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期末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期末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04 21: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秋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期末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可使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   B.液化石油气   C.二氧化碳   D.煤粉
3、如图所示的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4、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下列做法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
A.电视机只用遥控器关机而未断开电源
B.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搓手时水龙头不必关
C.教室中使用电灯做到人走灯灭
D.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6、最适合作清洁燃料的是(  )
A.氢气 B.汽油 C.柴油 D.煤
7、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8、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9、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B.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②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加二氧化锰
C.对安全的认识 D.对实验现象的认识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一定要进行灯火实验②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A.A B.B C.C D.D
10、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11、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13、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二、填空题。
14、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
(1)该物质在P点时   (填“是”或“不”)会燃烧,理由是:   ,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你认为其理由是:   .
15、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NaH)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的使用。
17、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   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   ;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   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填“能”或“不能”),写出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完全相同的。
19、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三、实验题。
20、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2021秋人教化学九上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期末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可使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答案】C
2、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氢气   B.液化石油气   C.二氧化碳   D.煤粉
【答案】C
3、如图所示的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答案】B
4、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下列做法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
A.电视机只用遥控器关机而未断开电源
B.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搓手时水龙头不必关
C.教室中使用电灯做到人走灯灭
D.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
【答案】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C.煤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
D.“西气东输”中的“气”是指氢气
【答案】A 
6、最适合作清洁燃料的是(  )
A.氢气 B.汽油 C.柴油 D.煤
【答案】A 
7、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现象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P处火柴不能燃烧是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加热铜管的目的是产生高温水蒸气
【答案】A
8、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四种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地铁的是 (  )
A.酒精 B.白磷 C.汽油 D.食盐
【答案】D
9、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性质与用途的认识 B.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①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②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加二氧化锰
C.对安全的认识 D.对实验现象的认识
①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一定要进行灯火实验②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①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A.A B.B C.C D.D
【答案】B
10、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答案】B
11、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其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
A.减少酒精的挥发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1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答案】B 
13、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二、填空题。
14、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
(1)该物质在P点时   (填“是”或“不”)会燃烧,理由是:   ,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2)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你认为其理由是:   .
【答案】(1)不 温度未能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Q
(2)增大了木柴(或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5、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不便于贮存,可将其转化为固态氢化物[如氢化钠(NaH)等]。氢化钠(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4+2O2CO2+2H2O
(2)NaH+H2O===NaOH+H2↑
16、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____;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____;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____的使用。
【答案】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氧气不足 化石燃料
17、根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a中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利用   的灭火原理;
(2)图b中将煤球加工成蜂窝煤后再燃烧,有利于煤充分燃烧的原因是   ;
(3)图c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   ;
(4)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   采用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填“能”或“不能”),写出图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隔绝空气;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燃烧释放的热量能持续给火柴梗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4)不能;2Mg+CO2 2MgO+C。
18、《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是”或“不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1)天然气 
(2)其他可再生能源
(3)①H2+CO2CO+H2O ②不是
19、如下图是对燃烧条件及过程的探究。
(1)A中蜡烛燃烧一会熄灭,B中蜡烛正常燃烧,A、B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是 。C实验应用的灭火原理是 。
(2)D实验中小碟底部有蜡烛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粒,石蜡和汽油都是石油的产品,为了减少汽车PM2.5颗粒物排放,你对燃油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建议是 。
【答案】(1)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三、实验题。
20、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
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
【答案】氧气(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给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加热 使水中白磷隔绝空气 增加气球调节试管中的气压,可以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出,反应后试管内压强等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