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华师大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你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举出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的物质之间转化的例子,说出物质之间转化的一些规律?
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这种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硫燃烧
新知讲解
一、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1.金属的氧化
(1)金属获得氧的过程被称为金属的氧化
活动1:铜与氧化铜之间的转化
①用坩埚钳夹着铜片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发现紫红色铜片变成了____色,铜的表面生成了________。
黑
氧化铜
反应
Cu+O2 CuO
△
新知讲解
②再把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的铜片,马上插入酒精(乙醇)中,铜片又由____色变成了____色。
红
黑
反应
实验说明
为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提供了实验依据
CuO+C2H5OH=Cu+C2H4O+H2O
乙醇
乙醛
实验①中,铜在加热时可不可以触及灯芯?原因是什么?
因为在铜的表面生成的氧化铜与酒精灯的内焰或者灯芯接触,实质上是还没有燃烧的酒精蒸气接触,会使反应生成的氧化铜又被还原成铜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活动2:使铁的表面形成氧化层保护膜
分别把两块铁片放人浓硫酸和浓硝酸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把铁片放入稀硫酸有什么区别?这是为什么?
金属表面成黑色,无气体产生
在稀硫酸中,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铁片质量减少
实验分析
铁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表面形成铁的氧化物(Fe3O4)保护铁不再与酸反应生成H2
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除了氧气,其他物质也可以使金属氧化
(2)金属的氧化现象
①绝大部分金属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也能与某些能提供氧的物质(如浓硫酸和硝酸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4Na+O2=2Na2O
点燃
3Fe+2O2 Fe3O4
点燃
2Mg+O2 2MgO
点燃
4Al+3O2 2Al2O3
铝和氧气反应
镁和氧气反应
铁和氧气反应
钠和氧气反应
金
铂
H2SO4(浓)+2Cu=2CuO+SO2↑+H2O
但一些不活泼金属如金、铂等很难与氧化合生成氧化物
合作探究
(3)金属氧化的利弊
①有利的一面
氧化形成了氧化膜,对金属起保护作用
②不利的一面
使金属锈蚀
在海洋钻探平台中,以锌的腐蚀来防止钢铁的腐蚀
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致密氧化膜
新知讲解
2.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金属氧化物失去氧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活动3:氢气还原氧化铜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实验步骤
(5)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1)在干燥的硬质试管里铺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粉末,固定在铁架台上。
(2)将直导管伸到硬质试管底部,通人氢气一会儿。
(3)加热氧化铜。
(4)反应完成后,先停止加热。
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在硬质试管中加入的氧化铜的量要少,并且要平铺以增加与氢气的接触面积
先通一会儿氢气,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空气以防爆炸
通入氢气的导管要伸到硬质试管的底部,利于排出管中的空气;硬质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是为了防止刚被还原的铜重新被氧化
合作探究
实验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
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化学方程式
2CuO+H2 2Cu+H2O
△
灼热
失氧,被还原,具氧化性
得氧,被氧化,具有还原性
合作探究
能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碳、金属镁、金属铝、酒精等
注意
“氧”与“氧气”不同,氧是指氧元素,而氧气是一种单质,氧的范围大,因而金属与氧气化合形成金属氧化物一定属于金属的氧化
CuO+CO Cu+CO2
△
CuO+H2 Cu+H2O
△
高温
2CuO+C 2Cu+CO2↑
高温
Fe2O3+3CO 2Fe+3CO2↑
CuO+Mg MgO+Cu
△
木炭
镁
规律总结
氢气+金属氧化物→金属+水
碳+金属氧化物→金属+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金属氧化物→金属+二氧化碳
得氧物质一一被氧化一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失氧物质一一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CuO+H2 Cu+H2O
△
高温
Fe2O3+3CO 2Fe+3CO2↑
高温
2CuO+ C 2Cu+CO2↑
3.金属的锈蚀和冶炼
(1)金属的冶炼
方法
在高温条件下,碳、氢气、一氧化碳等还原性物质夺去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铁矿石炼铁
高温
2Fe2O3+3CO 4Fe+3CO2↑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2)金属的锈蚀
实质是金属的氧化
金属生锈是与周围环境里的水、空气等物质的作用有关
防锈方式
保护膜法
刷油漆
涂机油
封塑料膜
电镀
改变钢铁内部结构法
制成不锈钢
烤蓝
合作探究
(教材第58页思考与讨论)
金属的锈蚀和金属的冶炼的实质就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化,也就是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请你运用以上的知识,对如何防止铁的锈蚀和如何从铁、铜、锌的氧化物中冶炼出有关金属,提出你的建议。
防止锈蚀:
1.隔绝氧气(涂油、刷漆、镀其他金属,如铝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2.制成合金。
3.电化学保护,多用于船舶保护,连一块锌,牺牲阳极保护。
冶炼金属:
可以通过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从而获得相应的金属
4.许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呼吸作用就是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氧化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的过程
食物的腐败变质
(2)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药品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止人体的某些组织发生不恰当的氧化,以延缓衰老
维生素C和维生素E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C
B
1.下列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黑色的氧化铜粉末逐渐变成亮红色
B.试管口出现水滴
C.实验完毕应先撤氢气导管后撤酒精灯
D.看到黑色粉末完全变红后应撤掉酒精灯,使铜在氢气流中冷却
2.在反应H2+Fe3O4 Fe+H2O的反应中,被还原的是( )
A. H2 B. Fe3O4 C. Fe D. H2O
高温
课堂练习
3.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有以下几步实验操作:①加热盛有氧化铜的试管 ②通入氢气 ③撤去酒精灯 ④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以上各步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W 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 g ,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5.0 g ,则W的数值为( )
A.7.4 B.4.6 C.3.2 D.3.8
C
C
课堂练习
6.我国古代的钱币为什么多用金、银、铜呢?
