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1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件(18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04 23: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六单元
第19课 辛亥革命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历史局限性;
[课程标准]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武昌起义与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辛亥革命的
历史意义
1.找出20世纪初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及其内容、结局
2.归纳出辛亥革命的革命组织、革命理论、武装起义、革命时机
3.找出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袁世凯掌权的史实经过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内容、地位
5.试评价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①清末“新政”(1901-1905)
②清政府预备立宪(1906-1911)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2.革命组织
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 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中国同盟会
3.革命理论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4.武装起义
5.革命时机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成武装起义,创造了革命的时机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1911)
①时间:
②地点:
③首义:
④结果:
1911年10月10日
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第一枪
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
湖北武汉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3.袁世凯掌权(1912.2.15)
帝国主义
列强
革命势力
逼迫退位
清政府
支持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1)
①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权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权力
制衡
③地位
②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维护共和)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性质
1.进步性
开始比较完全意义上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②政治
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③经济
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④思想
⑤社会
促使社会风俗新变化,冲破封建主义藩篱
2.局限性
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中国国民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D
2.图中横线处的文字应是(  )
A.民有、民治、民享
B.自由、平等、博爱
C.民族、民权、民生
D.民主、科学、法制
C
3.辛亥革命时期发生在四川的历史事件是(  )
A.同盟会建立
B.保路运动
C.新军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
B
4.如图是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描绘了1911年的中国时局。画面中的“风”来自(  )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武昌
D
5.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在于(  )
A.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根本矛盾
B.完成了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C.缺乏科学的革命纲领
D.拥有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
C
1.找出20世纪初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及其内容、结局
2.归纳出辛亥革命的革命组织、革命理论、武装起义、革命时机
3.找出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袁世凯掌权的史实经过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内容、地位
5.试评价辛亥革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