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7.1 平均数的认识及计算同步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7.1 平均数的认识及计算同步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1-05 19:2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三年级下青岛版同步教案
平均数的认识及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盛着水的4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一个大杯子。
教学过程
一、理解意义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3、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2题。
二、掌握方法
1、创设情境,探讨策略。
(1)准备盛着水的4个同样带有刻度的杯子,每个杯子里分别装有6厘米、2厘米、5厘米、3厘米刻度的水,还有一个大杯子。
(2)如果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得同样多你有哪些方法?
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尝试解决。
(1)移多补少。从6厘米高的水杯中倒2厘米到2厘米高的水杯中,从5厘米高的水杯中倒1厘米到3厘米高的水杯中,这样每个杯子就有4厘米高的水了。
(2)把四个杯子中的水倒在大杯子中,再平均倒在四个杯子里。
(3)列算式解答:? (6+3+2+5)÷4
4、归纳小结,优化方法。
教师: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平均数的问题。
总数量 ÷ 总份数 = 平均数
问:根据这个公式,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拓展变通
1、选择题。(选出答案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商店第一天卖出自行车54辆,第二天上午卖出自行车25辆,下午卖出35辆。平均每天卖出自行车多少辆?
A、(54+25+35)÷2????????? B、(54+25+35)÷3
(2)三年级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了22件,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做了38件。平均每天做好事多少件?
A (22+38)÷ 2???????????? B、(22+38)÷3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3、4、5题。
3、想一想,填一填
三年级同学植树情况如下表,已知平均每班植树23课,三(2)植树多少课?
班? 级
三(1)
三(2)
三(3)
平?? 均
棵? 数
23
21
23
四、实践运用
1、合情推测
四(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
1
2
3
4
5
6
身高(厘米)
131
136
138
140
141
142
师问:
A、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
(让学生明白: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14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142,所以平均身高143厘米是错误的。 )
B、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求他们的平均数呢?
C、指名列式,老师告诉答案为138厘米。 由此,你能不能猜测一下,四(2)班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D、你想了解我国三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吗?
出示:根据健康网的报道,全国三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约是136厘米。看到全国三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结合自己的身高,你有什么想法?
2、师生共同解决自主练习的6、7题。
五、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