5.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能使铝的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除掉,使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金、银、铜等不活泼,很难和氧化合生成氧化物
课堂总结
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碳、氢气、一氧化碳等)→金属
金属的氧化
金属获得氧的过程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金属氧化物失去氧的过程
形成保护膜保护金属、金属锈蚀
冶炼金属
板书设计
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碳、氢气、一氧化碳)→金属
金属的氧化
金属获得氧的过程
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金属氧化物失去氧的过程
形成保护膜保护金属、金属锈蚀
冶炼金属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61页练习1、2;
2.收集资料,了解金属的氧化与还原的相关知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学案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1.通过实验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理解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2.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来认识其他还原物。 3.学会利用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寻求制取物质的方法。
学习重点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理解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2.铜的氧化、氧化铜的还原
学习难点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理解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2.氧化剂、还原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的注意点及原因
【预习案】
1.用坩埚钳夹着铜片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来运输或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的原因: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__________性,铝、铁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现象,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__________,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3.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__________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碳、__________和氢气。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木炭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炭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的锈蚀:其实质是_________。金属生锈是与周围环境里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作用有关
【列出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点一: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1.什么是金属的氧化?
2.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现象是什么?反应的方程式如何书写?
3.加热后的铜片插入酒精中的现象是什么?反应的方程式如何书写?
4.铜与氧化铜之间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
5.分别把两块铁片放人浓硫酸和浓硝酸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把铁片放入稀硫酸有什么区别?这是为什么?
6.哪些物质可能与氧气化合生成氧化物?哪些物质不能?
7.除氧气外,哪些物质可以使金属生成金属氧化物?
8.金属氧化有利的一面有哪些实例?
9.金属氧化有害的一面有哪些实例?
10.什么是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11.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现象是什么?反应的方程式如何书写?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12.写出一些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金属的冶炼方法是什么?
14.金属的锈蚀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防锈的方法?
15.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了氧化还原反应?
【训练案】
1.下列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不能形成有保护作用的氧化膜的是( )
A.铁 B.铝 C.锌 D.镁
2.下列物质不能使金属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是( )
A.氧气 B.浓硫酸 C.稀硫酸 D.硝酸
3.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通过灼热的木炭 C.通过水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4.在浓硫酸的运输过程中,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制的容器中。其原因是( )
A.铁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硫酸反应 B.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
C.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SO4保护层 D.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保护层
5.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有红色的铜生成 B.试管口有水生成
C.有铜和水生成 D.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6.如图所示,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紫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趁热迅速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观察到之前变黑的铜丝又变为紫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中的X气体是( )
A.H2 B.O2 C.CO D.CO2
7.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8.如图所示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B.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9.将含有CO、H2、N2、CO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足量)、澄清石灰水(足量)和浓H2SO4,假设每一步都反应完全,最后剩下的气体是( )
A.N2、CO2 B.N2 C.N2、H2O D.N2、CO
10.如图将插入橡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迅速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橡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中的气体X是( )
