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雷雨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05 21: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有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从生活经验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雷雨天气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情景?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雷雨前后的景象。(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两幅图,指导学生一幅一幅地观察。这两幅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2.比较两幅图: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一幅图中有的?哪些景物是只在第二幅图中有的?
两幅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景色特点?概括地说出来。
 (三)初读课文,读正确
  1.自己出声试读两遍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并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生字中“沉”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乱”声母是边音“l”,不要读成“nuàn”。要读准前鼻音“渐”和后鼻音“网、虹”。“越”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正确。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的现象。
 (四)熟读课文,读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指导
  雷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朗读指导时,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指导感情朗读结合起来,把雷雨前后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哗、哗、哗”,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第七、八自然段讲了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朗读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使别人能听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图画。
 (五)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两幅图的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
  (第1~3自然段写雷雨前;第4~6自然段写雷雨中;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第一幅图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图是雷雨过后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课文描写了夏天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
( 二)细品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雷雨前的景象(第l-3自然段):
 (1)指读、思考:课文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景物?
 (2)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句,想一想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
  (3)集体交流:
  ①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引导:联系你看过的雷雨前的景象,想想“黑沉沉”、“压下来”说明了什么?(“黑沉沉”说明云层很厚,“压下来”说明云层很低。)
感情朗读,体会云层厚、低。
  ②读一读,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情朗读,体会天气的闷热。
  (第2句写出了闪电、雷声的变化,说明了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③感情朗读。体会电闪、雷鸣的景象。
 (4)感情朗读第l-3自然段。
 (5)小结: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雪雨前的景象。
  2.阅读雷雨中的景象(第4-6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下雨,接着写雨很大,最后写雨小了。)
 (2)看第一幅图,想象下雷雨时窗外情景。(指导接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加上:自己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①第4自然段“哗、哗、哗”你体会到什么?(雨下得大,下得急。)怎么读呢?(指导朗读、目由该、指读)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教学时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回顾以下,雷雨时,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雷声轰隆隆。”有的说:“闪电咔嚓咔嚓响。”有的说:“先打雷,后下雨。”
  二、看图学文
  本文的两幅图画描绘了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学习课文时,可以先看图,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描写景象的句子。
  三、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物都是什么样的?读读文,边读边画,找出来,感受一下。这样学生不但感受了不同景象,还能把描写景象的句子背下来。
  四、抓动词  
  本课“压”“挂”“垂”“坐”四个动词使用得特别好。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读,通过换词法,来感受词语使用得准确,同时,也学会正确使用动词。
  五、遗憾之处
  教学本课时,还没到雷雨季节,学生切身感受不深,上课时,也没找到相关的资料库。