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提纯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2.“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蒸发皿 C.玻璃棒 D.集气瓶
3.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粗盐时,应加入适量的水,以提高实验效率
B.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
C.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蒸发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
4.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粗盐 B.过滤食盐水
C.蒸发食盐水 D.冷却蒸发皿
5.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是①③②
B.步骤②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C.步骤③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D.各步操作均需用玻璃棒搅拌
6.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解:向水中逐渐加入粗盐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过滤: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应该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
C.蒸发:待蒸发皿中水分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D.量取:量取10mL水时为了方便选择50mL量筒
7.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8.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42﹣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稍过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⑤④①③⑥ B.④②⑤③①⑥
C.②④⑤①③⑥ D.⑤④②③①⑥
9.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和泥沙等杂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只除去难溶性杂质
B.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均不同
C.不能用Ba(NO3)2代替BaCl2来除去Na2SO4
D.依次加入适量的Ba(OH)2、Na2CO3、稀盐酸,反应后蒸发即得NaCl固体
10.为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和Na2SO4,将粗盐溶解后操作如下: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②加入过量NaOH溶液;③加入过量Na2CO3溶液;④过滤;⑤加适量盐酸;⑥蒸发结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顺序颠倒不影响除杂效果
B.④⑤顺序颠倒不影响除杂效果
C.除杂过程中共发生5个复分解反应
D.最后得到的NaCl固体质量与原粗盐中的NaCl质量相等
11.现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
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1g,水49g
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
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等步骤
12.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B.溶液配制步骤包括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
C.配制溶液时,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D.在粗盐提纯中蒸发时,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了如图操作:
(1)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情况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完
B.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C.蒸发时有液体飞溅
D.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
1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工业上常利用海水提取粗盐(含CaCl2、MgCl2等杂质)。然后进一步得到精制食盐,并广泛用于氯碱工业和侯氏制碱工业等。过程如图
(1)母液为NaCl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试剂X为 (填字母序号)。
A.NaOH B.KOH C.NaNO3
(3)操作Y为 。
(4)加适量盐酸的作用是为了除去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15.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
(3)操作a的名称是 ,该操作和蒸发结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为 。
(4)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滤液中的 、 (填化学式)。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解答】解:A、氯化钠是最常见的食品调味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钠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海水,不能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得到的氯化钠中混有泥沙、氯化镁、氯化钙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得到精盐。
A、在蒸发操作中需要使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故选项错误。
B、在蒸发操作中需要使用蒸发皿完成蒸发操作,故选项错误。
C、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玻璃棒,作用分别是搅拌,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引流,搅拌,故选项错误。
D、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均不需要使用集气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溶解粗盐时,应加入适量的水,以缩短最终蒸发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结束后,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解答】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刚加热完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5.【解答】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实验步骤是①③②,故选项说法正确。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步骤③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的作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6.【解答】解:A、向水中逐渐加入粗盐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0mL水时,不能选择50mL量筒,误差太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小,导致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会导致蒸发得到的精盐中含有水分,质量偏大,导致产率偏高,故选项正确。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会导致获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稍过量的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再进行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⑥或⑤②④①③⑥。
故选:A。
9.【解答】解:A、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只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均不同,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在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的作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用Ba(NO3)2代替BaCl2来除去Na2SO4,否则会生成新的杂质硝酸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含钡离子的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钡离子;完全反应后,应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再蒸发即得NaCl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A、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则①②顺序颠倒不影响除杂效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④⑤顺序,碳酸钙、氢氧化镁沉淀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会影响除杂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6个,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后得到的NaCl固体质量与原粗盐中的NaCl质量不相等,因为反应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解答】解:A、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制50g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g×2%=1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1g=49g,故选项说法正确。
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分别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引流,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解答】解:A、“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中均有溶解操作,都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选项说法正确。
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解答】解:(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④③。
(2)A.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完,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正确。
B.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故选项错误。
C.蒸发时有液体飞溅,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故选项正确。
D.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会造成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1)②⑤①④③;
(2)AC。
14.【解答】解:(1)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为NaCl的饱和溶液。
(2)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选用氢氧化钾,否则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钾。
(3)操作Y是将滤渣与溶液分离,操作Y为过滤操作。
(4)经过操作Y后,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适量盐酸的作用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氢氧化钠(或Na2CO3、NaOH)。
故答案为:
(1)饱和;(2)A;(3)过滤;(4)碳酸钠、氢氧化钠(或Na2CO3、NaOH)。
15.【解答】解:(1)I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
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故填: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过滤和蒸发结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为玻璃棒,作用分别是引流、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故填:过滤;玻璃棒。
(4)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滤液中的碳酸钠、氢氧化钠。
故填:Na2CO3;NaOH。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