A.H2 B.O2 C.CO D.CO2
11.观察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置中的两点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性。
(3)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氧化铜先变成了紫红色,后又变成了黑色,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肯定比理论值大得多,造成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实验所取氧化铜样品的质量为10 g(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
(1)该实验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__性,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甲同学的方法:先测出氢氧化钠浓溶液的质量为50 g,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54.4 g,则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乙同学的方法:先称量出硬质玻璃管及样品的总质量为m1,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质量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其中m1-m2是指__________的质量。
(4)同学们查阅到一氧化碳除了具有可燃性、难溶于水等性质外,还具有毒性。因此,本实验中还需对尾气进行处理。请你提出一种处理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兴趣小组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Ⅰ.MgCO3+ZnMgO+ZnO+CO↑
Ⅱ.用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时,产生红色固体:2CuCl+2CO+2H2O=== Cu2Cl2(CO)2·2H2O↓
【设计方案】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装置气密性好):
【实验步骤】①打开弹簧夹,通入适量氮气;②关闭弹簧夹,点燃A、B两处酒精灯;③观察实验现象;④熄灭两只酒精灯。
【实验分析】(1)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时,B处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变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D处出现红色固体。
(3)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B处固体质量逐渐减小
B.D处现象证明A、B处发生了反应
C.必须在E处加一只点燃的酒精灯
D.步骤④后,应继续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
(4)已知A处参加反应的MgCO3质量为1.68g,C处得到沉淀质量为1g。从环保角度考虑D中CuCl质量最少需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紫红色固体表面逐渐变黑 2Cu+O22CuO
2.氧化 氧化膜
3.还原 一氧化碳 C+2CuO2Cu+CO2↑ 3C+2Fe2O34Fe+3CO2↑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4.金属的氧化 水 空气
【训练案】
1.A
2.C
3.D
4.B
5.D
6.C
7.A
8.B
9.B
10.C
11.(1)导管未伸至B试管的底部;B试管的底部未高于试管口 (2)还原
(3)实验结束后未继续通氢气至铜冷却,灼热的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
(4)①加热前要先通氢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②反应后要继续通氢气直至铜冷却;③部分氢气直接通过装置未参与反应
12.(1)还原 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 (2)80% (3)氧化铜中氧元素
(4)用气球将尾气收集起来(合理即可)
13.(1)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2)Fe2O3+3CO2Fe+3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AD (4) 0.99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转化 第1课时 章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理解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2.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来认识其他还原物质。 3.学会利用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寻求制取物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养成从个例归纳出共性,总结出规律的科学思维,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重点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理解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2.铜的氧化、氧化铜的还原
难点 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理解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2.氧化剂、还原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的注意点及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各种物质。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又会到哪里去?在这些过程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了转化? 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这种转化一定是化学变化。你能否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举出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的物质之间转化的例子,说出物质之间转化的一些规律?下面我们将进一步探究物质转化的一些重要规律。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1.金属的氧化 (1)金属获得氧的过程被称为金属的氧化 活动1:铜与氧化铜之间的转化。 视频:铜加热 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用坩埚钳夹着铜片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发现紫红色铜片变成了黑色,铜的表面生成了氧化铜。 步骤①涉及的反应:2Cu+O22CuO 视频:酒精还原氧化铜 ②再把酒精灯外焰上加热的铜片,马上插入酒精(乙醇)中,铜片又由黑色变成了红色。 实验分析:步骤②涉及的反应:CH3CH2OH+CuO(灼热)=CH3CHO+Cu+H2O 实验说明:此实验为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提供了实验依据。 实验①中,铜在加热时可不可以触及灯芯?原因是什么? [实验①铜一定要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要使铜碰触到酒精灯的灯芯,因为在铜的表面生成的氧化铜与酒精灯的内焰或者灯芯接触,实质上是还没有燃烧的酒精蒸气接触,会使反应生成的氧化铜又被还原成铜。] 还有哪些物质和氧气一样能使金属生成金属氧化物?哪些物质和酒精一样能夺走氧化铜中的氧,使氧化铜转化为铜? 活动2:使铁的表面形成氧化层保护膜。 实验步骤:分别把两块铁片放人浓硫酸和浓硝酸中,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把铁片放入稀硫酸有什么区别?这是为什么? 观察到金属表面成黑色,无气体产生。在稀硫酸中,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铁片质量减少。 