水土流失
4.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变化大致是 (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13.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 )
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A.地广人稀 B.人多地少
5.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 ) C.交通便捷 D.开发历史悠久
A.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14.大规模农垦引发该区域沼泽面积锐减、水土
C.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D.七月份 0℃等温线 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下列对于该区域
6.家住福州的小丽暑假去新疆旅游,发现新疆在北京时间晚上八点太阳还没落山,造成这种时间差 开发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异的原因是 ( ) A.已开垦的耕地全部退还沼泽
A.南北纬度的差异 B.东西经度的差异 B.继续开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地形地势的差异 D.海陆位置的差异 C.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2020 年春天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据此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完成下面小题。 15.我国东北平原大部分地区种植农作物一年收获次数是 (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东临太平洋
B.台湾岛东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是出入太平洋的门户
C.台湾岛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北临南海
D.台湾岛东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南临东海
17.关于台湾岛城市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东部 B.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
C.主要分布在西部 D.主要分布在中部
18.香港和澳门均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其相同的地理特征是 ( )
7.“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等战役举措从北京向全国发出,突显北京市主要职能是 ( ) A.人多地狭 B.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相邻
A.经济中心 B.政治中心 C.文化中心 D.交通中心 C.均有世界的“购物者天堂”的美誉 D.经济支柱都是旅游博彩业
8.武汉市这次疫情中最受关注的城市,作为省级行政中心,它属于 ( ) 19.长江沿江地带以钢铁、轻纺为主的工业基地,其中心城市是 ( )
A.湖北省 B.湖南省 C.广东省 D.山西省 A.南京 B.武汉 C.攀枝花 D.宜昌
读黄土高原某地景观图及该地区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如图是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台湾美称与当地
自然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A.东方甜岛﹣﹣甘蔗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B.海上米仓﹣﹣水稻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C.水果之乡﹣﹣以温带气候为主
D.植物王国﹣﹣树种单一,覆盖率高
八年级地理第 1 页(共 2 页)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1)图中①地区位于 (地形区),最突出的地表
特征是_____,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2)该地区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
为治理此问题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 。
(3)②处为_____山脉,此山以西是_____省,以东是
_________(地形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
(4)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
4.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及“B、
21.有关两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C 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A.“三山夹两盆”是东北的地形格局 B.冷湿是东北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C.“山环水绕”是新疆的地形格局 D.高寒是新疆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22.有关两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棉花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B.甜菜是新疆主要油料作物
C.两地都有丰富的石油和煤 D.两地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3.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省区东部盛产三河马、三河牛
B.C 处河西走廊灌溉水源来自黄河水
C.该地区主要有山地牧场和高寒牧场
D.盆地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4.塔里木盆地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 (1)A、B、C、D、E五城市中,是我国规模最大城市,也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是 ,
A.大气降水 B.河流补给 与香港相邻的经济特区是 ,与澳门相邻的经济特区是 。(填字母),
C.沼泽湿地 D.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2)图中①②铁路都与北京相连,①线名称是 ,②线名称是 海域③是 。
25.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3)由 B、C 两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见,两地都属于 气候,气候特征是 。
A.最突出的自然特点是“高”“寒” B.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总量多 (4)改革初期,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互补关系,形成“前店后厂”的模
C.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 D.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式。在下列影响工业生产的要素中,港澳地区的优势是 (双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
二、解答题(50 分,每小题 10 分) 势是 (双选)
1.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A.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 B.科学的管理水平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B______地区,C______地区。 C.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 D.价格相对低廉的土地资源
(2)图中数字代号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③_________ 5.读我国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④_________。
(3)A、C 两区的地理分界线在地面上的标志是______,
该界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其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两个)
(4)C 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为主;A区域的主
要能源是_______________。
(5)D 区域的天然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________,产生
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完成相应问题。(10 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①________;
河流②________;邻国⑥________。
(2)B 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这里是我国 (1)图中①是________(山脉),大致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量线经过的地方。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这里成为商品粮基地的_____ (2)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西北地区农业以________业为主。本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活动,容易导
(3)该地区气候的典型特征是 ,地形以山地、 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平原为主,形成 的格局。 (4)图中②是 ,该山脉以南为 地区,该地区自然环境典型的特征是 。
(4)东北地区工业主要以________为主(重工业或轻工业),
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________。(至少答两点)
八年级地理第 2 页(共 2 页)八年级地理小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BADB;BBABC;CDACA;ACABB;BCADC
二:综合题
(1)南方;北方
大兴安岭;天山
秦岭—淮河;1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西岸;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任两条)
平原、高原;水能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海陆因素
(1).小兴安岭;黑龙江;俄罗斯
小麦;①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粮食作物产量达;②人口相对较少,有利于大面积机械耕作。
冷湿;山环水绕
重工业;①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②海陆交通便利
(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水土流失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太行山脉;山西;华北平原;小麦
南水北调
4.(1)B、E、D
(2)京沪线、京广线、南海
(3)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BC、AD
5.(1)大兴安岭;400
(2)干旱;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②山脉的层层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3)畜牧业;青藏;土地荒漠化
(4)昆仑山;青藏;高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八年级地理小测答题卡
4. (10分)(1)
(2)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3)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4)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5. (10分) (1)
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2)
单选题 (3)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1 [A] [B] [C] [D]
(4)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22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23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24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5 [A] [B] [C] [D]
解答题
1. (10分) (1) (2)
(3)
(4)
(5)
2.(10分)(1)
(2)
(3)
(4) 。
3. ( 10分)(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