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1.10【复习课程】机械运动(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八年级-1.10【复习课程】机械运动(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04 16:2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复习课程】机械运动
初二 物理
扫码获取更多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
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
2.机械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难点: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平均速度
【知识归纳】3211
考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基本单位 ________(符号:________)
常用单位及换算

m
Km m dm cm mm μm nm
测量工具 常用工具 __________
精确测量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测量方法 ①看:选择刻度尺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不要使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 到__________的下一位; ④记:测量结果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刻度尺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垂直
分度值
数值
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
(2)替代法(化曲为直法):用无伸缩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两端做好标记,然后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线上两个标记间的长度即为曲线长度。
(3)平移法:物体表面凹凸不平或几何体形状不规则时,采用平移法来测量,如测量小球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1)累积法:测出多个相同微小量的总长度,除以个数即可,
2.时间的测量
时间 单位 基本单位 ________(符号:________)
常用单位及换算 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________min=________s
测量 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等
现代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使 用方法 用手紧握停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走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走动、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回零

s
60
3600
3.误差
定义  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差别
减小方法 选用__________________、改进____________、多次
测量求__________
与错误 的区别  误差是________避免的;错误是________避免的
【注意】选择测量工具时并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适当地进行选择。
测量值
真实值
精密的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平均值
不可
可以
考点2 运动的描述
机械 运动  物体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切物体都是________的
参照物 定义  研究物体运动时____________的物体
选择 要求  选择参照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 ,即除了研究对象之外的任何其他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二是 ,指为了研究机械运动方便,应选取最合适的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位置
运动
被选作标准
参照物
任意性原则
方便性原则
考点3 运动的快慢
比较方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________;
②相同路程比________;
③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________
引入“速度”
定义 物理学中,把________与________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________表示。
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________的物理量
公式
路程
时间
速度
路程
时间
v
快慢
速度的单位  基本单位:__________(符号:______);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1 m/s=________km/h
常见值  ①人步行的速度:约1.1 m/s;
②自行车的速度:约5 m/s;
③真空中的光速:____________
匀速直 线运动  物体沿着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
变速直 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等于物体通过的__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________的比值
米每秒
m/s
3.6
直线且速度不变
路程
时间
考点4 测量平均速度
 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运动,通过全程的
平均速度 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
结论
装置
设计
 ________
原理
变速
大于
速度及相关计算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B
【解析】
分析图象知,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但二者的运动情况并不相同: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 m/s;而乙车在0~7 s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3 m/s,大于甲车的速度,而后乙车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正确选项为B。
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
如图所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的,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_。若停表每格为1 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时间
0.2 m/s
小于
【解析】
斜面的坡度较小,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需的时间;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对比小车上半程与下半程所用时间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时间
0.2 m/s
小于
答案:
李阳同学为了测某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mm,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为________mm。
1
2.37~2.39
0.6
长度的测量
【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刻度尺的1个小格为1 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刻度尺读数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利用导线圈的长度除以匝数即为导线的直径,注意结果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
2.37~2.39
0.6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