实验分析:铁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表面形成铁的氧化物(Fe3O4)保护铁不再与酸反应生成H2 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除了氧气,其他物质也可以使金属氧化。 (2)金属的氧化现象 ①绝大部分金属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但一些不活泼金属如金、铂等很难与氧化合生成氧化物。 如a.3Fe+2O2Fe3O4 b.2Mg+O22MgO c.4Al+3O22Al2O3 d.4Na+O2=2Na2O ②金属也能与某些能提供氧的物质(如浓硫酸和硝酸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H2SO4(浓)+2Cu=2CuO+SO2↑+H2O (3)金属氧化的利弊 ①有利的一面:金属氧化形成了氧化膜,对金属起保护作用。如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在空气中就能被O2氧化为氧化铝,进而保护内部的铝不再被氧化。 ②不利的一面:使金属锈蚀,如铁和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锈蚀为铁锈和铜锈。 在海洋钻探平台中,以锌的腐蚀来防止钢铁的腐蚀 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致密氧化膜 2.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金属氧化物失去氧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活动3:氢气还原氧化铜。 视频: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步骤:(1)在干燥的硬质试管里铺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粉末,固定在铁架台上。 (2)将直导管伸到硬质试管底部,通人氢气一会儿,排尽空气。 (3)加热氧化铜。 (4)反应完成后,先停止加热。 (5)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注意 (1)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在硬质试管中加入的氧化铜的量要少,并且要平铺以增加与氢气的接触面积。 (2)通入氢气的导管要伸到硬质试管的底部,利于排出管中的空气;硬质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加热前先通一会儿氢气,目的是排尽试管内空气以防爆炸。 (4)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是为了防止刚被还原的铜重新被氧化。] 实验现象: (1)黑色的氧化铜变为光亮的红色; (2)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 实验分析:反应物中,氧化铜失去氧,是金属氧化物被还原,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而氢气得到氧,被氧化,是物质的氧化,氢气使氧化铜还原,因而具有还原性。 能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碳、金属镁、金属铝、酒精等。一氧化碳、碳、镁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 CO+CuOCO2+Cu CuO+H2Cu+H2O C+2CuO CO2↑+2Cu CuO+MgMgO+Cu Fe2O3+3CO2Fe+3CO2↑ 注意 “氧”与“氧气”不同,氧是指氧元素,而氧气是一种单质,氧的范围大,因而金属与氧气化合形成金属氧化物一定属于金属的氧化。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总结 CuO+H2Cu+H2O C+2CuO CO2↑+2Cu Fe2O3+3CO2Fe+3CO2↑ 氢气+金属氧化物→金属+水 碳+金属氧化物→金属+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金属氧化物→金属+二氧化碳 得氧物质一一被氧化一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失氧物质一一被还原—一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3.金属的锈蚀和冶炼 (1)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其实质是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方法是在高温条件下,碳、氢气、一氧化碳等还原性物质夺去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例如:铁矿石炼铁主要原理: 3CO+Fe2O32Fe+3CO2 (2)金属的锈蚀:其实质是金属的氧化。金属生锈是与周围环境里的水、空气等物质的作用有关。因此,常见的防锈方式有保护膜法(刷油漆、涂机油、封塑料膜、电镀)改变钢铁内部结构法(如制成不锈钢)。 (教材第58页思考与讨论) 防止锈蚀: 1.隔绝氧气(涂油、刷漆、镀其他金属,如铝可以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2.制成合金。 3.电化学保护,多用于船舶保护,连一块锌,牺牲阳极保护。 冶炼金属: 可以通过金属氧化物与还原剂反应从而获得相应的金属。 4.许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呼吸作用就是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氧化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的过程。如食物的腐败变质等。 (2)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药品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防止人体的某些组织发生不恰当的氧化,以延缓衰老。 参与实验并观察现象 参与实验并观察现象 分析问题 参与实验并观察现象 知道金属的氧化现象 知道金属氧化的利弊 知道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参与实验并分析各步骤的注意事项 明确实验现象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知道一些常见的还原反应 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规律总结 知道金属冶炼的方法 了解金属的锈蚀及防锈方法 知道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广泛存在 指导实验,引导观察现象 指导实验,引导观察现象 引导分析问题 指导实验,引导观察现象 介绍金属的氧化现象 分析归纳金属氧化的利弊 介绍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指导实验,引导分析各步骤的注意事项 归纳实验现象 分析归纳氧化还原反应 介绍一些常见的还原反应 引导规律总结 介绍金属冶炼的方法 分析归纳金属的锈蚀及防锈方法 介绍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广泛存在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C ) A.黑色的氧化铜粉末逐渐变成亮红色 B.试管口出现水滴 C.实验完毕应先撤氢气导管后撤酒精灯 D.看到黑色粉末完全变红后应撤掉酒精灯,使铜在氢气流中冷却 2.在反应H2+Fe3O4Fe+H2O的反应中,被还原的是( B ) A. H2 B. Fe3O4 C. Fe D. H2O 3.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有以下几步实验操作:①加热盛有氧化铜的试管 ②通入氢气 ③撤去酒精灯 ④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以上各步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4.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W 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5.0g,则W的数值为( C ) A.7.4 B.4.6 C.3.2 D.3.8 5.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为什么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能使铝的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除掉,使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 6.我国古代的钱币为什么多用金、银、铜呢? [金、银、铜等不活泼,很难和氧化合生成氧化物]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